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新政春风
书名:军机处二百年作者名:袁灿兴本章字数:4068更新时间:2023-12-27 20:20:21
好大喜功的乾隆耗尽了国库,留给嘉庆一个烂摊子。嘉庆当政之后,国库收入不足,人口过度膨胀,官员贪腐严重,河患频繁出现。
为挽救危局,嘉庆一度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帜,在内政上做了些改革。
嘉庆是个勤奋的人,他提倡“崇俭黜奢”、“勤政务实”,并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做皇子时,嘉庆就很节俭,逢年过节,送给师傅们的礼物不过是荷包食物等简单物件,“从未有以陈设玩器相持赠者”。在收拾了和珅之后,嘉庆令各地官员停止进贡如意、玉、铜、瓷、书画、插瓶、挂屏之类的物件。在嘉庆看来,贡物都是民脂民膏,借着进贡之名,官员大肆盘剥民众。此后嘉庆又颁布了系列谕旨,严禁奢侈之风。
天尚未明,嘉庆就早早起床,在蜡烛下批阅奏章,早膳之后,每日照例召见大臣十余人。嘉庆四年的夏天,京师天气格外炎热,睿亲王淳颖为皇帝着想,怕嘉庆操劳过度,将本该递上的奏折撤下。嘉庆得悉后,下令将淳颖交给宗人府圈禁,并指示:“今后凡有奏折,均必须直达朕前,听朕批示,不得擅自撤下。”
对乾隆朝后期形成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官风,嘉庆也大力整顿。嘉庆四年,浙江旱灾,偶尔下了几滴雨,浙江巡抚玉德赶紧报告,天降甘露了,粮价也下来了。嘉庆看后斥责:“此等奏报,不可粉饰。”嘉庆五年,云南发生水灾,云南巡抚江兰报称当年收获颇丰。嘉庆立刻将他革职,并指令今后再有粉饰太平者予以严惩。
不过粉饰太平者还是陆续不断。嘉庆九年,北方蝗虫肆虐,皇宫之中,漫天飞舞的都是蝗虫,随手一抓,就能抓到十多个。不想直隶总督颜检竟然上奏称,蝗虫灾害不足为虑,蝗虫们是来吃青草的,不吃庄稼,“飞蝗不伤禾嘉,惟食青草”。嘉庆看了奏折后,是否会为官员的智商着急?
嘉庆朝初期整顿吏治,起到了些效果,暂时刹住了乾隆朝晚期官吏贪腐的风气。同时,嘉庆严查各省钱粮亏空,治河赈灾、体察民情、减免税收、裁减冗员,让世人顿有“咸与维新”之感。改革春风,扑面而来。
在“咸与维新”的旗帜之下,嘉庆对军机处做了一些改革,其目的是将一度松散的权力,再次紧握在皇帝手中。
清代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上,以皇权大一统为主线,通过各种方式分权。而军机处的设置,不过是大一统皇权中的一个环节。皇帝要发号施令,要保证政务通达,这就需要效率。军机处的廷寄与谕旨,使皇帝能得心应手的控制。
和珅秉政以前,所有奏折直接送达皇帝拆阅,然后再将副本发给军机处。在权势巩固,掌握军机处后,和珅改变此做法,令将奏折的副本同时送交军机处。和珅这一刀,就在皇权中切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中分出的权力,就是他和珅威福自擅的空间。
奏折本是在皇帝批阅之后,再发交军机处。现在同时递送皇帝与军机处,军机大臣们就可以及早就奏折的处理做好准备,并能揣摩到皇帝的心意。如是,皇帝是省心也更开心,而军机处的权势也扩大了。
而自嘉庆初年五省教乱后,乾隆日夜等待前线军情。不想和珅在军机处,将各路军营送来的军情有选择地递送,常报喜不报忧。和珅跌倒之后,延误军情被视为一大罪状,归于五省教乱经年未能平息的重要原因。
嘉庆对和珅恨到家了,曾私下询问军机大臣吴熊光,和珅可有不臣之心。吴熊光看得却是透彻,对嘉庆道,想谋反的必然要收买人心,比如王莽。和珅只顾捞钱,不顾名声,天下人都厌恶他,所以他不会谋反。可和珅这样的蛀虫,寄生在大清帝国身上,土壤里的养分都要被他给吸干了。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权力如何能让他人分来分去。
