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太监与一群高官
书名:军机处二百年作者名:袁灿兴本章字数:7423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36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死在任上。
当日刘统勋一早坐轿前往军机处,行至东华门时病发,未及上朝便急忙回家。乾隆闻讯后,急忙派福隆安从宫中带药前往刘府急救,到达时刘统勋已溘然长逝。刘统勋去世之后,乾隆亲自前往刘府祭拜。不想到了刘府门前,因为刘家门太小,轿子无法通过,把轿盖掀掉才得以进去。乾隆看到刘统勋虽为一品大员,家居如此简陋,大受感动,嘉奖道:“如刘统勋方不愧为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刘统勋死后谥号“文正”,乾隆朝六十年,得此谥号者仅此一人。
刘统勋去世之后,以于敏中为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是张廷玉的门生,出生在江苏金坛,于氏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乾隆二年,二十四岁的于敏中考中状元,在翰林院供职七年,被调任“起居注官”。“起居注官”工作不过是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但只有皇帝最欣赏的臣子才能得任。
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被调入军机处,此后在乾隆身边出谋划策。在乾隆朝的几次重大战役中,由他负责谕旨的拟定工作,于敏中一丝不苟,俯察机要,与万里之外的武将不谋而合。在刘统勋去世后,于敏中担任首席军机大臣自然是众望所归。
于敏中之前,历任军机大臣虽然位极人臣,无不谨慎,唯恐过于招摇,导致皇帝忌讳。讷亲虽被斩首,但在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时,为人苛严,不通人情,门庭冷落,无人过来钻营。傅恒虽是乾隆的小舅子,却是谨慎无比,丝毫不敢露出权力欲望,刘统勋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时更以清廉闻名。
于敏中初入军机处时也谨慎少言,注意与京内大臣保持距离。做了首席军机大臣之后,逢迎的人多了,此时于敏中也不再掩饰,广结外吏,“凡词林文士无不奔竞其门”,导致整个官风为之一变。
在华的西方传教士所观察,傅恒在世时还表达过与乾隆相左的意见,而于敏中却从来不敢这么做。此时的朝臣们主要忙于书写颂词,编撰官方刊行的书籍。中枢的奢侈之风,不久就蔓延到了全国。后世常认为,乾隆朝中后期的贪腐风气实源自于敏中。
于敏中于敏中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没多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于敏中卷入了太监高云从一案。
自清一代,对太监是严加管束,顺治立铁牌于内务府,“永禁内监干预朝政”,并规定太监不得与外官结交,不得假亲戚名义购买田产。如有太监与外官勾结,干预朝政者,即行凌迟处死。乾隆对太监与外官交往一直防范极严,曾有太监赵起龙与大臣庆复的儿子来往,私下议论乾隆人品之类。乾隆得悉后,立刻将赵起龙处死。虽然乾隆严厉禁止太监与官员来往,但却屡禁不止,乾隆三十九年又有太监高云从结交大员一案。
此年从五月到八月,乾隆一直驻跸在承德避暑山庄。皇帝不在京师,京内的一二品大员们就定期开会,互通信息,传达政务。话说七月间,兵部侍郎高朴在开会时,耳朵尖,听到左都御史观保、户部侍郎蒋赐棨、刑部侍郎吴坛、上书房行走倪承宽等人凑在一起讨论“道府记载”。高朴就去询问这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观保等人就含糊着说是从内廷执笔太监那里打听到的。
“道府记载”是皇帝的私人小秘密,上面记载着各省道府官员政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道府官员的升迁或奖惩。“道府记载”由执笔太监书写,属于最高机密,其内容除了皇帝及执笔太监外无人知晓。几个官员凑在一起议论“道府记载”中的内容,高朴知道机密已被泄露,立即赶去避暑山庄,向乾隆告密。
但高朴也只是道听途说,乾隆问他是内廷哪个太监泄漏消息,他也说不出名字。乾隆就询问军机大臣怎么看待此事,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认为此事不必当真,定是谣传。因为此事关系重大,乾隆还是决定加以清查。不想一追查,发现“道府记载”果然泄漏,泄密者是宫内写字处太监高云从。
高云从被捕后,乾隆亲自加以审问,当得知于敏中也向高云从打听过“道府记载”之后,乾隆“不胜骇异”。随着追查的深入,发现高云从不但泄露机密,与京内高官如于敏中等人交往,更与各省高官往来密切,帮助弟弟谋取官职。
高云从的四弟高云惠,被托付给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跟着一起到广东捞油水。李文照本系内务府司员,乾隆对他特别青睐,提拔他管理粤海关税务,不想竟然也与太监来往,遂下令将李文照革职解京,交给内务府大臣审讯。高云从的另一个弟弟高云龙,此时正在山东临清跟在临清知州身边做长随。乾隆随即严令山东巡抚徐绩,审讯临清知州,如何与太监结识。随着案件清查的深入,又查出山东河道总督姚立德与高云从结交,并将高云龙推荐给了临清知州。至于于敏中,高云从因为买地的官司纠纷,曾请他出面帮忙。
高云从结交诸多大员,举手间可以翻云覆雨,让乾隆目瞪口呆,严厉责问群臣:“朕如此开诚布公以待群臣,诸臣不思以恩图报效,良心何在?”而群臣交结高云从,不外是为了探悉乾隆心意,好谋取官职,这干预了乾隆的用人权,也是对皇权的极大冒犯,故而乾隆大怒道:“岂容此等事置之不问乎?”
