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北汉
书名:铁血红颜,辽宫雄后:萧太后传作者名:顾宏义本章字数:4902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36
失去附属国北汉,对主持契丹国政的萧皇后来说,可算是一大挫折。
当年辽太宗自开封失意而归,死于途中时,盘踞太原的刘知远趁机南下,占有中原,建立后汉政权。次年,刘知远死,其子继位,但小皇帝主政失误,激起枢密使郭威发动兵变,灭后汉,于951年正月建立了后周政权。同时,留守太原的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刘知远之弟)也在太原称帝,史称北汉。是年六月,后周进攻北汉,地狭民寡的北汉无力支撑,刘崇赶紧向辽称臣求援,愿成辽的属国。于是辽世宗遣使臣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并派兵支持。九月,渡过难关的刘崇派兵攻打后周,辽世宗也想趁机合兵北汉兵马,再次南下争霸。但因察割之变,辽世宗被弑,辽军南下之事作罢,孤掌难鸣的北汉兵马也退回太原。954年,郭威病死,其养子周世宗柴荣继位。北汉便趁后周大丧之际南犯,并邀辽军助拳,欲一举覆灭后周。周世宗率军北上抵御,两军相遇于高平,结果北汉军被击败,来援的辽军不战而退,刘崇狼狈逃回太原。周世宗乘胜直追,围攻太原,但阻击契丹援兵的符彦卿军战败,大将史彦超阵亡。周世宗知灭汉时机尚未成熟,不得已班师。
数年后,周世宗在攻占三关之后驾崩。次年(960年)正月,后周大将赵匡胤篡周自立,是为宋太祖。宋太祖与谋臣定下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战略上对契丹、北汉取守势,而专心于攻灭南方各诸侯割据政权,然后再回兵北上,完成统一天下大业。此时当国的辽穆宗胸无大志,此后称帝的辽景宗因内政尚有隐患,故对宋之策略,除出兵援助北汉,或时而攻扰宋之边境州郡外,也未有大的举动。因此,辽、宋之间处于相对平静状态。不过,曾参与高平之战的宋太祖对北汉竟然凭借太原弹丸之地与己为敌,甚感不爽,故还是前后多次出兵攻击北汉,但终因时机还未成熟,太原城坚地险,民风强悍,加上辽军屡屡遣兵马援助,故始终未能得手。
宋军一伐北汉:968年(宋开宝元年,辽应历十八年)七月,北汉皇帝刘钧(刘崇之子)死,其养子刘继恩继立。刚愎自用的刘继恩,几度欲废黜独揽朝政的宰相郭无为,且又因怯弱无能,让郭无为先下手为强,利用混人北汉内部的宋朝间谍侯霸荣等刺杀刘继恩,然后出面杀死侯霸荣以灭口,再扶立刘钧的另一养子刘继元为北汉皇帝。此后,郭无为依仗自己策立天子的功勋,独断专行,引起了刘继元等人愤恨,北汉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宋太祖有见于此,认为有机可乘,便不顾既定的“先南后北”统一战略,临时命令大将李继勋、郭进、曹彬等统领河东诸州精兵,军分东西两路北伐太原,很快攻人北汉境内,败北汉兵于铜锅河,连克北汉外围营寨,直逼太原城下,焚烧了太原城之延夏门。新继位的刘继元大为惊恐,一面拒绝宋人劝降,一面遣使向辽求救。辽穆宗虽沉溺于酗酒、游猎而怠于理政,且北汉与辽朝之间因各种利害冲突而存在着颇深的矛盾,但他也深知北汉一旦被灭,那将使辽、宋之间的力量对比向不利于自己之方向转变,所以在接到北汉求援书后,随即派遣大将耶律述烈率军赴援。宋太祖其实并未做好与辽军作战的准备,只是寄希望于内乱的北汉政权不战而溃,故而久攻太原城不下的李继勋等宋将,在获知辽援兵已迫近的消息后,担心腹背受敌,于十一月仓皇退军。北汉军趁机联合契丹兵马杀人宋境,大掠一番后北还。
宋军二伐北汉:能征惯战的宋太祖颇不甘心首次征伐北汉却无功而还,决计再举。次年969年(宋开宝二年,辽应历十九年)正月,宋太祖诏发军储,命诸路军马进屯河东潞、泽、磁等州。二月,宋太祖下诏亲征太原,遣昭义节度使李继勋等部先赴太原,自己率大军随后跟进。鉴于去年未防备辽军赴援而失败的教训,宋太祖预先做了部署,命河北方面宋军严防契丹骑兵乘虚攻扰河北诸州,以威胁宋军主力的侧后,同时任命将领何继筠为石岭关部署,屯兵险要的战略要地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以阻击自燕京方向来援的辽兵。但人算不如天算,考虑周详且势在必得的宋太祖,却未曾料到天气会跟自己过不去+当宋军主力进至潞州一带时,却遇到了连绵阴雨,整整耽搁了十八天。到三月中,宋太祖抵达太原城下,筑长围,立连珠寨,四面围攻时,北汉人的守城准备已大体完成。