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凡中的美好
书名:守望光明作者名:李艳芳本章字数:3728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38
一位高个子,戴口罩,头发有些花白的医生走到诊室门口,往里面一看,黄旭正坐在诊桌前的椅子上,翻看着面前厚厚的一沓病历。
他一边走进来,一边说:“黄院,有人在线上求助,75岁的王大爷视网膜脱离两个月,在別家医院看了,都让他到上级医院手术。家属急了,说现在去大城市不方便,不敢去,也不知预约到何时——”
疫情期间,为减少病人来医院的感染风险,医院提供线上咨询和诊疗服务。姚杰、莫云超、谢国栋、倪翔宇、张巧娟五位医生轮流着在线工作。姚杰于前年在大医院退休后,受聘于五官科医院,继续发挥余热,踏踏实实为患者服务,内心感觉充实。
“患者检查情况?”黄旭问。
“通过眼底照相,可以看到患者的视网膜呈牵牛花形脱离,增殖的膜像一团揉皱的纸。诊断为右眼D3期视网膜脱离、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姚杰说着便把手机拍的单子递给他。
黄旭看了看,立即说:“这个病越早手术越好——视网膜脱离了不及早贴附回去,细胞功能要受影响。你要他先做新冠筛查,再来这儿住院。”
姚杰也很明白,患者的这种网脱极为难治,是由于眼内深部引发了玻璃体增殖性改变,需要在“感光底片”上进行微米级的手术,细心剥除这些增殖的极不规则的组织,并将褶皱的视网膜一点一点抚平还原……这个过程如同波诡浪谲的“陷阱”,万分之一的闪失就是百分之百的悲剧!
姚杰仍然站在这里。黄旭抬头瞥了他一眼,见他眼里浮现着一抹幽光,似乎在想着什么,便问了一声:“怎么了,你?”
“我知道自己不应该说,但还是想说。前些天我看了一则报道,说一个5岁女孩因右眼不适到医院治疗,医生对女孩实施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右眼视网膜被切除导致失明,女孩父母将医院告到法院。可怜的孩子一只眼睛看不见了,走路很费劲,经常会撞到墙……”
黄旭叹息一声:“这是眼科医生最不忍看到的——其实,哪个医生不想手术成功?虽然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发生,但是我们对每个手术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做,术后恢复到什么程度,一定要心中有数。”
姚杰心说:做起来哪那么容易?一个医生要经过多少磨砺,才能在那个神秘的地方为患者夺回光明。“我这就去回话。唉,我们就得做別人做不了的,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决不放弃……”姚杰出去了。一会儿后,门口走进来一对年过七旬的戴口罩的老夫妇。老大娘一边把挂号单递给黄旭,一边睁大混浊的眼睛打量着他,随后问:“请问你是黄旭医生吗?口罩遮了你的面孔,我都认不出来了!”
听到他的回答后,笑容从她的前额铺展到眼睛:“28年前,我见过你,找到你不容易啊……我娘就是你给做的白内障手术,到现在还看得见……”
时隔28年,再次见到当年的黄医生,叶大娘非常高兴,说话都有点语无伦次。
“我本想迟些来的,可左眼像被遮盖了一样,还针扎般难受,城里医生说要动刀子,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打听了好多人,才找到这儿来的!”
32年的从医生涯,经黄旭诊治的病人,数以十万计,有不少由他主刀的老人,在时隔20多年后,他们的儿子或亲戚又大老远地找来,请他主刀……
平凡的工作中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感动,黄旭他们经常收到很多普通人的感谢之情,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美好,医患之间还是有真情的。
“我们这次来,也是为了来谢谢你。谢谢你帮我娘手术做得好,这么多年,没查过双眼,她一直没事……”这事儿,叶大娘一直记在心间不曾忘记。
仿佛穿越岁月的另一端,黄旭有一瞬间的恍惚,微微的酸甜荡过心底。他眼中漾起笑意,“哦,28年前,我还是健岚卫生院里的小医生,在那儿待了两年。”
村里人喜欢唠嗑,她又说:“小医生就这么厉害,那还了得!一听说有人眼睛不太好,我娘就会夸你。她还说当年手术时,你们用酒精炉取暖……”
叶大娘说的取暖,其实是为了保持手术显微镜镜头的清晰不起雾丨这个细节一下子把黄旭带回了28年前的手术现场。那时冬天没有空调,在零下一二度的天气里,黄旭让护士燃起酒精炉,纯蓝色火焰为手术间提供热量,降低湿度,减少温差,只为尽可能久地保持视野的清晰。
根据术前检查数据,叶大娘左眼白内障视力不足0.1、近视度数200,右眼的轻度白内障先观察。既然认定了黄旭主刀,她心里就不会打鼓,感觉很踏实。
任晓丽半躺在沙发上,莫云超坐在小凳子上,帮她剪脚指甲,余下又厚又硬的右大趾甲了,尖尖小剪刀刚伸进指甲缝里,任晓丽就疼得“哎哟”一声。
“怎么了?药水泡了这么久,还疼?这趾甲长到肉里去了,得从边上一点点剪开。”莫云超小心地下剪,一边诙谐地逗她,“老婆,好在你嫁给眼科医生,换作外科医生,八成拉着你到医院拔甲了。”
“是啊,是啊。我要告诉所有的女人,她们应该找个眼科医生做老公。”任晓丽俏皮回应。
任晓丽瞧着丈夫仔细的神情,手上温柔又稳当,她享受着被宠爱的幸福,眼睛里满是快要淌出来的爱意——果然是我独具慧眼,才一眼认准你,这才是爱情应有的样子。
“截至8日下午,武汉已有11家方舱医院休舱……”电视里传来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
眼下,国内疫情无疑向好,民众都松了一口气,从心底感谢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其实,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目标都是一致的。你们白衣战士都是英雄丨”任晓丽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
莫云超神情认真地说道:“给患者解除痛苦是医生的天职。我们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
任晓丽把脸一侧反问道:“你不是说过,你们做的手术是最奇妙的艺术,不是艺高胆大、心细如丝的人做不了吗?”
