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书名:嫂娘作者名:徐新民本章字数:3446更新时间:2023-12-27 20:57:54
选择一山一村一姓一家,作为探讨现实世界之切入点,是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青睐的审美视角。《嫂娘》所关注的鄂东南梁家庄、甄家庄里的几户人家,它细致深入地展现了这里的山水地理风光、人情世道与民间世界,既具有独特的鄂东南风情、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也表达了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
首先,《嫂娘》所营构的村庄,并非是一个真实存在之地方,而是徐新民虚构出来的道德文化精神符号,代表了一批从旧社会过来的村民的人文精神。《嫂娘》中的各色教师、学生、生产队长、电器制造厂员工、技术员等,皆是中国传统的旧式农民,皆为梁家庄里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甄氏家族与梁氏家族的成员,他们是那里的“定海神针”,像传统大家族的“家长”一样照看邻里,得到梁家庄人的认可与敬仰。老一代甄方氏与梁查氏,代表着梁家庄与鄂东南历史文化传承的符号,她们身上的历史厚重感也更能支撑起梁家庄的精气神。但随着时代之变迁,一些传统的道德伦理资源逐渐失去原有历史积淀之载体,也面临着变异之危机。当然随着飞速前进的时代进步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一个村子或者一个家族的传统家训是微不足道的,走出去的年轻人更是数之不尽,最后的“村规村约”即被异化。徐新民对此的态度不仅仅是缅怀,还有反思,提醒读者关注现实世界中人文精神之式微与重视传统文化之传承问题。小说以甄氏家族与梁氏家族几代人的城乡生活轨迹贯穿整个文本,此故乡情绪成为小说重要的叙述观照与情感冲突。对甄孝贤从孩提时代的一生描写开始,就提醒读者一《嫂娘》所叙述的一切都是过去式与现在式交错在一起,嫂娘所代表的村民,是一个流动的村庄,动态的村庄,变化的村庄,发展着的村庄。如此广阔的人物空间与小说的叙述方式,构筑了作品强烈的活动世界。那些离世与即将离世的老一辈人,是村庄历史变迁的证人,也象征着村民成长的重要生命记忆。在这个村庄,无论是走出去的村民,还是继续留在村里劳动耕作的村民,都无法以新的伦理或旧的伦理价值来比较。“嫂娘式”的文化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形势相比,却无法去求得任何幸免。近百年的社会历史变迁,所有人皆需要从中经历。所以,嫂娘式的伦理文化不可能永固不变,它绝非个案,这是一种社会趋势。此种无奈的表达在小说中非常克制,作者以非宣泄式的情感方式与生动的故事进行叙述,捕捉到现代世界对传统世界方式的冲击,以及人在此种现实压迫下的无力感。徐新民也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旧式村庄的消亡,老的伦理道德传统与文化也在消亡,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现实。故,他没有去构筑一个反转命运之结果,而是试图在此种无奈之中寻找值得珍视的东西,将其价值进行审视与珍重。
人们难以阻止自己的遗忘,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后,过去的一切即将风流云散。人类皆害怕遗忘历史,遗忘自己民族之根源。当村子里的老一辈人逐渐告别这个世界,当过去的生活与坚守的道德伦理传统也逐渐被刷新,意味着它们原有的样貌或者其原有的传统伦理文化也无法再复制,尤其是其文化精神。面对这样一个大村庄的伦理道德之核心,该村庄人除感到愤愤不平之外,也害怕自己会慢慢淡忘了过去的一切。就连走出去上大学或打工的年轻人,一想到离开村庄,也不由得心慌意乱,彻夜难眠,像丢了魂似的。这是因为,徐新民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梁家庄是一个有着历史意义、经历了历史变迁中的村庄,而其实它的“根”是乡土之地,根基扎得很深。本来乡村就是中国社会基础扎根最深之所在,亦乃中国文化赖以生存与延续之社会母体。故,以嫂娘为代表的梁家庄之营构,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之存在,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生活原型,即它是乡村逐渐走向城镇化历史变迁之见证;虽然村镇千变万化,人们仍然能够嗅到强烈的得天独厚的村庄大地的气息。
