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说服(下)曹军不屠徐州了
书名:一品军师作者名:Fire丿小桥静水本章字数:3554更新时间:2024-12-27 17:55:26
把脸一沉,曹操定定地注视诸葛亮,尽量地心平气和道:“哦?——你有何良策?”
声音十分低沉,仿佛一言不合,曹操就会喊人把诸葛亮押走。
诸葛亮神情不变,淡定地吐出两个字,说道:“辙军!”
曹操:“……”
微眯双眼,曹操几乎被诸葛亮的良策给气笑了。
忍了一忍怒气,曹操反问道:“嗯~?辙军就能得到整个徐州?”
诸葛亮昂首道:“正是。”
曹操彻底地沉下脸来,怒道:“无知小儿,谁教你这话的——?”
诸葛亮丝毫不惧,反把眼一瞪,竟比曹操还要愤怒,高声道:“此乃亮之策也,实是亮自己想的!敢问将军,将军是否意在削徐?——否则,为何会传出曹军要屠徐州的消息?……将军可知,此等传言无论真假,皆会令徐州平民们惊慌失措,四散逃亡?”
“那又如何?”曹操漠然地说,“战场常见之事,谁能避免得了?”
诸葛亮道:“将军好心急,入主兖州才多久,这便想着觊觎徐州了?——将军可还记得昔日兖州乱于黄巾否?也不晓得兖州黄巾剿清了没!亮也知将军所在的兖州被虎狼环伺:北有霸主袁绍,其势最强;南有袁术、刘表,身家亦雄厚!东连青州和徐州,西边虽连司隶,奈何司隶萧条,反而不可取……由此观之,将军想要突破目前的局势,首选青州或徐州,实为智也,然却不该采取这种激进的方式!要取徐州,应当缓缓图之!将军敢不敢告之亮,是谁欲对将军不利,而向将军献出此策的呢?”
“看不出来你这小儿,倒是了解不少。”曹操轻微地动容,不答反问,“这条策略不好?”
“哼!”诸葛亮轻轻地哼了一声,继续地分析道,“将军之所以先取徐州,而非青州,是因为青州不如徐州富饶,且徐州地广人多,何也?——自是兖州、青州黄巾此起彼伏,而徐州相对地太平无事!然而,徐州若是经历几场战火的洗礼,焉能富足下去?……到时,恐怕徐州大气元伤,而徐州士族们大约会仇恨将军你罢?”
诸葛亮提到「士族」时,敏感地发觉曹操对其嗤之以鼻。
也对,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天生与士族格格不入——
不过,估计士族也极不待见曹操!
面不改色地,曹操追问:“那又如何?——那么,依你之见……?”
诸葛亮道:“亮再劝将军辙军!”
曹操:“……”
粗粗地喘气,曹操断然道:“这不可能!”
“为何不可能?”诸葛亮言之凿凿,“将军已然收回任城等地,而这些地方皆属兖州。如今将军入主兖州,而徐州牧自不敢再派军去占领,将军又何苦与徐州牧结下仇怨?即便将军拿下徐州,想必徐州也会生灵涂炭罢?……毕竟,不是所有的士族们都欢迎将军的到来呢?徐州牧治理徐地多年,亦颇受百姓爱戴呢?到时将军强行攻之,便是坐拥兖、徐这两个新晋破落之州,又如何与众抗衡呢?——徐州牧身为一方名士,倘若不死,必会向四方痛告将军的罪行,到时将军名声受损是小,被四周诸侯群起而攻之,才是关键!更何况,将军若有一步行错,怕是连兖州也难保呢?”
一番危言耸听的劝语,直令曹操皱紧了眉头。
曹操再道:“除了辙军,你还有其他主意罢?”
诸葛亮眼里划过一丝赞赏,应道:“自是有的!为何不结好徐州呢?——徐州牧陶谦将军年事已高,假如……”
扬了扬眉,诸葛亮戛然而止。
曹操心下一动,若有所思。
帐内一片寂静。
曹操心道:假如陶谦这老匹夫真的寿终,那么徐州岂不成了无主之地?——就凭陶谦的两个儿子,年少无知,哪里担当得起一州之牧呢?更别提他们或许谁也不服谁……嗯~这的确是一条更好的捷径!
诸葛亮闭目地心想:假如以此退兵而结好于徐州牧陶谦,至少会赢得徐州士族们的好感,能让徐州士族们认为兖州牧曹操是一位好说话的恩主……这样,待到徐州牧撒手人寰,徐州士族们自会优先地考虑曹操入主——只要他们敢露出一丁点的邀请倾向,想来曹操定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到时,徐州只是表面换了一位州牧,而不会凋零残败。
周瑜飞快地思考:辙军真能赢得徐州牧的好感么?——假设徐州牧心怀感激,会不会待他临终之前,也来个「三让徐州给曹操」?……唔~依据徐州牧的性子,他更可能会选择「任人唯亲」罢?
内心快速地闪过徐州牧的两个儿子嚣张的脸庞,周瑜抿了抿嘴,无声地叹息:假如陶谦真把徐州牧这一位置让给他的长子或次子,恐怕他们陶家将要绝后了……依照周瑜他来评价:陶谦的两个儿子资质平庸,不适州牧一职。
忍不住地瞟了一瞟诸葛亮,周瑜转眼又想:如果曹操不攻徐州了,刘备还会来支援徐州么?……
想到这里,周瑜心中唏嘘不已:诸葛亮啊诸葛亮,你究竟怎么想的?——莫不是想要辅佐曹操?
难道这一回劝说,是他诸葛亮对曹操的考验?