高云从一案让乾隆很受伤,牵涉的都是他最信任的臣子。比如吴坛,在乾隆眼里一直最有出息的臣子,政绩显赫。乾隆都替他安排好了仕途,先去做江苏巡抚,过几年再提拔为刑部尚书,不想也被牵涉进来。如蒋赐棨一家,累世功勋,祖父蒋廷锡与张廷玉都是军机处创设后的第一任军机大臣。
虽然震怒,但对此案,乾隆心中也很是忧虑,因为高云从目前所供出的大臣,都是位高权重的大员。若再追究下去,恐怕牵涉的大臣会更多。案发七天之后,高云从即被斩首,乾隆以此告诉大臣们,他不想追究下去,“朕不屑因此遽兴大狱”。
此案发生后,牵涉的大臣如观保、蒋赐棨、吴坛、倪承宽等人,都被革职,交给军机大臣舒赫德查办。
在重要案件上,军机处能越过刑部,取得法律执行权。
军机处审理案件,一是由军机大臣单独审讯,被审者押到内务府公所或步军统领衙门内接受审问。另一种则由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讯。此案涉及的都是当朝大员,故而交给军机大臣来处理。舒赫德在军机处资格最老,他是军机处创设之后的第一个军机章京,为人精明强干,对时局常有独到见解。但舒赫德锋芒毕露,不懂韬光养晦,官场人送外号“铁汉”。因为敢于发表意见,吃了不少苦头。
向来敢言的舒赫德,此次却因为没有上奏,而被乾隆一通责骂:“平日里你经常上奏,是非不断。现在入了军机处一年多,于敏中与太监结交的事情你肯定知道,却一直隐瞒不报,请你清夜自思,良心安在?”
舒赫德很是郁闷,自己并未与高云从结交,也不知晓于敏中与太监结交,却平白无故地被皇帝骂了一顿,只好卖力审案以求赎过了。但舒赫德审案时也很头痛,因为被审的都是一、二品大员,依照礼制,对于一、二品大员不能动用大刑。
四名涉及打探“道府记载”的大员也一口咬定,称未曾与高云从有过交往。舒赫德无奈,就将皮球踢给了乾隆,问他怎么处理,是不是该大刑伺候?