有鉴于此,把握大权之后,嘉庆采取系列措施,限制军机处权势的扩张。在擒拿和珅的当日,嘉庆发布上谕,要求各部文武大臣及各省督抚,今后凡有奏折,“俱应直达朕前,俱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此外,还警告不可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并称拆阅奏折之后,嘉庆自然会和军机大臣当面会商,再交各部门办理。
过了十一天,嘉庆再次发出上谕警告称,以前和珅专擅用事,所以有投递军机处另封事件。此后各省所有抄送奏折副本都不得再递送军机处。嘉庆警告,此次整顿后如果还有重蹈前辙者,将重治其罪,绝不宽贷。嘉庆五年,在四川前线镇压五省教乱的广兴,投递奏折时另行咨文送到军机处。嘉庆知悉后,将他降为四品京官,并不得再奏事。
在制度上,嘉庆也加以完善,健全军机处的保密及用人机制。设立军机处的初衷,一是为了效率,二是为了保密。保密工作在雍正年间及乾隆朝早中期做得很好。但到了乾隆晚年,随着皇帝的老去,和珅的专权,军机处的保密工作开始走下风。
军机处台阶上,窗外走廊边常挤满了京内各部官员,他们以禀报公务为借口,过来探听消息。往往奏折皇帝还没有批阅,街头巷尾就已开始风传消息了。宫廷的一切,都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八卦消息更是人人爱听。
每日在皇帝身边的军机章京,自然成了人们打探消息的去处。乾隆年间曾担任过军机章京的策拔克,做了外官之后,利用在军机处的关系打探消息。在寄给军机章京的信内,策拔克甚至探询圆明园同乐园上演的是什么戏。嘉庆知道后不无愤怒:“大内演戏,无干伊事,探询何为?”
嘉庆五年发布谕旨:“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泄漏。”为了加强保密工作,嘉庆特意规定,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处理当日所奉谕旨,不得处理其他各部的文件,其他各部官员不得到军机处去回事,满汉文武大臣不准去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聊天,军机章京办事处不准外人偷窥,军机章京不得将文书带回家办理,京中王公大臣不得请军机章京代办陈奏事件。
隆宗门内南侧军机章京值班房此外,嘉庆还派御史到隆宗门军机处办公室坐镇,每天监视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如果有泄密事件,可以立刻上奏。同时也让军机大臣监视御史,如果御史迟到或者早退,也可以上奏报告,双方互相监视,以为保密。而在保密的功能之外,御史实际上也扮演了监视军机处的角色,以限制军机处扩张权势。
在军机章京的选任上,以往都是军机大臣挑选可靠的内阁中书、笔帖式充任,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军机处保送章京时,基本上从六部挑选,但工部保送人员被录用者最少,因为工部与军机处工作的切合度最弱。
嘉庆四年又规定,嗣后由内阁、六部从中书、笔帖式中选择人品端正、年富力强、字画端正者,交给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再由皇帝挑选。记名人员则在军机章京有空缺时,按秩序补任。军机章京在乾隆朝尚无定额,此时正式确认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同时规定,凡大员子弟,不得保送为军机章京。当年军机大臣引见的各部人员,有十五人被录用为章京,另有二十人按名次候补。此后每年引见的人员一般在十人左右,录用者有六七人。
嘉庆十一年,又规定军机章京须经过考试,凡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被带领引见。考试时,限时三刻交卷,字数须满三百,过时不交卷者立刻淘汰。此年考试题目是“勤政殿疏”,工部笔帖式董萼得了第一名。
