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厌胜门记8
书名:三十六路盗门作者名:蛤蟆吵湾本章字数:2019更新时间:2024-08-06 09:07:42
饭馆很小,能做的菜也很少,我点了只清炖鸡。
服务员对我说:你一个人吃得了吗?
我回答道:吃的了。
服务员又说:这才最少要等俩小时,等得了。
我点点头道:等得了等得了!
我专门挑了个费火候的菜,目的是等天黑下来,到了定更时分,才好潜入杨德贵西邻那家经销部。
等了两个小时,天都黑透了,才把一盆鸡给端上来,那年月饭店里的鸡都是现杀的,而且就鸡的历史来说,是越来越大的,现在鸡的体型,大概是清朝时期的两倍。
现在的鸡四五斤属于正常,而清代的鸡只有两三斤,其中鸡身体的一次暴增,是在八十年代,原因是海外的肉食鸡品种进入国内,把国内的鸡种串乱了。
在八十年代还能吃到体型比较小的鸡,这种鸡能飞,晚上在树上睡觉。
我爸曾经给我讲过一个地主的故事,那地主每天都要吃一只鸡,后来招短工,要工钱的不管饭,管饭的不给工钱,但和地主吃的一样,每顿饭一只鸡。
村里有个闲汉就去给地主扛短工,第一天一只鸡不够吃,第二天还是不够,但勉强能饱,第三天就觉得一只鸡刚刚好,吃了十天以后,短工看见鸡就想吐,但地主照吃不误。
以后短工逢人便说,命由天定,没有享福的命,给了福分也担不起。
给我上的那只鸡,我全吃了。
出门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我走在街道旁的树影里,有没有路灯,走着走着,就踩上了贼步,然后用起遮影法,慢慢靠近了经销部。
经销部已经关门上板了,但我大体知道院子里的情况,跟杨德贵家差不多。
我一纵身上了房,踩着瓦片跃过了房脊,我海柳一枝花门中自有踩瓦之术,踩上瓦片不会发出声响,这间经销部也是三间房,房屋北面临街,南面有个院落。
正中间屋子里还亮着灯光,我心里琢磨,这肯定是没睡,正好看看这家老板在干什么。
只不过院子里有条狗,我要贸然跳下,狗会狂吠,它虽然看不见我,却能闻到我的味道。
必须先把狗放倒,我从包里拿出个香饵来,用中指一弹,弹到了狗旁边,这种香饵的味道是狗难以抗拒的,当时就伸舌头舔进了嘴里。
这种香饵吃下去紧牙关,但死不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只能趴在那里干瞪眼,想叫也叫不出声。
狗吃了以后,我轻飘飘的落进了院子里,矮身在堂屋的窗户之下,堂屋就是经销部的营业场所,四壁都是货架。
那时候的经销部商品不多,就是些日常常用的东西,屋子中间还有很大空地,晚上放了一张折叠桌,两个人正在吃饭,男女都倒着一杯酒。
原来这家店里有女主人,并不是只有老板一个人,我伏在窗台下面升了挂,细细的听着里面说话的声音。
女人说道:咱们搬来有小半年了,你也该跟杨德贵挑明了呀,甭管大公支那边什么价格,你只要说比大公支家便宜一半就行了,哪那么多事儿?
男人说道:你们女人啊就是头发长见识短,看不透这里头还有很多事儿!
我听了两人对话,一开始没大搞懂到底什么意思,但大公支这个词我听懂了,这是大家族的一种分支,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还真不一定能懂。
大公支就是一个家族在修订家谱的时候,第一代祖先的长子那一脉人,叫大公支,第二个儿子的后人,叫二公支,以此类推,三公支,四公支……
用这样的方式来区别族群,毕竟一个很能繁衍的姓氏会开枝散叶,这就等于开枝了。
经销部老板娘所说的:跟杨德贵挑明了,大公支什么价格,他们比大公支便宜一半,讲的很可能就是治疗鲛人王室怪病的药物价格。
而提到大公支,言外之意,目前鲛人王室的生意很有可能是大公支的后人在掌控,经销部老板也是汤家的人,但不是大公支这一脉的人,有可能是二公支或是三公支的人,他们无权和鲛人王室做交易。
但这些人都是汤万盛的后代,极有可能都会厌胜术,也多多少少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知道大公支的人跟北海鲛人坐着腥加尖的生意,富得流油,反观自己,穷的叮当乱响,逐渐生出不平之心来。
里面的细节我暂时推论不出,但大概情况应是如此,原来观察窥探杨德贵的人,不是因为汤家得知了杨德贵要寻找根治的药,而是汤家其他族人生了不平之心,要和杨德贵深入接洽,只是迟迟未敢下手。
女人继续说道:你老说我头发长见识短,你倒是说说这里头能有啥事儿啊?
我明白接下来的对话,对我非常重要,可能包含很多信息。
男人喝了一口酒说道:这里头有多少事儿?我给你讲讲,大公支跟姓杨的这帮人做生意,做了差不多有一百七十来年,咱们得摸清楚大公支开出的价格,才好和姓杨的商量,两眼一抹黑就告诉人家,咱们的药比大公支家便宜一半,会捅大篓子的。
我听了仔细一推敲,鲛人水淹淞海县那件事发生在二百年前,汤万盛正值盛年,他这桩鲛人王室的解禳生意一共做了三十年,三十年死后,就把生意交给了长子,此后长子的后代就成了大公支。
女人问道:你这人啊就是胆小怕事,光担心捅娄子,哪有那么多篓子能捅?
男人说道:你懂什么,咱们是半路知道这事儿的,要不是我去拆祠堂,拿到那本古书,咱们还一直蒙在鼓里呢,祖上是真偏心啊,让大公支的后辈富的流油,咱们穷的一年猪肉都吃不上几回。
女人白眼道:临泉乡汤家营就没瞧得起你的人,知道你在工地上出苦力,会手艺,他们拿着家族的利益说事儿,让你翻新祠堂还不给钱,这群人心真黑啊,你从祠堂古书里知道了这桩生意,都不敢挑明,也太窝囊太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