乾隆也很矛盾,一旦用刑,打得血肉横飞,伤了大员的体面不说,如果这四人还是一口咬定没有与太监交往,岂不是丢了自己的脸么。思前想后,乾隆给出的处理意见是,参照高云从被处决的先例,依法处理。乾隆的台词很明显,就是处死这几人。不过因为与太监交往就处死四名大臣,却是过于严苛了,必然让朝野内外大臣寒心。乾隆也明白于此,故而埋下了伏笔,就看舒赫德会不会领会了。
伏笔乃是,不久就是乾隆的万寿节,照例是不能杀人的。舒赫德果然聪明,他会同刑部,急匆匆地将观保、蒋赐棨、吴坛、倪承宽等四人定为斩监候。舒赫德的意思很明显,也就是拖到万寿节之后,再等乾隆开恩饶四人一命。
乾隆看了舒赫德的处理意见,心中一笑,但还是板起脸来警告舒赫德:“你的鬼主意,朕洞然于心。你将四人判为斩候,以待朕加恩宽恕,你以为朕不明白?朕岂是汉献帝、明神宗这样能轻易被臣下蒙蔽的人吗?”话虽如此,几个大臣的命还是被保了下来。
没过几个月,蒋赐棨首先被起用,先是承袭了祖父蒋廷锡的轻车都尉,不久又加恩令在武英殿行走。吴坛次年也被起用,没几年就做到了江苏巡抚。惩罚敲打于前,恩宠起用于后,一张一弛之间,此即为君之道,乾隆洞悉于此。
于敏中从政多年,自然知道不该与太监往来,却做出让乾隆失望之事,本来也要被严厉敲打的。但此时正值金川战役最为激烈之时,乾隆需要于敏中来辅政,故而暂时免治其罪,革职留任。于敏中此时已是惊弓之鸟,只能卖力苦干,以求饶恕。至大小金川平定之后,乾隆表扬他:“自办理军务以来,承旨书谕,夙夜殚心”,重新恢复了他的职位,并赏给双眼孔雀翎。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六十五岁的于敏中去世,乾隆让他入了贤良祠。贤良祠是雍正所设,祭祀清开国以来满、汉大臣中勋德卓著者。不想于敏中死后,却被查出涉及诸多贪腐案。于敏中遗留下的家产估算下来值二百万两。乾隆闻听后不由怒道,朕重用敏中几十年,一直以为他清廉,不想有这么多财产。
查出于敏中贪污受贿,营私舞弊,乾隆虽然没有将他的子孙治罪,可怎么也得将他从贤良祠中赶出。乾隆大骂,于敏中如果活着,朕必加严惩。贤良祠岂可有不慎廉偶之人滥行列入?到了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记仇心切的乾隆将赏给于敏中后代世袭罔替的一等轻车都尉给夺去,又狠狠痛骂了于敏中一通。第二章嘉道萧条第二章嘉道萧条红人和珅跌倒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十二月,以二十六岁的御前侍卫和珅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一月,命和珅补授户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命户部右侍郎和坤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和珅只用了四个月。
和珅的迅速崛起,引发了无数猜议,为何他被赏识,被迅速提拔?
和珅得宠,其实原因很简单,他颜值高,心灵巧,又有一定的处理政务能力。
乾隆用人特别在乎长相,能得到重用的官员不但为人机灵,熟读诗书,更要长相英俊。赵翼就因为长得不够俊帅,丢掉了即将到手的状元,年迈后赵翼还发出苦叹:“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赵翼其实该满足了,想那柳永,如此才气,黄龙榜上无名,只好带着牢骚奉旨逛青楼。
乾隆朝的大员,如傅恒、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康安等人,无不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纪晓岚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人长得胖,且相貌不美,一直不被重用。长得俊帅,也是和珅胜出的重要条件。
人长得俊帅,和珅肚皮里也不是稻草。少年时代,和珅进入八旗子弟的重点学校咸宁宫官学就读。和珅在咸宁宫中学习刻苦,熟读四书五经,通晓蒙古文和藏文,诗词书画也有一定水平。丰富的知识面,多才多艺,这些也是和珅出人头地的内在条件。和珅能得到乾隆的宠爱,不单单是因其外貌与才华,更重要的是他有着玲珑透彻的心,能会乾隆的意。乾隆与和珅之间,肉体有无相通,虽有各种八卦,但无实据可查,但二人的灵魂之间,却是交汇的。
