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鹰鸟解围
书名:山海经新说作者名:草堂散人本章字数:2000更新时间:2021-12-27 16:33:11
就在这个当口,只听天空中传来一声鹰鸟的啼叫,一只巨鹰闪电般的俯冲而下,向着其中一只巨蟒张口啄了下去,这一下是迅猛无比,巨蟒无从躲闪,随着巨蟒主人的一声惨叫,鹰鸟尖尖的长嘴中已撕下巨蟒一大块血肉,衔着向长空飞去。只见那凶人捂着一条臂膀,邪恶的目光警惕的望着长空,嘴里发出一声犀利的呼啸,叛乱的凶人如潮水般的掉头撤去,青衣勇士哪肯罢休,纵赤豹跃起便追。只听身后传来一声宏亮如钟的高喊:“视默族长,穷寇莫追,神农来也!”青衣勇士回头一望,不禁大喜,一双大环眼竟然一红,他掉转赤豹拱手施礼:“视默参见帝君!”百米尘埃中,一队士族威风凛凛的贮立在漫天飞舞的长风之中,在队伍的最前面,炎帝和听沃端坐在五彩鸾鸟之上,两旁分别立着赤松子、女桑、春官羲仲、夏官羲叔、秋官和仲。
原来炎帝一行赶到的时侯,双方正杀的难解难分,听沃于是吹响了骨哨,唤来鹰鸟咬伤巨蟒,这才逼退了凶人。
“视默族长,与你做战的可就是叛乱的残刚?!”炎帝问道。
“正是”,青衣勇士点头答道。他回望了一眼身后已如潮般退去的凶人,转身对炎帝拱手道:“帝君,既然凶人已暂时退去,那就让视默先领众位回族人安身之处休息,再做打算吧。”
炎帝点头答应,于是一行人就随着视默来到不周山东侧的幕山之上的密林之外,视默先命数百名士族勇士严守道路、瞭望敌情,并安排炎帝部族的五百勇士们用饭,这才引着炎帝一行走进了密林深处的一片空地。只见这树林深处,视默一族利用遮天蔽日的树冠严严实实的搭起一顶巨大屋顶,屋顶之下,数十张石桌、石凳排列整齐,还设有石床卧榻,由一排排粗壮的灌木分隔成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独立房间,那真是井井有条!
视默向着炎帝和听沃深施一礼,羞愧的说道:“视默无能,有负先帝重托,致使部族内乱,更无脸见帝君、帝妃!”说着,倒头就要跪拜谢罪,炎帝赶忙一把扶住他,“视默族长驻守这不周山劳苦功高,残刚凶残妖邪,反叛做乱,非你力所能及,族长不必自责。”听沃也走向前安慰道:“是啊!视默族长不必介怀!”视默被炎帝一扶,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被人觉察的痛苦,仿佛受了某种内伤,赤松子等人也都近前一一见礼。礼毕,炎帝等人落座,炎帝问道:“视默族长,你与这残刚苦斗数日,可有胜算?”视默脸一红、不服气的说道:“这残刚本是我的部下,心数凶残、狡诈多端,只不过倒有些本事,现在缠斗月余,两部各有伤亡,幸好现在帝君来了,明日我们便杀了他祭天。”炎帝的目光掠过身边的众人,最后停在了赤松子的身上,赤松子会意、沉吟了一下说道:“视默族长,这残刚既曾是你的部属,那他到底有哪些本事,到底又是因何叛乱的呢?何不解说一二,好让我们助你平乱!视默听了赤松子的话只觉得一阵羞愧,这才把残刚的来历一一的道来。
自天帝伏羲命视默一族把守不周山以来,视默带领部族开肯农田、勤修武备,披甲枕戈,忠心耿耿的护卫着不周山齐天柱,以测天时并乞求保万民风调雨顺。
这一日,视默正带领士族外出巡察不周山,走至幕山脚下,隐隐的见山石之中躺着一个人,浑身沾满了黄泥乱草,血肉模糊,并散发着一股令人做呕的腥臭之气。视默遂命人上前查看,族人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回报尚有一口气在。自天帝伏羲和女娲娘娘建立齐天柱之日起,视默和父亲便带领部族驻守不周山两百余年,这两百年里,他们心济苍生,拯救生灵万物无数,今见有人奄奄一息,哪有不救之理,于是视默命众人将受伤之人带回山上救治,医官找来草药清洗此人身上大大小小的十几处伤口,伤口处淤积着黑色的血块,看上去像是被利器或者猛兽撕咬所致,被视默救回的这个人正是残刚,残刚在医官的悉心救护下,一个多月以后慢慢恢复了意识,清醒了过来。
这一日,视默接到医官来报此前救起那个人醒了,遂前往探望,随从的士族喊到:“视默族长到!”残刚立即挣扎着下床,“扑通”一声跪地磕头,千恩万谢族长的救命之恩,视默上下仔细打量了一下残刚,只见此人站起身来八尺开外,尖头阔腰,两条手臂粗壮且长可过膝,脚大如蹼,仔细看去、却只有九个脚趾,面色紫青,一双三角眼目光灵利,视默微一皱眉,以他的经验感觉此人非是善类,便问道:“你是哪里人士,为何会重伤于此啊?”残刚恭顺的答道:“我本是西南苗民族人,因九黎族侵占杀戮,并受洪涝之灾与族人逃难失散了,一人到处流浪,来到这西海之荒,失足摔落山崖,差点喂了这山中的野兽,多亏族长相救,才得以活命,肯请族长将残刚留下,残刚愿誓死效命族长。”残刚说的倒是情真意切,眼角还噙着泪水。视默说道:“我族之人,个个骁勇善战,你可有什么本事?”残刚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忙回道:“残刚自幼身体灵活,手臂力大无比,可拔起参天大树,而且在苗民那里多少学得一些驱瘟辟邪之术,愿能为族长所用。”视默不仅一惊,追问道:“你会驱瘟之术?”“正是!”视默心想:“这不周山位于西北海之外最荒远的角落,常年瘟邪横行,这驱瘟之术倒是能派上用场,想到此,便说道:“好吧!那你就暂留在族中继续休养,待它日自有用你之处。”残刚大喜磕头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