其次,对于嫂娘即甄孝贤家族与梁氏家族生长于这样乡村的几代人来说,他们所代表的该村农民内心深处潜藏着的是一种深厚的乡土记忆,是一种永不消逝的记忆。因为记忆是乡村人与城镇现代化主体异变之隐喻。所以在嫂娘心目中,梁家庄有着她旧时的记忆,这个记忆好比是她一个易碎但必须倍加保护、小心呵护的梦,这个梦使她从旧乡村变为新乡村或城镇化的梦。因为一方面,“嫂娘”非常真实地展示着生活粗糙本质的一面,亦即旧乡村人所坚守的那些旧式的生活方式与认知;另一方面,小说一开始描述甄孝贤所居住的村庄,是一个居住有三千多人的村庄后来发生的翻天覆地之变化,以及通过考大学、招工、打工等方式到南方去的一批年轻人,如唐正旭考入浙江大学,梁思恩动员其侄儿梁熙台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名牌大学,梁熙台在笔记本的扉页上还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之格言以鞭策自己等等,进而给村子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这些,实际上正是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一个连接点。因此,城市与乡村对他们来说,就成为血脉与精魂融合的一种新的现代性文化,此种文化根植于本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徐新民由复杂的乡村经验出发,结合现代城市生活之体验,独调别弹,进行了很好的城乡融合书写。徐新民表达现代性的乡村转型带有明显的道德人性之美,展示城乡空间的神秘幽微,也彰显出人性的宽容与反思,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抒情笔调与情感节奏,色彩丰赡,并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然而由于乡土记忆的情感表达呈现出最为复杂之态势:要么是他们对留在那片土地上的亲人之依恋与挣脱的矛盾心态;要么是他们对都市人之凝视与观望;要么是他们兼有都市中他者身份的固执与自卑的双重性……确实,被此种记忆纠缠而同时又承受都市文化与物质文化压迫的“乡下人”,往往经历了从最初对城市的反思,而最终选择对城市的逐渐融入与接受过程,这就是现代性“城乡融入”之现实。
再次,城乡融入,对于有的人来说,或考上大学,或打工进入工厂,然后在城市娶了女人,甚至是娶了成功的女人,从此改变了“农民”的特有身份,如梁德武与郭黛雅的婚姻生活即是如此。从梁德武离开梁家庄走进城市的那天起他就明白,他就是一个地道的来自农村的人,就是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农民”。事实证明,在城市,不管它如何繁华富丽,路有多宽,楼有多高,地铁有多快,交通有多堵,奢侈品名牌店有多密集,有钱人生活有多风光,在梁德武眼里,这些只是浮华的那一部分,乡土的基座仍是城市的基座。小说中的梁德武,虽然享受着城市中产阶级成功人士的浮华,却依然保留着难以磨灭的乡村记忆。所以,像梁德武这样的“农民”,与城市人相比毫不逊色,他精明能干,很快就当上了电器厂的副厂长。小说正是通过隐喻之手法,将此作为一种美好的、健康的、人性的深层之美一通过梁德武的干练和城里人郭黛雅的娴静之间的一种充满神秘、浪漫与实在的爱情故事,表征着农村变迁之深邃意蕴。梁家庄是一块风水宝地,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富有诗意,它在美好的憧憬中,成为一处融新旧为一体的中国式村庄。一个有着悠久的家族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意味的村庄,由此来提升梁德武这个伟岸男人之身世与品质想象。因为在农村人的理解中,梁德武就出生在这样有着鄂东南风格的美丽环境中。
总的来说,梁家庄有了甄氏家族与梁氏家族为其代表的伦理道德文化精神之传承,仍然保持着村庄肌体的力量,仍然还有心灵的依靠,还保存着生活与文化的底色。所以,不论世界如何衍化变迁,它最基本的历史文化格局不会变,人们的贤良、诚实、友善之品性不会变。当今的时代变迁,新的道德伦理观念仍层出不穷,过去的道德伦理观念无法解释或承载当今大量新出现的社会问题。虽然一时的批判会很痛快地可以看到效果,但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与催生,究竟能给我们留下多少思想资源?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此种声音最起码可以给予文化人与社会更多的反思。同时,批判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情况会很复杂,我们无法对其进行简单的否定或肯定。故徐新民并没有直接对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给予强烈的批判与控诉,而是从农村人的具体历史状况与人文价值出发,来揭示传统道德伦理的文化内涵,并以现实关怀之立场来讲述农村人的道德思想重建。在叙事模式方面,《嫂娘》表现出家族人物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交互性,徐新民是通过家族人物的成长史展示中国历史的演进逻辑。另外,这部家族小说还表现出中国传统的儒家人伦思想和传统道德精神,小说描写新旧交替时代的家族生活,往往以老式家长和新式青年构成一组二元结构、相互融合之辩证关系,展示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文化内涵方面,《嫂娘》这部家族小说,既有着沧桑的历史感与深度的反思性,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方面,又有着抒情性与诗化作为小说之变异,此书写方式,都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审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