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攻篇
书名:孙子兵法 孙武著作者名:孙武本章字数:2689更新时间:2024-12-27 18:07:53
曹操曰:以火攻人,当择时日也。
题解
本篇提出了火攻战术,指出火攻的目标、种类,发火的物质,气象条件以及实施方法,并论述了火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认为,火攻只是辅助军事进攻的一种手段。所以,火攻者应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军的骚乱,适时发起攻击,发展并扩大战果。孙子还强调“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要求作战指挥者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火攻战法(火烧营寨、火烧积蓄、火烧辎重、火烧仓库、火烧粮道等)。
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曹操曰:因奸人。
曹操曰:烟火,烧具也。
曹操曰:燥者,旱也。
译文
孙子说:火攻形式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士卒,二是火烧敌军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实施火攻必须具备条件,火攻器材必须在平时就准备好。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日子。天时是指气候干燥,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时候。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原文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曹操曰:以兵应之也。
曹操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曹操曰:不便也。
曹操曰:数当然也。
译文
大凡火攻,一定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情况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敌营内部放火,就要早派兵在外策应。火已烧起敌兵仍镇静的,要等待观察,不要急于进攻,待到火势最旺时,可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火也可从敌营外部放,不必等待内应,按准确的时机发火就行。火施放在上风,不要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夜间就容易停止。大凡军队作战一定要熟悉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情况变化,并等候具备火攻的条件。
原文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曹操曰:火佐者,取胜明也。水佐者,但可以绝敌道,分敌军,不可以夺敌蓄积。
译文
所以,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显著,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攻势必能加强。水可以把敌军分割隔绝,却不能焚毁敌人的军需物资。
原文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曹操曰:若水之留,不复还也。或曰:赏不以时,但费留也,赏善不逾日也。
译文
凡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邑,而不能巩固战果的,会很危险,这种情况叫作“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要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原文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
曹操曰:不得以己之喜怒而用兵也。
译文
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是处于危急关头就不要交战。君主不能因为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领也不能因为一时恼怒而命令作战;符合国家长远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长远利益就停止。愤怒可以转化为高兴,恼怒可以转化为喜悦,但灭亡了的国家不可能再存在,死人也不可能再活过来。所以,明智的君主应慎重地对待这个问题,优良的将帅应该警惕这个问题,这可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根本原则啊!
经典实例
实例一:火烧赤壁
孙子曰:“以火佐攻者明。”意思是说: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显著。东汉末年,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就是一个典型战例。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为了争夺统治权而争战不休。当时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统一了中原,实力日盛。于是曹操率军向占据江南六郡的孙权发动进攻,以图一统中国。
与此同时,刘备在诸葛亮的说服下,与孙权联合共抗曹操。因为曹军军营内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所以初战曹军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在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因为曹操军中将士都是北方人,不习惯坐船,于是曹操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于是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火攻计策,并让黄盖向曹操写信诈降,以接近曹操战船。
黄盖立即派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了几十艘战船出发,前面10艘装满了浸油的干柴草,用布遮掩着,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帜,并系了轻快的小船在战船后,顺着东南风的方向驶往乌林。在接近曹军战船时,戒备松懈的曹军都争相观看来投降的黄盖。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并立即换乘小船撤离。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形成一片火海,曹军士卒被烧死、溺死者无数。在对岸的孙刘联军也趁势横渡长江,攻打曹军,曹军伤亡惨重。曹操见已经无法挽回败局,于是下令焚烧剩下的战船,率军撤退,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实例二:曹彬巧得“火力”围攻金陵城
孙子曰:“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意思是说:实施火攻必须具备条件,火攻器材必须在平时就准备好。孙子强调,在战争中应重视“火攻”的作用。
宋朝时,大将曹彬攻下金陵城,灭亡南唐政权正是采取了“火攻”战术。
974年9月,宋太祖赵匡胤命令大将曹彬统率水军进攻金陵的南唐政权。曹彬攻下铜陵、芜湖等地后,直接来到南唐都城金陵城外。此时已是975年正月了。
曹彬挥师进至金陵城外围,南唐的军队背靠金陵城摆下阵势,旌旗猎猎,非常壮观。特别是南唐的水军,扼江而守,一道又一道的栅门,十分坚固,令宋军不敢小觑。
当时正值初春,北风凛冽。曹彬与部将李汉琼看了南唐的水寨,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当年周瑜火烧赤壁的典故来。李汉琼叹道:“可惜没有内应,不然,何不效仿周郎,来一次火烧金陵!”
曹彬道:“如今西北风猛烈,如用火攻,定可将南唐水军所设的栅门烧毁。到那时,我们趁势攻击,南唐军必然一片混乱,不怕金陵城不破。”
于是,曹彬与李汉琼进一步商定火攻的具体措施。
李汉琼命令士兵割取河岸的芦苇装上船,又在芦苇上浇上油料,将小船驶近栅门,点燃油料。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顷刻之间将坚固的栅门烧毁了。小船驶入南唐军的水寨,火焰熊熊的小船迅速引燃了南唐军的战船,南唐水军纷纷跳船逃生,乱作一团。曹彬趁势冲杀,一举攻破南唐水寨,兵临金陵城下,将金陵城团团包围。在第二年的11月,曹彬率领宋军全力攻城,城内南唐军士饥寒交迫,无力抵抗,固若金汤的金陵城终于被曹彬攻破,南唐政权至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