四月,刚刚继承了皇位的辽景宗,虽然首选任务是稳定内政,但得悉北汉的求救要求以后,还是命令燕京地区的辽军兵分两路:一路杀向河北定州,被宋军击退-另一路自石岭关人援太原,但遭到了宋将何继筠的阻击,辽将王彦符等百余人和战马*〇〇余匹被俘,阵亡上千人。当时北汉所凭恃坚守而不降者,一为城坚,二为辽援,所以宋太祖命令宋军引汾水灌城,并将斩获的辽人首级等陈列在太原城下,北汉军民见之“气夺”,但依旧顽强守御。北汉骁将刘继业(即杨业)屡次率兵夤夜出城攻击宋寨,虽都被杀退,却迟缓了宋军的攻势。不久,在河水的多日漫灌和浸泡之下,太原南城一段城墙崩塌,宋军驾小船蜂拥而上,强攻城墙缺口,不料处于绝望中的北汉守军格外顽强,抵死相抗,设法堵好缺口,击退了宋军的强攻,宋军石汉卿、王廷义等悍将战死。宋太祖大为震怒,亲督诸军围攻更急。但经历了四个多月的苦战,宋军的攻势实际已成强弩之末,而天又暑雨,驻兵于潮湿草地之中的宋军士兵多得病,痢疾流行,士气低落。此时,辽北院大王乌珍又率第二批援兵突破宋军的阻击,赶到太原城西,对攻城的宋军形成很大的威胁,并大大鼓舞了太原城中北汉军的士气。无计可施的宋太祖只得听从谋臣的班师建议,宋军再次无功而返。此后,宋太祖又一次掉兵南向,转回到了“先南后北”的既定方略上来。本已穷困已极的北汉,因获得了宋军匆忙撤退时遗弃的大量军资,而“赖此少济”,但终究元气大伤,再也不能对宋朝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宋军三伐北汉:976年(宋开宝九年,辽保宁八年)八月,在已平定南方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之后,宋太祖又一次将目光转回了小小的太原城,命令战将党进、潘美、杨光义等分兵五路进攻太原,又以郭进等攻忻、汾、代、沁、辽、石等太原外围诸州,以孤立太原城。九月,宋军各路兵马进展顺利,所向皆克,党进所率宋军主力进抵太原城下。北汉兵将龟缩城内不出,不断遣大臣急赴契丹告急,辽将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敌烈等衔命统兵出援。大概这时老天还无绝北汉之意,所以在形势发展对宋军大为有利之际,宋太祖却于“斧声烛影”这一千古疑案中神秘去世,继位的宋太宗下令班师,宋军不得不再次承受无功而返之痛。
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宋军第四次进伐太原,终于灭了那早已成为宋朝眼中钉的北汉割据政权。
辽景宗此时正进行内部改革,以稳固其统治,故对宋采取防御战略,与宋互遣使臣通好,并且训令附属国北汉也不得随意惹是生非,以免激怒宋朝,从而维持边境现状。新继位的宋太宗在初步稳定了政局,并以政治压力迫使两个已经臣服于宋的小割据势力吴越献地、漳泉纳土,完全统一南方之后,决意通过灭亡北汉、收复燕云失地等举动,来建立起超越宋太祖的不世之勋。鉴于以往三次北攻太原却无功而返的教训,宋太宗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集合群臣讨论用兵方略。枢密使曹彬分析了周世宗、宋太祖多次围攻太原而未成功的原因,认为+“周世宗时,偏将史超败于石岭关,人情震恐,故而班师而还。而宋太祖因顿兵于甘草地中,军人多被腹疾,因是退兵。并非是太原城垒不可接近也。”建议宋太宗进攻太原必定取得成功+“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欣戴,若行吊伐,如摧枯拉朽耳。”虽然宰相薛居正不同意出兵,认为北汉有固守之志,并有契丹之援,且今日已穷困不堪,“得之不足以辟土,舍之不足以为患”,不过这意见并未得到宋太宗的首肯。这时,闻知宋军欲再次征伐北汉的辽景宗赶忙派遣使臣来到宋都开封,责问宋朝为何对北汉用兵,宋人答道+“河东逆命,所当问罪,如若北朝不援,则南北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话虽说得如此气冲斗牛,过足了嘴瘾,但宋廷并未真正做好与辽军全面开战的准备,只是将重点放到攻克太原城上。
宋太宗对进攻太原做了详细部署:以宣徽南院使潘美为主将,节度使崔彦进、李汉琼、刘遇和观察使曹翰等四员猛将分别负责太原城四面的攻击,以经验丰富的大将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阻击契丹援兵,并安排专人负责攻城器械及后勤补给等-同时部署了扈从行营的将士,于二月间亲自领兵北伐太原。
