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四节 赠君白帽姚广孝

第四节 赠君白帽姚广孝

书名:永乐皇帝:朱棣传作者名:孙晟本章字数:2055更新时间:2023-12-27 20:20:17

  鼓动朱棣造反的和尚姚广孝是个很奇怪的人,奇怪在于姚广孝为何要造反。

  姚广孝大约生于大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他14岁的时候开始当和尚,有了一个法号叫“道衍”。这个本来平平无奇的和尚,却被一个相士认为骨骼惊奇,是万中无一的奇人:“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明史·姚广孝传》

  ]

  刘秉忠是什么人?他是元世祖忽必烈手下的一个和尚,他以布衣平民的身份为忽必烈平定大理、争夺皇位、攻灭南宋而积极出谋划策。忽必烈登基之后,他开始正式做官,最后坐到“领中书省政事”的位置,相当于宰相。死后,刘秉忠被元朝政府给予了文臣最高级的谥号“文正”。

  当然,这个预言很可能是后来姚广孝成名之后被人附会在他身上的,但是刘秉忠和姚广孝的遭遇相似,确实是事实。

  姚广孝认识朱棣还要托朱元璋的福。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找来一些和尚为亡妻马皇后祈福,姚广孝在列。祈福之后,朱元璋将这些和尚分给自己各个儿子,并让他们去诸王封地。这件事对于朱棣来说是完全无所谓的问题,不就是个和尚嘛,选谁不是选。但是,对于姚广孝来说就是一个大事,他已经55岁了,比朱棣大20岁,他抓住了这次机会,获得了朱棣的青睐。

  姚广孝究竟跟朱棣说了什么?《明史》的记载很模糊,只有“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但是在《明史纪事本末》却有具体内容的记载。

  僧道衍知燕王当嗣大位,自言曰:“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盖白冠王,其文皇也。燕王遂乞道衍,得之。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有点像现代人求职中的自我营销。自我营销的关键不在于你说的内容是什么,而在于你的对象希望从你这里得到什么。只要你营销的内容和对象的希望吻合,就能成功。姚广孝明显知道燕王心底对皇位的渴望。

  人在遇到一个用生命去博出位的机会时,犹豫本来就很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引导他,无限放大他的欲望,才可以促使他做出决断。那个引出朱棣内心深处欲望的人就是姚广孝。

  “奉白帽子,王上加白”这个说法被小说《雍正王朝》化用到康熙的八皇子胤禩身上,这个话在皇帝还活着的时候是个特别犯忌讳的话。不仅是王上加白等于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只有在出丧的时候才带白帽子,而且白色在明清时代基本和丧事画等号。这就不光是想上位,更是对现任皇帝的诅咒。作为一个祈福的和尚,说出这种话恐怕不太合适吧。

  但是,这番话终究打动了朱棣,因为此时朱棣的潜意识里对皇位的渴望已经无法遏制。

  首先,朱标死了,最有资格的继任者已经不在了。你是儿子,我也是儿子,你在我不争;你不在还轮不到,我就不开心了。朱元璋直接传给孙子朱允炆,其他儿子基本上是敢怒不敢言,朱棣自然也不例外。

  其次,朱棣从骨子里不太看得上建文帝朱允炆这个大侄子。因为朱允炆能力比起朱棣有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对对子上。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给叔侄两人出了一个对子,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对的下联则是“日照龙鳞万点金”。两相比较一下,高下立判。

  最后,朱棣对大明,对老朱家的贡献比朱允炆大。朱棣在对北元的战争中,扛过枪,打过仗,负过伤,在明军中颇有威望,是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王爷。

  朱允炆为大明做过什么?就是他爹生病时喂过药?他爷爷骂他的时候很听话?换了谁都心理不平衡。据说,朱棣拍着肩膀对朱允炆说过一句“儿乃有今日邪?”这话里话外,透出的就是不服啊!

  朱棣要造反好理解,那么姚广孝图什么呢?

  不知道!说他图钱吧?这个人后来视金钱如粪土。说他图色吧?朱棣后来赐给他的宫人都被他退回去了。说他图权吧?他只有“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明史·姚广孝传》

  ]这类虚衔,最多只在幕后发挥影响力,从未走到过台前。

  如何解释他鼓动燕王造反?

  大概只能按照马斯洛先生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为“自我实现”的需要了吧!姚广孝就和东晋时代的桓温一样,他们的追求都是“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自我成就。

  不过,姚广孝想要实现他的理想就只能借助燕王朱棣的力量。他看到了机会,也想借助这个机会让自己成功。于是他日日跟朱棣宣讲谋反的必要性。史书称:“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这种情况下,朱棣感觉很为难。设想一下,皇位这个东西,他确实想要,也有这个本事去要,但是风险很大,之前又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朱棣可能会想,你这和尚一直劝我起兵,有没有想过闹起来没法收场,不闹自己还可以当个快活王爷。你姚广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不光有鞋还有王位啊!

  于是,朱棣给了姚广孝一个借口,为自开脱:“民心向彼,奈何?”说出这种话,朱棣已经是非常无奈了。哪有造反的说自己没有民心支持的?这不就等于承认自己的造反不合法吗?

  其实,是看不到希望。

  姚广孝这时候必须给朱棣一个理由,于是他回答道:“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明史·姚广孝传》

  ]

  当然,光靠姚广孝这么忽悠就去造反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听了某个神棍的话就把跳楼当成升仙途径一样,近乎侮辱朱棣的智商。姚广孝只是把朱棣心底最深处对帝位的星星之火给勾了出来,能不能燎原还要看环境。

  真正刺激朱棣必须造反的,正是建文帝朱允炆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