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平地风波
书名:守望光明作者名:李艳芳本章字数:5016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38
林若英一路往西蹬着小蓝车,享受着金风吹拂的清爽,心中透着丝丝柔和的惬意。快到医院门口时,正好看到有温度的
一幕:护士方雪推着坐有80多岁阿婆的轮椅,司机走到阿婆身边,一手托住她脖子,一手托住她腿弯,使劲把老人抱起,可老人有点胖,司机似乎有些抱不动,方雪疾步上前托了一把,合力将老人稳稳地放在汽车后排。
林若英的第一反应是在心里为他们点了个赞丨可随即一想,“不对,这位阿婆发生了啥情况?家属都去哪儿了?”
方雪上车,关上车门的瞬间,瞥见林若英,就冲她牵了牵嘴角,算是打过了招呼。司机开着车走了。
这情节让她联想起三年前,医疗队随车带来一位阿公,他双眼几乎看不见东西,要求做复明手术。谁知当晚他就说胸闷难受,医护人员赶紧将他送中心医院救治,最终没能挽回生命。
办完丧事,老人的儿子专门赶来医院,将医院为老人垫付的3000多元费用悉数奉还,并表达谢意。那份淳朴特別动人,让医院上下看到了人性的温暖。
上到四楼住院区,几个护士和医生围在护士站,他们背对着林若英悄声议论着,谁都没注意到她走过来。
值班医生倪翔宇说:“家属要到中午才过来。我打电话通知她儿子,他一开口就责备,口气好凶,说在家好好的,做手术就出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是那种很强势的人,跟他解释,真是鸡同鸭讲呀。”
谢国栋说:“我记得清,阿婆手术台下来没什么异常,那个阶梯凳子,护士扶着她胳膊,她能踩着走下,怎么到晚上就……疑似脑中风呢?”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丨脑中风发病常常很突然,不一定有诱发因素。问题是,这病恰巧发生在手术后,很容易让人误会是手术导致的——”张巧娟有内科工作经验,昨晚她特意赶来给阿婆诊查。
谢国栋苦叹:“患者没有早一天,也没有迟一天,偏偏赶在我们医院发病,家属要是赖在我们身上……看来手术做得一流、做事小心翼翼也得出事丨谁也不知道意外藏在哪个角落!”
护士小韩说:“秋凡受委屈了。她将阿婆跌倒之事报告了护士长,护士长说她护理欠主动,没提前帮助阿婆下床,要取消她今年的评优资格丨你们说说看,病人不摁电铃,叫护士随时跟着病人呀?——这事谁碰上谁倒霉。”
护士小夏说:“我们这里许多老人没家属陪同,这有赖于院长技术好,没并发症。其实,老年人做手术,哪有子女不照应呢,万一有个意外发生,子女们就不愧疚吗?”
倪翔宇一抬头看见林若英,讶然招呼:“林老师——”
林若英扫了他们一眼,脸上表情不变:“你们说的可是刚才被护送出去的阿婆,她情况怎么样?”
“就目前的临床表现推断,阿婆可能是脑梗塞早期。可是,有些脑中风病人看似症状不严重,如果恶化起来是相当迅速的,我们只有真心祈祷阿婆尽快好起来丨”张巧娟白晳的脸变得严肃起来。
林若英心内凝重,眼科病人年龄普遍高,只要出了一个意外,就可能给医院带来不堪承受之重击。
看看大家像是面临灾难的表情,林若英说:“各位,这两天院长不在,你们一定要把好每个岗位,及早发现隐患苗头,防范这类事发生!”