在军机大臣任上,和珅表现出色。他的记忆力绝佳,每日皇帝口授的谕旨,听一遍就能默记。各种奏折,虽然连篇累牍,仓促之间批阅,和珅也能提纲挈领,切中要害,奏对均称乾隆心意。处理政务是把好手,体贴皇帝,更是无人能与和珅相比。在作为军机大臣被召见时,若乾隆咳嗽要吐痰,和珅立刻将痰盂端上;乾隆吃瓜子吐壳,他立刻接了吃下。清人笔记里嘲讽他在乾隆面前表现得更像个家奴,可所有的军机大臣,谁不是皇帝的家奴呢?只是和珅演家奴,更加入戏,更加投入,更得皇帝欢心而已。
到了乾隆六十年,就皇帝的接班人问题,举国上下,议论纷纷。
多年之前,乾隆曾对天发誓,如果能在位六十年,将禅位给儿子,以示不敢媲美祖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三十七年,乾隆正式宣布,将在八十五岁时禅让给儿子。
早在乾隆三十八年,皇十五子永琰已被秘密立为皇储,此后他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漫长考察。在此期间,皇储是谁,无人知晓。自雍正创设秘密建储制度后,谁是皇太子无人知晓,如此避开了兄弟争斗,也避免了以太子为中心,形成太子一党,威胁到皇帝本身。乾隆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至乾隆六十年,乾隆有四个儿子还活着,但朝野内外没人知道哪个皇子已被立为皇太子。朝鲜外交使臣来华时,曾就此问题四处询问,不想朝野内外“皆缄口挥手”。由于无法猜测接班人是谁,甚至有人认为皇长孙绵恩,也将进入未来皇帝的候选人梯队。
到了乾隆六十年,乾隆将所立皇储的密件,展示给王公大臣阅看,确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此年永琰三十五岁。在九月三日正式举行确立太子仪式之前,和珅私下给永琰送去一个如意,暗示他已被立为太子。当日永琰收到玉如意时,自然是极为欢喜,不想后日这成了和珅的罪状。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八十六岁的乾隆在名义上宣告正式退休。当日举行了传位典礼,鼓乐齐鸣之中,乾隆将玉玺授给了皇太子。在外人看来,禅让是一团和气,乾隆是真心想做太上皇了,安享清福了。
玉玺是让出了,可皇帝的宅子却被他占了。退休之前,乾隆已经为自己建好了退休后的养老地宁寿宫,不料禅让之后,他继续赖在养心殿里,不肯移驾。儿子嘉庆也不敢请他走,只好继续住在毓庆宫。乾隆虽然退居二线了,一切待遇照常。新皇称皇帝,乾隆则称“太上皇帝”。太上皇的生日称为万万寿节,新皇帝则称为万寿节。
乾隆退休之后,与其说嘉庆要依照乾隆的心意办事,不如说嘉庆要依和珅的心意办事。没人想到和珅会有这么大的能耐,但确是如此。
太上皇很敏感,他也自豪。他自豪,他是古来最高寿之帝王,他期待着能活过一百岁。他敏感,权力是他的禁区。虽然是太上皇,但一切还得由他做主。乾隆是退而不休,禅而不让,仍掌大权。虽然他已经年迈,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时间这把杀猪刀面前,也要卸去他的雄风,磨去他的英明。不过乾隆毫不担心,他有个与自己灵魂相通的影子,这就是和珅。有和珅帮他打点,这江山统治起来还是不太吃力。
乾隆对和珅的信任牢不可破。如果有谁说点和珅的不是,在乾隆看来此人必是别有用心,想挑拨离间二人的亲密关系。乾隆时刻离不开和珅,不论是去圆明园,还是避暑山庄,还是木兰秋狝,和珅时刻伴随着他。太上皇的心思只有和珅能懂,太上皇一个眼神,一个喃喃自语,和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和珅就是乾隆的贴身棉袄,合身、暖和、舒坦,乾隆时刻离不开他,也将一切政务都放心地交给了他。
而嘉庆登基后的主要政务活动,不过是参加祭祀、大阅、传胪之类的礼仪活动而已。新皇帝得时刻谦恭,不能表现出急火火想掌权的心思。嘉庆也不敢说服太上皇彻底放弃权力,他更不敢动和珅丝毫。隐忍的背后,其实他内心愤懑无比,“太上皇信之愈深,皇帝恨之愈切。太上皇愈以为功高,皇帝愈以为罪大。不除和珅则祸害无比,欲除和珅则投鼠伤器”,嘉庆所能做的就是等待。
新皇帝侍奉太上皇,太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不但对太上皇得喜得笑,对和珅,新皇帝也得如此。嘉庆得时刻摆出笑脸,让和珅知道,朕与太上皇一样信赖你、重用你。和珅的权势,在新皇登基之后,更见扩张。嘉庆元年,和珅调任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兼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嘉庆二年,又命和珅管理刑部,仍兼理户部。利用乾隆帝对自己的信任,和珅四处培植自己亲信。