与当年宋太祖兵出开封,进人晋东南后北上太原之行军路线不同,宋太宗却是东北出开封,取道河北澶州(今河南濮阳#镇州,向西翻越太行山,来到太原城下。宋太宗取如此路线浩浩荡荡行军,实有向契丹示威的用意在内,即希望辽朝能知难而退,不要派军救援北汉,给自己作战添麻烦。
面对宋人如此小动作,辽廷是何想法,史无明文记载,不过忙于安内的辽廷没有作出激烈反应,仅是派遣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统领援军自燕京去太原,并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领本部将士为后军接应,枢密副使抹只为督军一同前往-随后又让左千牛大将军韩悖、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率本部兵马自大同地区南下增援。从辽廷所遣援军的规模、领军将帅等情况上可以看出,辽景宗、萧皇后对于此次宋军攻灭北汉之决心和其所具之军力明显低估了,可能依旧认为宋军这次北伐作战,将和以前数次围攻太原之战一样,有始无终,铩羽而归,所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宋太宗取道河北进兵太原的举动,也诱使辽廷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燕京一带,诏令北院大王奚底、乙室大王撒合等各统本部军马戍守燕京地区。
三月,宋军按部就班地攻击太原外围的北汉军寨,辽军援兵也按计划向太原进发,来到了宋军重兵守备的白马岭。此时,前有大涧阻隔,宋郭进之军已在对岸列阵以待,辽军主将耶律沙打算等待后军到来后再一起攻击,但自恃贵显的冀王敌烈(辽太宗之子)与耶律抹只却根本未把宋军放在眼里,认为“急击之便”,耶律沙苦劝不听。敌烈等率先锋兵马横渡涧水,无奈的耶律沙只得挥军跟进。果然至辽军半渡之际,宋将郭进瞅准机会,率领精兵猛烈出击,战斗异常激烈,辽军不支而溃,敌烈及其儿子哇哥、耶律沙之子德里、突吕不部节度使都敏、黄皮室详稳唐筈等五员战将阵亡,士卒死伤无数。耶律沙与抹只也被困阵中,多亏后军耶律斜轸率军杀到,用万张强弓齐射迫退宋军,才“仅以身免”。白马岭之战,是辽军在与宋军作战中第一次大惨败。此后,北汉不断向辽告急,但新遭大败的辽军无力于短时间内再出援兵,由此在太原战场上,宋军完全控制了局面。《辽史•耶律沙传》称耶律沙在获救以后,还想率领余卒及耶律斜轸的后军进向太原,只是路遇北汉驸马都尉卢俊说太原已经陷落,方才勒兵而还,恐怕只是一句自饰战败的门面之语。因为据史载,太原城陷落在白马岭之战后一个多月,如耶律沙真欲增援,怎会至此时仍然在契丹境内?
四月,宋军陆续攻下太原外围州县,太原成了一座孤城。抵达前线的宋太宗至城下营寨内慰劳诸将,督诸军连续攻城,并出手诏向北汉主刘继元劝降。刘继元还在坚守,等待辽军来援,但手下大臣、将士却已丧失了守城信心,不断翻城出来归降。至五月五日,势穷无援的刘继元无力再支撑下去,便上表投降,北汉灭亡。宋太宗依惯例对投降的北汉君臣施行赦罪封赏,以刘继元为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此外,宋太宗为消灭太原的“王气”而尽迁其居民,焚其城,改为平晋县,而以榆次县为新并州之治所。至此,前后历经四次的宋军平北汉之战终于修得正果。
北汉被灭,也是辽、宋力量对比变化之必然结果。自辽太祖建国以来,尤其是辽太宗占据燕云十六州以来,契丹在与中原政府作战中,凭借铁骑纵横,一向占据着主动地位。但此后辽朝内乱相继不绝,国势中衰,虽然辽景宗即位以后,全力稳定内政,发展经济,使得其国力有所恢复。但统治中原地区的宋朝政权,通过“先南后北”的战略决策,结束了南方自晚唐、五代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乱局,经济、人口等方面也大为发展,此消彼长,使得宋朝军力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已凌驾辽军之上。同时,晋北地区岭险壑深,并不利于骑军驰骋,再加上宋军有备而来,辽将轻慢无备,作战大败、丢失北汉也就自在意料之中了。不过,福兮祸所伏,宋太宗于轻取太原后,得意忘形,轻举妄动,欲凭借大胜之余威而一举收复燕云失地,结果随即在燕京城下,遭到了契丹骑兵的迎头痛击,惨败而归。
不过,丢失北汉,使得辽朝在云州一带失去了缓冲地区,而直接面临宋军的冲击,宋军可兵出河北、河东两路北逼燕云地区,给辽朝在燕云地区的统治带来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