第七节:郑卫红的爱
书名:命运交响曲作者名:田志友本章字数:2219更新时间:2024-12-27 18:20:43
郑卫红对白衬衫、黑裤子有一种偏爱,这种偏爱来源于她的父亲。
郑卫红的父亲是一名转业干部,现在是北华地区供销社主任,他经常穿的就是白衬衫、黑裤子。
考上杨村师范之前,郑卫红觉得父亲是最帅的男人;考上杨村师范之后,她发现中师六班也有一个像父亲一样帅的男生。
这个男生长得高高的,瘦瘦的,留着板寸,穿着白衬衫、黑裤子,看上去特别清爽、特别挺拔。郑卫红没费吹灰之力就知道他是中师六班的宣传委员,叫宋爽。
郑卫红在中师五班,跟中师六班临班。她特别想和宋爽说句话。
一个雨天,是个周末。周末学校开两顿饭,上午10点一次,下午四点一次。郑卫红去打上午饭的时候,走到半道下雨了。雨下得很紧,她只好躲到一棵白杨树下避雨。雨透过白杨树的枝枝叶叶落下来。
这时,郑卫红看到一个人打着雨伞向他走来。那个人一直走到他身边,说:“在树下避雨,你不怕被雷击呀?”还没等郑卫红说话,那个人就把伞打起来了,说:“一起走吧。”
郑卫红注意到了,这个人就是自己想跟他说话的白衬衫、黑裤子。霎时,郑卫红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冷吗?”白衬衫、黑裤子问他。
郑卫红觉得白衬衫、黑裤子的声音很好听,有阳光一样的质感。她说:“不冷!”
白衬衫、黑裤子笑了。郑卫红说:“我认识你。”
“是吗?”
“是的!你叫宋爽,是六班的宣委。”
“你叫什么?”
“我叫郑卫红,中师五班的!”
“你怎么知道我叫宋爽?”
“我为什么不知道你叫宋爽?”郑卫红反问。
宋爽被问住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他瞥了一眼郑卫红,是个瘦瘦的姑娘,是个貌不惊人的姑娘。
雨越来越密。一把伞罩两个人,事实上只能保证头部不被雨浇,宋爽的右肩膀和郑卫红的左肩膀都被浇湿了。
来到学生食堂,郑卫红说了声“谢谢”,就去打饭了。
宋爽收起雨伞,走到打饭窗口。窗口里面的条案上是一排热气腾腾的炒菜,有西红柿炒鸡蛋、白菜豆腐、小炖肉、炸鸡腿等等,他花了两毛五分钱要了份白菜豆腐和一碗米饭。
找了个没人的桌子坐下来,他去打热水。回来时,发现郑卫红坐在他对面正在吃饭,他的饭碗里多了个鸡腿。
“哪里来的?”宋爽指了指鸡腿。
郑卫红笑意盈盈:“它自己跑来的!”
宋爽说:“我不吃鸡腿!”
郑卫红说:“我让你吃!这是我的谢意,你不能拒绝!”
宋爽脸红了,他觉得吃女孩子送来的东西不好意思,但他又觉得拒绝女孩子的礼物更不好意思。
郑卫红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站起身来说了句“再见”就走了。
宋爽一直望着郑卫红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人群里,才拿起鸡腿咬了一大口。他发现:今天的鸡腿真香!
实际上,宋爽早就注意郑卫红了。
郑卫红引起宋爽的注意是在学校举办的新生联欢会上。当时,郑卫红穿着一袭红裙子站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
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
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啊,
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
郑卫红在台上唱,宋爽在心里唱,还有很多同学跟着唱:
就是这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很多人记住了郑卫红,也让宋爽记住了她。
实事求是地说,郑卫红实在称不上“漂亮”,但她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这种自信可以给人大气的感觉、开朗的感觉、明亮的感觉。
宋爽吃完饭的时候,雨停了。刚走出饭厅,一个身影就飘了过来,是郑卫红。
“你要去哪里?”郑卫红问。
本来他要去图书馆,可忽然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念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是古代散文《与宋元思书》中的一句话,他觉得用到这里很合适。
郑卫红说:“那我们去校园外面的小河边散步吧。”
宋爽不置可否,跟着郑卫红走出校园,一直走到校园南面的小河边。
这是一条流动的小河,河水自北向南流。小河的西面是学校的“学农稻田”,深秋的稻田一片金黄,正在等待收获。
学校每学期为学生们安排一周劳动课。下周就是中师五班的劳动周,下下周就是中师六班的的劳动周了。
中师班的培养对象是小学教师,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所有的课程都要学。宋爽最喜欢语文课,语文课里他又最喜欢作文课。
前些日子,宋爽在作文课上刚刚完成一篇小说《洁白的童年》,已经寄给天津日报《文艺增刊》了。
天津日报有个副刊叫“文艺周刊”,著名作家孙犁在此耕耘了几十年,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作家。《文艺增刊》是在“文艺周刊”之外的文学季刊。
粉碎“四人帮”之后,文学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喷薄而出,全国人民都成了文学爱好者,青年都成了“文学青年”,一篇好小说可以迅速洛阳纸贵,像刘心武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小说《班主任》之后立时就红遍大江南北,他紧跟着发表的小说《爱情的位置》《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醒来吧,弟弟》以及《我爱每一片绿叶》都轰动一时。
“你最近在看什么小说?”郑卫红问。
“《取经》。”
“没看过。”郑卫红老实地说。
“是河北正定作家贾大山的小说。”
“好看吗?”
“好看。”宋爽说,“小说写了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叫王清智,一个叫李黑牛。在农田基本建设现场大会上,李黑牛介绍经验。王清智发现,李黑牛介绍的经验正是原来从他们这里学习的经验,人家所坚持的,正是自己所抛弃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小说结尾给出了结论:要学参天白杨树,不做墙头毛毛草。”
“要学参天白杨树,不做墙头毛毛草。”郑卫红问,“你喜欢白杨树吗?”
“喜欢!”宋爽说,“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里说,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宋爽走到一棵白杨树前,仰望着。
郑卫红欣赏地说:“我觉得你就是一棵白杨树!”
宋爽笑了,笑得很明亮。
太阳努力钻出云层,射下来一束束的光。他们背靠着白杨树,享受着秋天的美好和青春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