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宣传品的筹备编译及印刷

宣传品的筹备编译及印刷

书名:梅兰芳游美记作者名:齐如山本章字数:2303更新时间:2024-12-27 18:20:37

  

  赴美的宣传工作,是已经下了六七年的种子了。有许多朋友说:『从前的宣传固然要紧,临时的宣传更是重要。因为西洋人无论作什么事,宣传力都很大,──差不多天天有宣传的文字来播动人们的脑筋,新鲜的事体刺激他们的眼帘,日子一久,把旧的忘了,所以临时非有重要的宣传不可!』这话自然是有经验之谈。于是我们就拿定主意,先编出几种书来,译成英文,以便临时应用。大概共预备了五种。

  (一)首先编了一部「中国剧之组织」。里面共分八章:「唱白」、「动作」、「衣服」、「盔帽」、「胡须」、「脸谱」、「切末」、「音乐」共享了四五个月的工夫才完成。在这个工作期间,我差不多闭户不出,除了作些不可免的公务外。自清晨起,便提笔来写,有时一直写到深夜。为什么这样忙呢?因为当时须要筹备的工作很多,这书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况且赴美的日期已经不远,若再不这样匆匆迫著作,恐怕就来不及了。全书共约六七万字,我自己以为写的似乎有些简略,但是有几位朋友看见,都说:『不但不简略,而且太详细了,因为字句太多,恐怕外国人不耐烦一直看完。』我想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又删去了不少。并且在各处搜罗证据,摹画种种关于戏剧的图画十六幅,虽然不算多,但是关于戏剧各种用件的原则范围,是应有尽有的了。我的女儿敬修,素喜美术,她也帮同图画,因为屡次修改的原故,所以她也跟着忙了好几个月。

  (二)其次便想编一部梅兰芳的历史。因为第一种完全是宣传中国剧的,既是梅兰去出演,关于他人也应该有一种宣传。于是我约同黄秋岳君,先商议体例,应该怎么编法。计划了几次,议定内容共分七章,就是:

  第一章梅兰芳之家族及历史

  第二章旦角之由来及其地位

  第三章梅兰芳之创造品

  第四章梅剧在中国剧之地位

  第五章梅兰芳之国际酬酢

  第六章梅兰芳之国内欢迎与批评

  第七章外人眼光中之梅栏芳

  体例议定以后,就开始编起来。因为范围太空泛,所以取材颇不容易,幸而二十余年以来,凡有批评梅君戏剧的文字,不管是褒是贬,都剪下装订好了存留起来,纪念过去的痕迹;想不到我们竟借重了这些文字,省了我们很多麻烦去搜集材料。差不多有四个月的功夫,就编完了。全书大约有四万多字,又加上了许多像片书画,附在里面。以后聘人译成英文,但刚要付印的时候,又有几位朋友说:『这本书似乎太啰嗦了。』我们仔细审查了一遍,果然累赘散漫,于是又把不很要紧的地方,删去了许多。完竣以后,交商务印书馆代印。谁知一算印刷费,竟超过了预算的好几倍;而当时经费是那样的窘迫,这一笔钱将在那里去找呢?于是又商量着,将图画像片撤去了很多页,与中国剧之组织合印,装为一册,书名就叫梅兰芳。但是虽然缩了又缩,减了又减,其印刷费已经在六七千元以上了。

  以上两种,翻译印刷,都由赵叔雍君代为斟酌办理,并且就近在上海与商务印书馆接洽。为这事赵君曾费了不少的精神。

  (三)第三种是「梅兰芳歌曲谱」。现在我先说说编这本书的动机:

  大致西洋人看中国戏,对于一切的排场、行头、举止、动作等等,还容易入眼,惟独歌唱一层,最不容易顺耳。因为有很多对西洋音乐没习惯的中国人,听着西洋的歌唱,总是不好听,──甚至于说是「鬼叫」。因而我们可以推想西洋人听着中国的歌唱,一定也是不好听。可是既然出去唱中国戏,那腔调自然不能变更;而在这短期间,就是想变更,也绝对不可能。于是大家商议:把预备出去演的几出戏,先谱出五线谱来,或者外国人可以看着谱,在钢琴上、提琴上,常常弹着拉着听听,使他们稍微有点习惯时,就自然容易入耳了。而且既然是为宣传中国戏,有这一种谱,外国人也比较觉得有路可寻,容易研究。既是主意已定,就要开始工作了。不过我想这件事情,在朋友里面,非刘天华君不能胜任,于是就去找刘君商议,刘君以为这件工作关系颇大,慨然答应了。

  首先是请徐兰园、马宝明二君,把各戏的唱腔,谱出工尺字来,刘君再按工尺翻作五线谱。谱成以后,让徐君拉着胡琴,马君吃着笛子细听,再一点一点的改正:改得觉着妥当后,由刘君用胡琴按五线谱拉着,让徐、马二君听,有不对的地方,再改。改完以后,又让梅君把各戏都当面唱了多少次,刘君再按唱腔,斟酌改正。后来仍由刘君拉着给梅君听,不妥的地方,又改了不少。这种繁难琐碎的工作,大致也用了七八个月的功夫,仍是仓卒结束的。又请出汪颐年女士代为画谱,杨筱莲、曹安和、周宜三位女士来帮着校对。一部「梅兰芳歌曲谱」到这时才算告成。

  至于一切详细情形,在该书中的序子凡例里面,写的很详细,这儿不必多说。此书完成后,一切费用,也在七八千元以上。但是对以上帮忙的人们,还没有酬谢。

  (四)第四种是戏剧说明。凡是预备演唱的戏,都须作一个说明。但是这种工作,颇费周折,若是为国内作说明,只须将剧情大略写出就够了;若预备给外国人看,那样简单,绝不会发生效力,所以不得不另想个比较完美的办法。

  我们的编纂法,是先将一出戏的大略历史写出,然后再说这一出是全戏的那一段,在全事迹上占怎么一个位置。──因为中国现在的戏,差不多都是在整本中,选那最精彩的一节演唱。──以后再把这出每场的情节说清,并说明在某处,这一段唱,一段话是什么意思;各角一切动作,是甚么用意。把这个都详细的写出来后,再把梅君的唱工。作工,是那一段最精彩动人,以至于那一场什么地方应该注意,也都清楚的写出。这样,才使看戏的人,省力而且容易领会。把预备出演的十几出戏,都照这样说明。约有三四万字,也聘人译作英文,印成一个册子。这一种筹备的用费,虽然不比前三种的多,却也在两三千元以上了。

  (五)最后作了一百多篇临时送各报馆宣传的文字。此外,把预备梅君沿路接待新闻记者时,应该发表的谈话,也作了几十篇。这两种是我与黄秋岳君分著作的,都译成英文,印了很多份,以备临时分送,可以省说好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