所有人点头应声,各自忙活去了。
瞧她郑重思忖的神情,张医生说:“就在上个月,一位阿婆说左手发麻,我仔细检查询问,怀疑她是脑中风前兆,就联系家属把她送回去治疗了,幸好在手术前发现了。”
林若英接着便道:“很好,就要这样细心排除隐患,才能保障安全。”
趁着丈夫不在来医院转转,她沿楼层上下巡查了一遍,各位值班人员认真在岗,她先前挑过刺的食堂管理,也没什么可挑了。然而,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力感赶也赶不走。
从黄旭选择创业的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风险极高的事业。为了给患者营造安全的港湾,他每曰耗尽身心的电池,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诚信无欺,凡事做到最好,但是有些病人家属不领情,有些人也会不领情……
一股无法说出口的苦味儿从心底弥散。她踱出医院的大门,一路往附近公园走,她已养成在美景中舒缓心情的习惯。
天澄气清,缥渺又恍惚,记忆里的场景犹然深刻。丈夫为了追求心之所向,不惜背负巨额债务。办眼科医院不比做其他行业,从市场拿钱,按劳分配赚钱快;就报酬和付出相比,两者严重失衡,她甚至怀疑起创业的意义。
好长一段时期,林若英让经济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她看到他没曰没夜的拼劲,看到他值得被信任依赖的实力,自己当初所钟情的,不正是这样一个不向现实屈服的男人吗?每每遥想那些冰魂雪魄的岁月,她就不断告诉自己,只有熬过去才会慢慢地好起来。
多年来他的付出,外人是难以想象的,也不会相信有人能做到这么无私。外界那些纠葛看起来动摇不了他,但她能与他共情,常常感觉到他有些莫名的烦忧。
她拿自己的薪水为家庭设置最低消费,面对各种繁华和诱惑,学着淡泊简朴地生活。依照丈夫的品行,即便是穷顿,也要保留高贵的人生态度,不以自己的人格去获得额外利益,不输掉自己的气节。
林若英的看法比以前开放了许多,并逐渐改变了生活方式。有些周末晚上,她会跟员工一起听丈夫或外请专家讲课,有时她会随服务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有时她把三尺讲台延伸进社区,宣传普及眼健康知识,领受公众的好评。
服务队用汩汩的善意温暖着这个城市,她也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点热情,没有报酬,不用回报,做有利于百姓的事,从中体会到价值和快乐,充实自己的人生。
医院渐渐做出了名声和口碑,直到十年后的现在,七拼八凑的债务才还清,除了100万元的借款未还。
走累了,林若英便坐在广场的椅子上,心想或许开办医院的意义在于:为民众做更优的医疗,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个人的技术才能和社会效益也能发挥至最大……然而,总有些时刻会不被理解——不过,对有些事儿保持钝感,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月光柔柔地洒向大地,清风徐徐地拂来,像温情的抚慰,又像低低的勉励,让人得到身心的放松和休憩。黄旭静静地坐在阳台上,他那像月亮一样平静的心,注定要受到医患纠纷的惊扰和侵凌。
“爸,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难缠的事儿了?”儿子黄峰洋看出父亲的神色有点儿不对,关切地问。
儿子懂得父亲肩上那重荷的分量丨他虽然担着整个医院的运转,却总是一副十拿九稳、坚不可摧的样子,从没有在自己面前展露过担忧丧气的一面。
他以前总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是父亲凭着斗志和真诚不能解决的。
黄峰洋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医学和文学比较感兴趣,去年从一所知名的医科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岱江人民医院。他也立志做个好医生,要在岗位上淬炼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他把工作和生活协调得很好。
父亲为医院宵衣旰食,被工作抽掉了所有的精力,几乎没有业余生活,黄峰洋说是不划算的付出,看着心疼却帮不上忙。一家三口,除了春节自驾游出去两三天,其余的休息日想都別想。
“是一起说不清的医疗纠纷。”黄旭与儿子有时零星地谈些医学和工作方面的问题,这当儿,妻子还在公园,他便说了这事儿——
真是来者不善啊。这是一个五六十岁的汉子,身穿黑灰条纹T恤、黑色运动裤,身形壮实,脸上有横肉,看起来非常不好惹——他是杨阿婆的大儿子,带了几个人来“讨说法”。
品牌部经理邹树波将他们带到会议室,请他们坐下,给每人倒了杯热水,说起阿婆在医院治疗,医护人员待她如家人等情况。
“阿婆是在手术三小时后发病的,当晚我们劝说阿婆去做CT,她说啥也不肯去,说自己只是左腿没劲儿,睡一觉就没事了。次日早晨我们好歹说服阿婆,送她去中心医院,诊断是脑梗塞,我们便帮她办好住院。”
“那是不是手术问题?做手术把她做成这样……”
“这是两回事儿。CT报告显示的是她早先就有毛病……”
“你们都是一伙的,谁信!”
双方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突然,老大一手抓起面前的水杯朝邹树波脸上泼去,邹树波机灵地跳了起来,水泼到了他衣服上。
“你这人怎么这样不讲理?”邹树波怒道。遭泼水侮辱,真是头一遭。
“解释再多也白搭,你们还是去医调委吧!”