……主帐之内,曹操、诸葛亮和周瑜默不作声,各自地想了很多。
良久,曹操率先地出声,打破了沉寂——
“敢问小先生家住何方?”就见曹操拱了拱手,改了称呼,竟向诸葛亮鞠躬,“小先生年纪虽小,却极有见识,令曹某受教——曹某可否拜见小先生,多听一听小先生的指导呢?……取徐一事,还请小先生多多赐教!”
诸葛亮静静地看着曹操朝自己认认真真地鞠了个躬。
缓缓地行了行礼,诸葛亮道:“亮家住琅琊,正是徐州人士。”
曹操:“……”
回过味来,曹操自嘲道:“难怪,难怪……难怪小先生要来劝说曹某,敢情徐州是小先生的家乡么?”
诸葛亮道:“将军莫要生疑……徐州地处南北方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自古能者而争之!徐州牧寿限快到,亮自知徐州将会旁落,只是不想看到徐州被人争得血流成河!亮此番前来,一来是想劝将军勿要心急,二来亦想看一看将军的气度,还请将军莫怪!取徐一事,应当缓缓图之,还请将军思之慎之!”
曹操听罢,只觉两眼一亮,再次地打量诸葛亮——
眼前的少年当真年少过了头儿:论岁数,倒和他长子差不多;再论相貌,虽未长开,却是龙凤之姿!更别提自身的才华——当真极其罕见……尤其是以他这般年龄,可谓神童!
心头一热,曹操鬼使神差道:“小先生,且观曹某的气度,可容得入眼?”
诸葛亮:“……”
诸葛亮很想笑。
但他必须忍住。
绷着一张脸,诸葛亮道:“将军气度非凡,令亮心生敬佩,然亮尚在年幼,可否缓上几年?”
曹操眼里划过一丝失望。
不过,鉴于诸葛亮当真年少过了头儿,曹操很快地抛开失意,恢复了常态。
“多亏小先生特意地前来相劝,否则曹某现今岂不是犯了大错?”板起脸来,曹操礼貌而不失生疏地道,“小先生受惊否?——军中简陋,曹某先替小先生暂安一处,还请小先生歇息去罢!辙军这事过于重大,曹某还得细想一番,回头再给你答复,可好?”
“多谢将军。”诸葛亮感激地说,“敢不从命。”
之后,曹操叫来两名亲兵,安排诸葛亮和周瑜前去一座军帐歇息。
诸葛亮和周瑜一前一后,相继地退下。
接着,诸葛亮和周瑜在一座军帐里与大元、二元重逢。
四个人暂时地安顿帐内,静候佳音。
第一天,诸葛亮一行人不敢四处地打探,乖乖地留在帐中。
第二天,待到一名送饭的曹兵前来,大元提出想要出帐瞧上一瞧,顿被那名曹兵给拒绝——诸葛亮一行人毫不意外地发现自己被变相地困住了!
第三天,又到那名送饭的曹兵前来,大元借机地道歉,二元则顺势地探了一探那名曹兵的口风——那名曹兵明里和大元、二元称兄道弟,暗地则警惕他们,生怕他们会带人逃跑!
第四天,大元和二元略显焦躁,而诸葛亮和周瑜却气定神闲——甚至,周瑜还会温声地安抚大元和二元!
第五天,诸葛亮和周瑜本本分分地,安静地吃吃喝喝睡睡,而大元和二元,则悄悄地偷溜了出去。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
等到第九天,曹军终于有所变动——
耳听那名送饭的曹兵说,他们即将辙离了!
辙离了。
曹兵辙离了。
……曹操不屠徐州了!
曹操……
曹操他竟然不屠徐州了。
曹操他竟然真的不屠徐州了!
这天,从帐内的缝隙亲眼地见到曹兵们收拾行装的忙碌情景,诸葛亮怔了半晌,各种滋味涌上心头,最后化成一抹复杂的表情,一言不发——随后,他找来笔墨与布帛,龙飞凤舞地写上几行大字。
周瑜亦沉默,不知在想些甚么。
见罢,大元和二元交换了彼此的目光,默默地点了点头。
大元上前,不失时机地道:“小先生,可否启程了呢?”
“嗯?”诸葛亮回过神来,眨了眨眼。
大元道:“小先生,他们都不进攻徐州了,咱们也该北上了罢?”
诸葛亮迟疑了片刻,问道:“咱们能离开?”
大元自负道:“只要小先生愿意,何愁不能离开?”
诸葛亮一愣,饶有兴趣地看了一看大元。
大元脸色微红,却坚持地重复道:“小先生,是否该离开了?”
诸葛亮起身,嗯了一声,回道:“只要你们能带小子离开,小子便去北上。”
大元大喜,应道:“没问题,没问题。”
说罢,大元从帐内一角取出两套曹兵服饰,递给诸葛亮和周瑜,并示意他们穿上。
然后,大元和二元也拿出相应的曹兵服,麻利地穿好。
诸葛亮:“……”
周瑜:“……”
盯着大元和二元毫不生疏的动作,诸葛亮不由地抽了抽嘴:看来他们应该经常做这种事啊?
一如大元所想,当他们伪装成曹兵之后,没人及时地留意他们的动向。
就这样,在曹兵们忙不迭地整军辙退时,诸葛亮一行人轻装上阵地离开曹营,直奔北方。
而曹操得知诸葛亮一行人离开时,已是隔天以后了。
当曹操听到一名曹兵满脸羞愧地说诸葛小先生不在营中,顿时一愣,没来由地生出一股失落和愤怒。
好个诸葛小儿,竟敢……竟敢……
重重地吸气,曹操也说不上来他到底在气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