嘉庆二年八月,首席军机大臣阿桂死于任上。阿桂似乎洞悉生死,在此年自己的生日上,置酒作乐终日,并训诫子弟要谨慎持家,最后道:“余从此长诀,今后再也不能教导你们了。”阿桂死前,嘱咐家人将所有兵书诗文书稿悉数烧毁,“无以此误后人”。
阿桂一死,和珅升任首席军机大臣,更加飞扬跋扈。
貌似两代帝王对和珅的信任,都牢不可破,而富贵荣华将永伴,功名利禄会长随。臣子中也有忠良耿介之辈,看着和珅飞扬跋扈,责问嘉庆,为何不将他除掉。嘉庆急了,赶紧道:“和相公是朕的左右手,还要靠他办理四海事,你不可乱说。”
嘉庆还不时向和珅示以亲昵。和珅喜欢玩鼻烟壶,嘉庆亲手将他的鼻烟壶没收掉,劝告道,为了国家大事,和相公你还是把烟戒了吧,身体重要。
嘉庆帝当无人之时,嘉庆紧锁双眉,心中的怒火在燃烧,眼瞳中的刀光在闪烁,怒火与刀光之中的,正是这权倾朝野的和相公。
嘉庆三年,乾隆健康状况恶化。此年十一月,因为过度操心平定白莲教的事务,乾隆感染风寒,治愈后头目眩晕,此后饮食渐减,视听大不如前,老态顿增。年迈的太上皇开始迷糊,精力大不如前。昨天说过的事情,太上皇今天就忘掉了;刚刚吃过早饭,太上皇就念叨着怎么还没吃早饭,让太监再上一份;到了春天,老皇帝却带上了冬天的帽子。人虽迷糊,可太上皇却仍然放不下心,担心儿子处理不好国家大事。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上午,八十九岁的乾隆作诗《望捷》,期待着平息白莲教的消息早日传来,之后突然病发,于养心殿病逝。乾隆死后,北京表面上一切如常,只是官员除掉了帽上的红络。京内舆论认为乾隆的去世,乃是百岁老人的平常事,无须惊慌。
乾隆去世后,在颁布的料理丧事王公大臣名单上,和珅列在诸王之后,众大臣之首。这是嘉庆喂给和珅的定心丸,和珅果然被迷惑了,“且自喜依任如故”。“自喜”二字,活生生地点出了和珅的心态,他对乾隆的忠心与感情,只是为了权力。太上皇死了,只要能保住权力,内心自然还是欢喜的,当然表面上的痛哭功夫还得做足。
不料到了第二天,风云突变,和珅被革去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官职,被下令在宫内昼夜看守殡殿,不得随意出入,实际上已处于软禁状态。对着乾隆的梓宫,不知此时的和珅作何感想。随后嘉庆又下旨指责和珅冒功领赏,寡廉鲜耻,营私肥橐,导致白莲教起义经年未能平息。这道旨一下,大局已明朗,所有王公大臣都知道这是要惩办和珅了,于是纷纷附和。
正月初五,以刘墉为首的大臣开始上奏,指责和珅的各种不法行径。这刘墉,后世以“刘罗锅”闻名,他的父亲乃是已故去的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
正月初八,嘉庆下旨革除和珅及福长安所有职务,下令刑部将二人逮捕收监,又下令查抄二人家产。被抓时,和珅穿了件皮袍,随身带了个鼻烟壶鼻烟包。富贵荣华,幻若浮云。被查抄家产时,和珅的家人正在吃饭。知道富贵已到尽头时,一些人惊恐得难以自制,竟然开始呕吐。
和珅突然跌倒,和孝公主多次入宫,借着皇帝妹妹的身份,想求皇帝网开一面。但嘉庆下定决心,要拿和绅开刀。正月十一日,嘉庆颁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嘉庆认为和珅的罪行与鳌拜、年羹尧、讷亲相比,尤其过之,为了国体起见,特意加恩赐和珅自尽。
正月十五日夜间,京师内是一片繁华,火树银花,香车游骑,金吾不禁,玉漏相催。在狱中的和珅作诗两首,感怀前事,无限伤感,无限凄凉。和珅是乾隆十五年出生,被赐自尽的此年刚好五十岁。
正月十八日,和珅收到白练一条,在生命的尽头,和珅留下绝命诗云:“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日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死后,他在北京的住宅被分割,前半段被分给了嘉庆的亲弟弟永璘,后半段则留给了和珅儿子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和珅在驴肉胡同的老宅子,给了和琳儿子丰珅宜绵。永璘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和珅的豪宅后,对房子加以改造,使之更符合王爷身份。此府后世被转到了恭亲王奕訢手里,成为著名的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