莫云超欣赏地笑了,眼睛眯成了月牙。因为一直将身心放在工作,也就一直单身,直到去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她,或许是磁场相吸吧,彼此竟看对了眼,觉得遇到了对的人,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
新婚三个月,他们并不躲在婚姻的壳里,贪图安逸。他们懂得支持、疼惜彼此,两个人在爱与责任中互相滋养,共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莫云超仍旧花费很多时间到医院。任晓丽耕耘在三尺讲台,铺垫学生成长之路。为陪伴学生共渡疫情难关,老师每天上网课,付出比平时还多,要建立题库,课后答题,批改作业,还要熟悉多种教学平台。
“给你看一样照片里的东西——”莫云超从手机翻出照片。
任晓丽好奇地凑过去看,是黄院长和纱布蒙眼的患者合影,笑得特別灿烂,两个人手里举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耀手展神术,忠善赐光明。”再一看落款署名,她张着樱桃嘴,过了一会儿,才问:“真的是那位著名的艺术大师写的?”
“海州还有第二位同名同姓的吴大师吗?这书法笔力苍劲、潇洒,写得太漂亮了!”
吴大师是何许人也丨他以飞旋的砂轮作笔,在玻璃上雕刻的艺术品,美妙绝伦,巧夺天工,被誉为“当代一绝”“东方奇葩”;他的名声不仅誉满全国,而且叫响世界。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玻雕艺术馆,曾作为国家、省、市文化的友好使者,三飞美国、七渡日本,足迹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吴大师的亲戚朋友是找黄院长做的白内障手术,对效果非常满意,为表谢忱,他亲自书写条幅,赠送墨宝。”
莫云超心中佩服,也感恩遇到志向相同的人。黄院长虽然要求严苛,为人严肃,但他从不背后整人,不编排別人,不刻薄,不摆谱,把自己定位于服务者,他那种院长才像个院长的样子。哪像自己原先所在的那所医院,中层干部一当就是一辈子,別管他品行好不好,科室都是他说了算,简直是他的王国。
他对真实情况了解得越多,就越感到无可奈何。上司应该是先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影响到其他人,哪有时不时想找岔子整人的,这使他生出一股无名的力,敦促他理性地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
“难道你的下半辈子只能这样,始终活在別人的阴影下?长此以往,你能接受自己一直这么忍受下去?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么度过才更有意义?你真正向往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他兀自心问口、口问心地纠葛。
“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我的生活中有变迁和无法预知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这些最热血的话不时浮上心来。
今后的发展何去何从?与其漫长地被人左右,不如重新制订一个成长的计划,重启自己的人生。人总是要尝试一些改变,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现实……于是,他清醒地做出选择——放弃事业编制,从公立医院辞职丨
莫云超弯着腰在水池边洗碗,思绪随着哗哗的水流而流淌,
他觉得这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他收拾完了厨房走到阳台妻子的身旁。
任晓丽回头看了他一眼,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他看着她平静的脸庞,感受到什么是安心。
“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
她望着月亮,心中抒怀,又生发开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像月亮一样纯洁的精神,培育出有胸怀的学生。”
“事实上,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月亮’,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他顺着她说,两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青年时我们渴望一种惊险的生活。这几年,我深深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最能体现这种惊险的,竟是那一台台手术,那些过程,每分每秒是怎样的谨慎又惊心……”莫云超比別人更多思考与自省,并和妻子无话不谈。
“有的患者因为眼疾,毁掉了幸福,毁掉了亲情。我在这家医院,看到许多治好眼病的患者,回到正常生活,收获了信心和勇气,亲情和爱情。”
莫云超又点开了一张萌宝宝的照片。
“超可爱……”任晓丽赞叹。
“这里面有个故事美丽动人。这位宝宝的父亲遗传了他父亲的眼疾,他在7岁的时候,是黄院长给他做的手术,挽救了父子俩的生活。这位患者很有才,他把这经历写成了短篇故事,发布在医院公众号上。”
“是吗?那待会儿我要认真读一读。”
莫云超打开了裴辰庄所写的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