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一节 雷雨交加起兵日

第一节 雷雨交加起兵日

书名:永乐皇帝:朱棣传作者名:孙晟本章字数:2765更新时间:2023-12-27 20:20:17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的人生进入了最危急的时刻,他被建文帝朱允炆困在了自己的封地北平城中。六月,就在建文帝准备对燕王下手,召朱棣去南京的时候,朱棣突然“病”了。于是去南京的事就只好先拖着。

  拖到七月,燕王的“病”终于好了。于是代表朝廷执掌北平兵权的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开始催促燕王上路。燕王当然不敢明着“抗旨”,但是走之前总有些问题要商量商量。于是朱棣在自己的王府,准备好了一场宴会招待两位。

  靖难之役起于一场“鸿门宴”。

  搞笑的是,这场“鸿门宴”本来是用来逮捕朱棣的送别宴。策划抓朱棣的主谋是齐泰。作为建文帝的兵部尚书,齐泰负责具体的军事筹划。他抓朱棣的方法很稳妥,那就是在北平城内外部署强大的兵力,然后派人“诬告”(可能也不是诬告)燕王谋反,下诏书以皇帝的名义逮捕燕王,押往南京法办。

  这个策划案在逮捕周王朱的时候已经用过一次了。所以,这次齐泰驾轻就熟:他首先命令宋忠率领三万人马,部署在北平周围,作为外援,同时给宋忠节制燕王护卫的权力;然后命谢贵、张昺控制北平九门,抓捕朱棣;与此同时,齐泰还利用朱棣的长史葛诚、指挥卢振作为内应帮助控制朱棣以及朱棣府中可能的反抗力量。这个部署应该算得上周密了,朱棣这个时候不反就得和周王朱一样被流放。

  但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更何况朱棣早就对建文帝的削藩有准备。

  第一件事是秘密筹划谋反。早在其他诸王被废的时候,朱棣就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于是他接受姚广孝的建议:“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明史·姚广孝传》

  ]具体做法是在大元过去的皇宫里面开挖地道,在地下打造兵器,为了掩盖声音让一些家禽在上面乱叫。史载:“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第二件事是公开装疯卖傻。装疯的原因是尽量拖延时间。朱棣突然变成了一个神经病:“王乃佯狂称疾,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弥日不归”[c《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意思是说,朱棣开始在北平城到处乱窜耍酒疯,或者躺在地上就睡,后人还补充了夏天烤火说冷等生动情节。

  燕王这个鬼样子,谢贵、张昺没法执行齐泰的命令,只能由着朱棣拖着,就这样一直拖到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准备好了。

  与此同时,燕王府外围的逮捕工作已经开始,部分燕王亲信的逮捕工作也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谢贵、张昺很满意。就在这时朱棣请两位进府谈话的命令也传达了两人这里。

  这下谢贵、张昺犯难了,进府里去,生死难测;不进王府,没有理由。当然这两人不傻,为了以防万一,他们带齐了军队过去,把部队集结在府外,整整齐齐地站在燕王府门口,准备抓捕燕王属官中的漏网之鱼,同时挟持燕王返京。

  可惜,鸿门宴历来都是准备要命的。刚开始气氛还算融洽,饭吃到一半,谢贵、张昺突然发现气氛不对,朱棣手上拿起块瓜,放了一句狠话:“县官待我如此,天下何事不可为乎?”[《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这句话里的“县官”可不是县太爷的意思,古语中“县官”指的是天子、皇帝,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话“县官不如现管”中的“县官”也是这个意思。

  一听这么犯忌讳的话,两人心知不妙,但这时已经进了王府,也没地跑了,两人被朱棣当场斩杀。同时被杀的还有本来准备做内应的长史葛诚、指挥卢振。之后经过一夜苦战,燕王朱棣控制了北平城,宣布起兵。

  有意思的是,就在朱棣宣布起兵的时候,突然“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明史·姚广孝传》

  ]。刚说造反,老天爷就来这么一下,所有人心里都犯嘀咕,这时姚广孝展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对这个现象立即做出解释:“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这番解说后,大家终于可以安心造反了。

  朱棣这次起兵的法律依据也非常明确:“《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臣谨俯伏俟命。”[《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说得直白一点,大侄子!这是你叔叔我奉你爷爷的命令来教你做人!要除掉的奸臣就是齐泰、黄子澄。

  燕王这次起兵被称为“靖难之役”[靖难意为“清君侧、靖国难”,作者注。

  ]。由于朱棣处于北方,因此他的部队被称为“北军”,建文帝处于南方,因此他的部队被称为“南军”。

  燕王朱棣起兵的消息传来,建文帝并没有太担心。当时建文帝的注意力集中在研究古代法律问题上,史称:“时帝方锐意文治,日与方孝孺等讨论《周官》法度,以北兵为不足忧。”[《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意思是,建文帝没有把朱棣起兵当一回事。理由很简单,朱棣仅仅控制了北平城,北平周边的居庸关、怀来等战略要地都在宋忠三万人马的控制之下,再远一点大同、蓟州、辽东都在建文帝的掌控之下,只要从南方动员庞大的明军主力部队,建文帝自认为稳操胜券。朱棣兵力有限,且处在包围圈的正中央,怎么看都是挨打的份。

  这种心态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棣朝拜新君的时候没有扣下他,以及建文帝为什么把朱棣的三个儿子给放了回去——建文帝真心不怕;他甚至还下过一道命令,要求明军作战“毋使朕有杀叔父名”。

  不过,建文帝不理解战争,朱棣对战争的理解却很深刻。历来区分优秀将领和伟大将领的最佳考题就是处于战场中心位置,如何应对四方之敌的围攻。朱棣已经准备好了去解答这道题,他的第一个对手是宋忠。

  宋忠此人,名字极不吉利,早年从事锦衣卫工作,后来随军征战西南。此次,两位主帅被杀,他也慌了,便想出了一个自取灭亡的作战计划:骗自己人。他对手下士兵宣称:“尔等家在北平,城中皆为燕兵所杀,尸积道路。”[《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意思是你们全家都被燕王杀光了,我带你们回去报仇,倒也符合他锦衣卫的人设。

  结果半路上,宋忠军就遇到朱棣“令其家人张树旗帜为先锋,众遥识旗帜,呼其父兄子弟,相问劳无恙”——也就是说,仗还没打,就碰上朱棣派遣的亲人团,急着呼父觅子。于是,宋忠三万人瞬间溃散,大部分重新投入燕王麾下。朱棣趁势攻下怀来,宋忠本人在厕所里被杀。开平、龙门、上谷、云中等地原属朱棣指挥的部队纷纷投到燕王麾下。

  紧接着,朱棣转兵攻占永平,守军投降;回师遵化,用反间计除掉了自己颇为忌惮的大宁都指挥使卜万,打退了大宁方面十万人马装模作样的进攻。至此,朱棣已经完全控制了以北平、永平、保定为核心地域的根据地,大有占据河北之势。

  这一仗充分说明朱棣深得军心,也深知军心。整个靖难之役中,朱棣从来都和大家同吃同住同战斗,他理解士兵的心理需求,所以当宋忠骗人的时候他可以轻易拆穿。

  齐泰的部署看来天衣无缝:控制了北平外围重要据点,控制北平城内主要兵权,撤走朱棣护卫交给宋忠,看起来朱棣只能束手就擒。可是齐泰派去的具体执行人出了意外。

  南军一连串的出错,虽然让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取得了先手,但毕竟还把对手控制在河北一带,局面没有彻底崩坏。缓过神来的建文帝决定问计于黄子澄,黄子澄推荐长兴侯耿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