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陈案再启
书名:鬼方连藏作者名:九眼天珠本章字数:2058更新时间:2023-12-27 20:24:37
因为核试验的特殊性,决定了地址只能选在西部无人区,罗布泊自然成了首选。但当年对那片无人区的了解还是空白,只是基于斯文赫定、亨庭顿、范李希霍芬等几位外国探险家的表象记录,无法确定地质结构稳定的试爆点。
所以,三机部成立的当月便会同参与原子弹研制的8023部队(正军级),派出十六人的工作组入疆勘查选点,这其中就有包括我爷爷和阮国仓在内的八位专家。
这里需要说一下,在选定马兰作为试验地之后,8023部队就改为另一个大家所熟知的名字——第21试验训练基地,后来番号也改为了89800。
让人没想到的是,十六人进入罗布泊后没多久便失踪了,8023部队紧急派遣五百名官兵搜寻,结果只找到两名士兵,不过已经疯了,最让人感到惊悚的是俩人脖子上长满了一种细长的红毛。
在搜查二人的行李包时,从一人包中找到了那次考察至失踪时的完整地质数据,而在另一人的水壶中找到了三张照片。
据说看到那三张照片的瞬间,负责搜寻的指挥官寒毛炸立,连夜将二人及所有资料亲自护送到军|部。几天后,两人相继死亡。
更可怕的是此后一年不到的时间,包括当时的指挥官在内,凡是和二人有过直接接触的,都得了同样的怪病,很快就死了。
这件事曾在高|层引发持续震动,据说连当时的五号|首|长都亲自过问过此事,但经过短暂调查未果后,便被列为机密事件封存了起来。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军方以及三机部的精力,全部在研制核|武这项国家战略|级部署上。
“爸,这个貌似阮国仓的人,是什么意思?”直觉告诉我,我们这个安逸的家庭似乎要卷入一件大秘密的漩涡中。
父亲仿佛瞬间从这件事情中摆脱了出来,恢复了往日的淡定:“谁知道,你不用操这心,赶紧给老爹领来个媳妇。都三十岁的人了,整天晃来晃去的,看的让人堵心。”
我知道父亲根本不想参与进去,或许他对我爷爷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吧,而且,就看来人送来的那张求救纸片,用屁股想也知道是假的,易容对现代的化妆技术来说,更是没有什么挑战性。
但这件事对生活的影响,就像滴入清水中的墨汁,再怎么当做没有发生,生活都无法像以前那样清净。就连上班的时候,脑海中都不禁会浮现出当晚的情景。
无论从哪一点来讲,爷爷的事情似乎都牵扯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只是我有这个能力去揭开它吗,更或者,我想去探索这个秘密吗,即便真的与我那老的快要死的爷爷的性命相关。
显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事实证明,我的生活无比的符合墨菲定律,越是不愿发生的事情,越是容易发生。时隔仅仅不到一个月,我的工作便发生了调动。
说实话,对很多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同志来说,工作调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工作的这几年已经调动了不下四次。只是,这次的调动十分诡异,我竟然被调到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部门!
我所工作的部委,一共下设十七个局,而且只有这十七个局。无论部委官网还是了解我们部委的人,都从未听说过还有一个第十八局,更无语的是这个局竟然连个名字都没有。到了那儿才知道这是个什么单位,但已被告知要绝对保密。
老北京人,尤其那些在机关单位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前沿的城市中,隐藏着很多秘密部门,它们或者躲在某个大楼的一角,或者深居某个胡同。在普通人眼里他们普通的甚至不起眼,但做的事情却都是国家机密。其实,这种部门各个国家都有很多。
我不知道领导为什么要把我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单位,见到接待我的那位副局长时,他只说了两句话:“你爷爷可能还活着。”
直到工作后的第十天,我才知道我爷爷还活着和我被调到这个诡异的单位有何联系。
那是2010年十月的一个夜晚,北京三里河一座不起眼的三层小楼依旧亮着灯光,只是拉着窗帘看不到里面的情景。
附近的居民早已经习惯了这家奇怪的单位,大门口警卫森严,略有些古怪的黑色木牌上只写了三个白字——十八局,而且还常常办公到深夜。在北京城,这种负责机密工作的单位还有很多,比如众所周知的749局、507研究所等。
昨天下班前就接到刘局的通知,今晚九点三楼会议室开会。听同事说这个点开会,应该有任务要布置,而且我是这次任务的参与者。保密工作的特殊性,只有参与人才知道,即便同一个单位,特定的案子也只有特定的人知道。
吃过饭,我早早来到会议室,和另外一位同事做了一番检查,主要是排除窃听装置和隐形摄像装置。等我们检查完毕,又陆续进来了八个人,其中就有我们刘局,但还有五人我都不认识。
“人到齐了,我们开始吧。”刘局看了下表,平静的说道,但眼神中流露出的紧张还是间接说明这个案子的不寻常:“今晚要启封一件案子,这个案子的特点是时间久、资料少、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离奇的。小何,把10号档案拿出来。”
仅凭序号就足见这个案子的年代有多么久远,我们局所有档案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其中32号之前的最初是由军方保存,32至128号档案来源比较复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央调查局、国防科工委、军方。128号之后的案子,才是我们局直接接手的。10号档案比较特殊,是由军方转交至国防科工委,最后流转到我们局的。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我打开会议室隔壁的厚重铁门(当着所有参与者的面提档是很多机密部门的铁规定),在最里面一排架子的最上面找到10号,它是那么的不起眼,比其他档案袋都要薄很多,显然里面没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