老大练过武术,有一种气势汹汹的派头。他不但找镇村干部及县人大代表说事儿,又叫了三四个人,带着铺盖前来医院门诊大厅,高嗓大叫,施压威胁,间或掀翻座椅,砸碎水杯,并利用
患者等候挂号时做反面宣传,连续三天了,影响非常糟糕……
“阿婆经过一系列的治疗,目前病情稳定住了,但据主治医生说,阿婆查出患有冠心病——哎,但愿明天医调委能一次性化解;否则,万一病人再在住院中冠心病发作,恐怕更洗不清了!”五官科医院没有投保医疗责任险。这种保险虽然给院方和医务人员承担风险,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难免有“给钱算数”的做法。黄旭反感这种做法,他觉得应该分清责任,不能掩盖矛盾,不能给钱算数,再者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没有保险,就意味着更加严格的风险控制,更需履行好医务人员的责任,幸好这些年医院并未发生大的医疗纠纷。
一声长长的叹息。黄旭内心的罅隙里萌生出一种不安全感。尽管他一直狠抓医疗安全,在手术中充满防范,但是,在他们看不见的某个环节,还是生生地出现了状况,与医疗纠纷撞了个满怀。
因为现在年龄越大的患者,往往合并症越多,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谁也无法预知哪个时刻会引发潜在危险。真的是很难对付、很让人心凉的矛盾啊丨
黄峰洋感受到父亲心中泛动的波澜,医疗纠纷让稳重如泰山的父亲沮丧到极点。是啊,民营医院没有后盾,这一极小概率事件万一发生——他就听闻过有一老年病人,在门诊手术后突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住在重症监护病房一年余,家属不给交住院费用——这是多么令人悸颤的案例啊!
他不忍往最坏的方向去想,他感到一种可怕的压迫。他越发感觉,父亲仿佛是在这个时代的钢丝上行走,步步难行,处处危险,要做到随时随刻万分小心,才不会跌落谷底。这份耐心、这
种重压真不是我辈可以承受的。
为了舒缓压得慌的气氛,黄峰洋进屋搬出折叠椅,让父亲半躺在椅子上。
黄旭讲起发生在一所眼科医院的真实事件:
一个老人被接去做白内障手术,翌日独自回家,他一边喊,一边进家门:“手术很成功,我又看得见了丨”他拉着老伴、儿子的手,孩子般兴奋。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丨老人正说着话,突然捂住胸口,踉跄倒地,不省人事。家人被惊傻了,急忙把他送到医院,却没能抢救过来。
“假如换一个地点、时间,如果患者是在医院、在路上,如果他提前一个小时心梗发作,如果他没来得及和家人说话……那么家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引起一场纠纷。”黄旭从反面举了几个假设,得出结论。
“真是无独有偶,我也听到过这么类似的‘好运’——一个老太太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针灸科,请一位专家打针灸,专家洗了把手,拿出银针,就在这当儿,老太太突发不适,径直扑通倒在了地上,医生和家属慌忙将她送往急诊科,最后没有抢救回来。事后这位专家后怕道:就差那两分钟啊丨倘若患者恰好在扎针时发病,那后果……”
世上有碰巧的事,可碰巧到这种程度的好运气,那可是寥若晨星。医海生涯中,不如人意之事太多,谁敢保证不会遭遇意外、凶险呢?
黄旭回忆起他曾参与鉴定的一个案例——
一个年过花甲的妇人,黄斑前膜术后失明,请省内知名专家做的手术。黄旭被抽取为专家鉴定组成员,经检查,患者黄斑前的那层薄膜,被剥除得干净妥当,手术算是成功的。可是为什么会失明呢?
他们三位专家分析认为:因为患者长年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眼底细小的血管狭窄、硬化,进而阻塞造成严重的视力丧失。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由于潜在的眼底病变,即使手术成功,也不一定重现——”随着听到啪嗒一响的关门声,谈话便戛然而止。
近年在春夏秋季节,晚餐后做好家务,去公园溜达一圈,成为林若英淳朴生活中的必需品。刚进门,她就发现家中的气氛与往常不同。平时自己散步回来,丈夫要么还未回家,要么刚吃过面条,像今晚父子俩沐浴晚风,不知多久没有过。
“爷儿俩促膝谈心些啥?怎么不让我听听?”林若英问。
“我们聊些有关医疗意外——”黄峰洋看看默然的父亲,欲说又止。
“哦,那位阿婆的病情该稳住了吧?医护人员待她这么贴心,莫非家属要……”不愧是老师,她把“找麻烦”等字眼咽了回去。她相信大多数农村人是纯朴善良的,但也不盲目相信。
“其实,这几天我都在查阅怎么解决医疗纠纷,看过好几篇报道,心里有了个底,对照那位阿婆的发病,医护人员已经尽到责任,直觉医院没有过错,医调委会公正解决的。”经过这些天的关注,林若英梳理出了自己的见解。
看着父子俩沉思的表情,她颇为豪气地说:“我们都应该放下心中的包袱,相信吧,‘正义’和‘慈悲’之神会护佑我们前行的!”
父子俩忍不住笑了,人是应该有一份浪漫情怀的。
黄旭感激地望向妻子,放松状态下难掩疲惫的他,不愿与她谈医院里的事,因为他不愿将工作重量加于妻子身上,可她却一直默默地帮助、支持、成全自己,让自己少些顾虑不安,多些淡定沉着。
百余平方米的房子,她总是打理得充满诗意,楼板茶几擦得干干净净,简单质朴也一样能活出生活最好的状态。她是这个家的灵魂,是家庭温暖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