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探店
书名:银河笔记作者名:Eisa本章字数:2415更新时间:2023-11-14 20:24:31
莫离
这些年,大家的生活好了,大家的日子冷了;大家开始有了一大帮子社团朋友,大家开始感到热情激荡后依旧存在的落寞;大家纷纷创业谋求了自由,大家又累累受挫斩仓上岸求了个稳妥;大家离了婚后收获了些许爱情的影踪,大家蓦然回首发觉家中枕边缺的依旧空。
好吧好吧,寄情山水的人终究乏了,爱好生娃的女孩子们也被岁月定格。索性降低条件,say,想要有个窝,暖暖的;想要抱个娃,毛茸茸的。猫舍孕育而生,有人说那是疗愈的天堂,有人说那是吞金兽的所在,还有人说,关心下猫娃吧,它们不适应上班。
我一直后知后觉,因此看上去有些全知全觉,代价是落下了每种病根。保持自愈的探索中,养着猫娃们,开间工作室。这样既在海里,又在岸上;行于摆渡,又已然获救。
朋友笑我,说,你赶快在门前挂个牌,称“猫友好心理工作室”。我“额”了一声,怕被猫娃们误认为我是要拿它们营业。不不不,工作室用来服务我的来访,而猫咪们是我的合伙人,这是它们的家。我们试着相互照看,只是懂事的猫娃们担心我这铲屎官如果只铲屎会不能长久,于是催促我努力奋进,赶上花家。
这天,杂志社的主编梁姐说,你去看看老沈的那块地方,如果能作为流浪猫救助点,便也能作为我们猫刊的聚点了。
我习惯性咬了咬下唇,想了想,点了头。老沈的地方在新场,曾经这个距离是问题,但如冠以“流浪猫”救助的头衔则距离不算什么。杂志社虽然以猫为主体,却不一定要以流浪猫为核心。梁姐这句话里透出她浓郁的母爱,值得后辈珍惜。
于是,我照常打扫完工作室后,踏上了去新场的公交车,前面是十七个站的睡眠时间。这多少是个福利,中年女性不仅缺钱,也缺觉,对比这个年纪越来越旺盛的内心。
一觉醒来,公交车停下,售票员喊着,新场到了啊。我赶紧三步两步跨下车来。新场于我是另一个召稼楼,一个吃货的天堂,假如不需要十七站公交车,则可以日日都来。
我笑自己的不争气,也悦纳着这年纪的纯真。
“先到古镇上逛逛吧。”我吐了吐舌头,双腿迈在古镇的小路上……海棠糕、鸡汤豆腐,各式小吃。孩子和父母早到了,在吃羊肉汤。我走快几步,想着尽快会合——老沈那个地方藏着一个“流浪猫天堂”的最初设想。
脚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赶着路,眼睛却在巷子里看画,不多时便看到了这一家。
青砖绿瓦上挑起了灯笼,窗明几净间风铃般悦耳的瓷猫在风中奏响。
我是喜欢这乐的律者,留恋坊下的花。
“周-末-撸-猫-馆”,我一眼望见了美好的咖啡机,一脚已跨入了殿堂。
“您是来……我们这里可以喝咖啡或者纯撸猫,但不接受光参观。”一位文气小男生优雅的说,仿佛瓷猫们这样同我讲。
我掩不住笑意,想说“都可以”却来不及表达。努力和自己内部统一的几秒内,我想喝咖啡的心终于一统人格,体面地说:“想喝一杯咖啡。”
好的,您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和猫咪们相处,这可以么?男孩子继续仙仙地说。
可以!又想说,在这样的半个钟头我还得和家人们告假呢,可见不会超时,因为确实很忙。
小哥哥会心地走向吧台,开始准备。
我也放下行囊,拿出手机来,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地打量。
“美式,28元,可以么?”我听到了天籁之音,当然可以,既可以安静地撸猫,完成这期主编交待的采访主题,又可以喝咖啡,这价钱值了。
“我,可以拍照片么?”习惯性地我插入自己的诉求。
“当然,请多拍一些。”男孩的声音和我开始接近。只有这样的我们能懂,如何接近。
嗯嗯,我可以发朋友圈,或者给别人看么?我的兴奋是真实自然的,也是职业雕琢的。尽力表现得是个粉丝,而非星探。这世界上,人的正常反应和真正的职场是一样的,其余的,唉,都不怎么过关。
“可以的。”男孩恢复平静,认真地准备着美式,并且和另一位熟悉的小姐姐在吧台聊天。
我解放了自己“臆想”中的职业道德,浸入了童话一般的猫舍中。这里除了有猫,还有香格里拉式的浪漫。
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疫情这几年,从上海经常去云南度假的朋友估计也想把那里的色调和情景移栽到自己身边来吧,以至从云南来的我一下就经由这里的门穿越回了家乡。
咔咔几张,我意犹未尽,抱起地上经过我的布偶小仙女。
“这儿的猫咪好温柔。”我的手指正流经她的腰间。
“它们都是从小在这里长大,所以很亲人的。”男孩把美式递给我,这是一杯相当纯粹的咖啡。我喝了一口,没有糖。
“咦,好像没有放糖。”我不知如何表达被复杂味道宠坏了的味蕾的立场。
“美式是不放糖的,如果您需要……”男孩平实地和我说,纯技术的发音如同留声机一般。
不不,不用放,我只是……眼还在墙上的画上,猛吸了一口杯中之物,理性知道无糖型对清洗身体中的管道颇为有益。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崇尚逻辑的西方人喜欢不放糖。
好,其实也可以放一些。男孩笑了,习惯客人们的反应,并温柔地指引。
“墙上的画都是您的作品么?”熟悉陈设之美的人会本能去挖掘一些新素材,我轻轻地问舍主人——墙间悬挂的主题是猫,以此为题的还有白茶,我正在看他的六部作品集。
“嗯,都是我画的。这个馆也是一个展示厅。”男孩的声音有些起伏,仿佛悠远的梦稍许泛白。寄托他人的终究自己买单,支撑起了这屋檐的砖瓦。
“您是学美术的么?”我小心翼翼地措辞,继续上演不大专业的“粉丝”的情景剧。因为以我粗陋的眼还没看出画的天壤之别。
“是的,我是学美术的。”男孩笑着点头。
“这实在是太棒了,浓郁的艺术气滋养了猫咪,使它们的气质很不一样。”我摸着良心说了这话。不知是不是在表达“艺术无须高深,便足以养猫”的观点。
猫咪确实和艺术相关,男孩的话与吧台旁的小姐姐有了更亲密的互动。我像一只猫咪,静静聆听,拍下记忆。
半小时的修葺,在美式的无糖入经的进程中慢慢推动,达成内外经道的和谐。
几乎是主动的,我说,好了,我准备出发。
好的,欢迎常来。
嗯,我已发了照片给朋友们,她们周末会来。
欢快地迈出门口,从手写板上留下这里的地址,发往杂志社群。
家人们在不远处等我,我带上他们去往老沈在管理的江南艺术中心。与刚才的邂逅不过十余分钟的脚程。像是前站与后村儿。新场这地儿,确实仙儿。
我与共同策划中的妈妈联盟诸位碰面,希望在那栋三层楼的文创要地养育更多。
故事因此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