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中外教学(二)
书名:铁路繁星作者名:易阳本章字数:2091更新时间:2023-12-27 20:49:28
华人学生的水平稍微一些,有几个可以用华语交流(他们将普通话称为华语)。印尼学生的四声很差,阴平和上声不分,就是第二声和第三声不分,有时把第四声读成第一声。
好在有刘向南做翻译,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却是把刘向南给难倒了。很多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词,比如矮型信号机、自动闭塞信号、通过信号机、高柱信号机,因为没有现场设备,刘向南翻译完了,学生却一脸的茫然不理解。黄宇每次都尽可能的把这些专业名词找到对应的图片,放到PPT上方便学生指认。每次这样讲课,比在国内的效率就低了很多。
刘向南把自己带去的《汉语教材》书复印了一套,发给学生轮流使用,同时编了一套简单而实用的教材。
刘向南发现很多印尼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印尼语的发音和英语的发音不同,有时他们说OK的K(kei),他们把K读作G(gei),听起来很晕。现在上课有时很搞笑,印尼语、中文、实物、肢体语言交叉使用,不管怎样就是让学生理解明白铁路专业知识。好在经过一周的磨合后,中 国老师和印尼学生都相互慢慢适应了。
从户外实地观测、收集数据刚回到学校,刘筑路又马不停蹄的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开展动车组通过隧道与隧道内交会时列车气动效应的理论研究。当学生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他帮学生分析、指导他们朝在列车内、外瞬变压力关系,隧道内瞬变压力与洞口微气压波关系,以及实现动车组隧道内精确交会控制方法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这天,刘筑路正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特定有限区间”惰行试验方法,这是一个我国高速铁路中长隧道非恒定流空气附加阻力的测试难题。刘筑路他们忘我的投入,根本没有人注意到李天成站在他们身后,凝神仔细的观察了一段时间的试验。当刘筑路猛的回身时,差点撞到了李天成,两人都各自被吓了一跳。
李天成调侃式的说:“大路,你在学生面前不要搞得这么莽撞,好不好?”
李天成和几个同门师兄弟在私底下总是喊刘筑路为大路。李天成还说,师爷叫大成,师父叫大路,会不会乱了辈分呀。以前刘筑路课堂上时常将自己父亲刘大成上一辈人的艰苦卓绝筑路精神作为案例讲给学生们,常常也自我调侃名字刘筑路的由来。刘筑路被他们喊多了也就习惯默许了。
“你这臭小子,你是幽灵吗?这样鬼鬼祟祟的出现在我们身后,你想吓死人啊。”
“老师,你们刚才做的试验,好像有个细节疏漏了。”李天成没有接他导师刘筑路的话,却说起了“特定有限区间”惰行试验方法。
听到有人这么说,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直起身子看向了李天成。
“你们这么看着我干什么?你们这么看我,也是有细节给疏漏了。”李天成嘟哝着。
“师兄,那你说说看我们把哪个细节给疏漏了?”一个学生眼睛直直的盯着李天成问。
“这个嘛,大路今天是不是眼花了,不然不会察觉不出来呀。”李天成把问题抛向了刘筑路。
“老师这一个多月来,不是带我们跑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的隧道内高速交会试验,就是指导我们做试验,都没得好好休息,这两天更是加班加点的熬着。”刚才的那个学生心疼导师的说道。
“不说那么多,可能真是有我疏漏的细节了。我们再来一次。”刘筑路打断了那学生的讲话。
李天成也是心疼的看了看刘筑路,然后转向试验台说:“刚才你们做了动车组通过隧道时车外最大负压出现位置的理论计算,也做了动车组车外最大负压与隧道长度关系的理论计算,包括隧道内瞬变压力与洞口微气压波关系也考虑到了,但是恰恰忽略了车内和隧道内瞬变压力3秒变化极值比例因子与隧道长度理论公式。”李天成看了看大家伙,继续说道,“正是这个疏漏,影响了列车内外和隧道内瞬变压力以及洞口微气压波测试数据结果。”
听完李天成这么一说,刘筑路猛拍了一下脑袋说:“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看看是晕糊涂了。”
“老师,你也要注意休息才行啊。”李天成关切的说。
几个学生都纷纷附和劝说着刘筑路。刘筑路说等搞完这个,我们好好休息。李天成知道,刘筑路那只是嘴巴应着说,他那次不是搞完了这个,还会有下一个,下下一个。
刘筑路带领学生们,经过反复试验,揭示了300公里/小时~350公里/小时速度下洞口微气压波随隧道长度变化规律,提出了需要采取减缓措施的临界隧道长度,并探索了缓冲结构与辅助坑道对洞口微气压波的减缓作用。创造性地建立了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测试系统,解决了长大隧道全长范围内空气动力学测试难点问题,实现了车上车下与隧道各个测点同步、无线、远程测试技术的突破。
课题通过验收时,联合专家组一致认为,刘筑路带领的课题组首次对CRH2型、CRH3型动车组在200公里/小时~350公里/小时速度下单列、重联与交会通过隧道时附属设施受到的气动力进行了现场试验测量,分析了车速、车型、运行工况、附属设施位置等对附属设施气动力的影响规律,并对附属设施在350公里/小时速度下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积累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制定相应速度等级下相关列车安全运行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终于不白白枉费了刘筑路他们的辛苦付出,他指导学生撰写的论文,取得了300公里/小时~350公里/小时条件下,动车组车体内外和隧道内瞬变压力的变化规律、微气压波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缓冲结构的设置条件、隧道附加阻力的试验方法和具体增量、隧道内辅助设施需要承受的气动荷载要求以及长大隧道远程监测控制技术等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