嘉庆四年,因为擒拿了和珅之后,国家事务繁忙,军机处缺人,嘉庆就让成亲王永瑆入军机处帮忙。过了不久,嘉庆觉得不妥,亲王辅政,位高权重,容易滋生弊端,遂让成亲王永瑆退出军机处,并规定此后王公不得入军机处,以免专擅。
看到嘉庆大力整顿军机处,善于捕捉政治风向的御史也开始跟风。
嘉庆七年,御史王宁上奏,认为军机大臣权力过重,应加以限制。对此嘉庆批驳道,各省所寄信件及所拟谕旨,断然不能让很多人分工承担,交由军机处拟写发放,事有统汇,能提高效率。而军机大臣奉旨撰写谕旨,并不是将皇帝的权力转给军机大臣。“我朝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将此奏掷还。”
嘉庆十年,御史何元烺上奏,请将军机处名称加以改变。何元烺认为,军机处所承办的都是军事事务。现在军事事务已告停,似应更改名目,以表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对此奏嘉庆予以否决。嘉庆认为,自雍正年间创设以来,军机处这一名称沿用已久,所负责的谕旨及文书工作均是大事,并不是专一于军事事务。现在三省教匪叛乱已经肃清,四海升平,不改军机二字,才表示真正天下太平。
俯瞰隆宗门两侧军机处嘉庆对于军机处的系列改革,起到了拨乱反正之效,使皇权得到了加强,也使军机处在制度与法律上被确认下来。
然而,嘉庆朝初期出现的“咸与维新”,却没有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在官吏选拔任用、官制设置、国库管理、农商政策等方面,嘉庆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变革,他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咸与维新”短期能挽回些许颓势,但不能避免清廷走向衰败。
在做皇子的时代,嘉庆就已表现了他守成的倾向,在一首诗中他写道:“守成继圣王,功德尽巍峨。”嘉庆四年,在扳倒和珅之后,就如何选拔人才嘉庆指出:“自当率循旧章举行。”嘉庆六年二月,嘉庆在谕旨中宣称:“列圣旧章,自当恪守。”
在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嘉庆所作的《守成论》中,他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守成思想。他认为,“守成二字,所系至重”。之所以要守成,原因很多:其一,嘉定认为开国君主都神武过人,大清国尤甚,祖宗所订立的规章制度完美绝伦,后世只需好好守着就是。其二,如果妄行改革,则祸福难测。唐宋以来,凡提倡改革的君主都没有好下场。在嘉庆看来,守成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不守成者,天必亡之,“亡国之君皆由于不肯守成也”。
《守成论》是嘉庆的执政宣言,是嘉庆一朝乃至后世皇帝的执政纲领。守成的后果是,该怎样还是怎样。既然官员任用机制不能变革,选用的多数还是庸碌之徒。当运动式的反腐结束之后,官员们照样贪污。既然不能开源节流,国库照样还是拮据。当欧洲开始工业革命时,清国还在原地踏步。
保守的嘉庆,在方方面面都以祖先的成法为依据,时刻遵循而不敢逾越。历代帝王的实录,成为了嘉庆晚年执政的依据。皇帝死后都要编撰实录,实录中择取了各个时期的谕旨,皇帝的起居,婚丧礼仪等各种活动。编排实录的本意是作为档案而加以保存,不想在嘉庆看来,这实录却是现实执政的根据。
实录成为了嘉庆手中的万能宝典,尽管前所未有的难题不断涌现,但只要一恭阅祖先皇帝们的实录,嘉庆立即就能从祖先们身上汲取经验,加以处置。然而时代不同,人物不同,祖先们的成法、做法业已过时。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靠论语治天下,嘉庆没有那份天资,他有的是勤奋,有的是翻阅列祖列宗们实录的刻苦精神,在他手中,几部实录可治天下。他骄傲地宣称:“朕综理庶政,无不率由旧章。”
风雨飘摇之中,清廷走到了嘉庆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