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徐常双壁身边长
书名:永乐皇帝:朱棣传作者名:孙晟本章字数:2129更新时间:2023-12-27 20:20:17
徐达、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的“帝国双壁”。
徐达,字天德,是朱元璋幼时的玩伴,二十二岁就跟随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与朱元璋有过命的交情。在跟随朱元璋扫荡四方的过程中,徐达骑战、步战、水战、攻城样样精通,才华尽显,成为一代战神。
常遇春,字伯仁,投奔朱元璋的时间比徐达晚,但是年龄比徐达大两岁。此人武力过人,常为先锋,所向无敌,号称率十万大军横行天下,军中呼为“常十万”。但常遇春有些残忍好杀,曾多次杀俘虏,和宽仁的徐达相比,他略微欠一个档次。
此时,已经平定了江南徐达、常遇春碰到了中国军事史上最大军事难题——北伐!
三国时代的孙权、诸葛亮,结果孙权在合肥被“张辽止啼”打出了心理阴影;诸葛亮在五丈原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两晋时代,有祖逖、殷浩、桓温、刘裕主持了多次北伐,最成功的是刘裕,也只打到了黄河流域,没有渡过黄河,恢复河北,就急着回家篡晋。
六朝时期,陈庆之北伐,一度杀入北魏首都洛阳,时人称为“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可惜昙花一现,最终全军覆没。
北宋太宗赵光义两次主持北伐燕云十六州,结果被大辽名将耶律休哥从骑马打成骑驴,可谓一败涂地。
南宋岳飞北伐最终打到开封城外的朱仙镇,连战连捷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于风波亭。其后,南宋多次北伐更是雷声大、雨点小。
现在北伐的重任轮到徐达、常遇春身上,他们有三个前人没有的有利条件。
第一个有利条件是在经济上,南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第二个有利条件是在政治上,新兴的大明王朝有着稳定的政治体系。
第三个有利条件在战略上,朱元璋和他麾下的文武大臣研究出的北伐方案,让这场战争进行得有条不紊。
北伐开始之前,朱元璋曾经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北伐作战计划。会上,常遇春首先发言,他认为:“今南方已定,兵力有余,直捣元都。”[《明史纪事本末》
]说白了,别玩虚的,黑虎掏心,直驱元都,不愧是“常十万”。
常遇春的方案被朱元璋否决了,因为他认为:“悬师深入,顿于坚城之下,馈饷不继,援兵四集,非我利也。”说白了,打仗不是黑社会斗殴,还是要考虑管饭的后勤问题,长驱直入不如步步为营。
由此看来,朱元璋的水平明显比“常十万”高出一头。
最终按照这个构想,明军确定了基本的战略方针:先取山东、河南,控制潼关防范关中,而后渡河北上,攻取元大都。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月初一,徐达、常遇春统领二十五万大军,经淮河北上,开始北伐。十二月,明军按照计划攻入山东。
北伐首战,徐达、常遇春选择了王宣、王信父子镇守的沂州。这两人原本是察罕帖木儿麾下将领,察罕帖木儿被杀后,两人继续盘踞沂州。面对明军,这父子二人首鼠两端,结果被徐达识破,水攻沂州,王宣被迫投降,北伐首战告捷。
之后,徐达继续攻击山东行省重镇益都路。益都路守将普颜不花,拜别老母后出城与明军死战,结果兵败被杀。两仗之后,山东元军主力被击溃,济南、东平等重镇守军全部不战而逃。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四月,山东平定,徐达、常遇春统领的明军主力没有急于渡河北上攻击元大都,而是转兵西进,攻入河南,兵锋直指宋朝故都汴梁。另一面,为了配合主力,邓愈统领明军由湖北襄阳出发,攻入南阳。
元朝汴梁守将李克彝眼见明军势大,不敢再战,弃城而逃。徐达不战而夺取汴梁,继续率军西进,攻克虎牢关,直指洛阳城。
河南元军主将脱因帖木儿集结五万人马,列阵洛水以北,决心在此与徐达决战。此战,明军先锋常遇春“单骑执弓矢冲入其阵”[《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
],被二十多个蒙古骑兵拿长矛围攻,常遇春毫无惧色,“发一矢,毙其前锋,大呼杀入”。徐达指挥明军全线发起进攻。脱因帖木儿抵挡不住,元军在河南境内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全线溃散,脱因帖木儿逃往陕州。
五月,明军转战河南、夺取潼关,朱元璋亲临汴梁前线慰问全军,明军士气大振。
此时,元朝内部依然没有停止争权夺利,实力最强的扩廓帖木儿不受信任,自己盘踞太原一带不愿接受元顺帝朝廷的调遣,元大都北京防御力量空虚。
明军决定暂时利用潼关天险对陕西军阀李思齐、张良弼采取守势,集中主力渡过黄河北上,攻击元大都北京。
七月,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精锐北渡黄河,一路所向披靡,元大都一片惊恐。
闰七月,明军主力直扑北京门户通州。元顺帝麾下五十八位国公级的高级官员统领大元禁卫军万余精锐骑兵入驻通州,试图与明军决战,但元军组织混乱,不堪一击,结果全军覆没。
得到消息,元顺帝带着老婆孩子,卷铺盖跑到上都开平去了,徐达占领元大都,元朝统治宣告结束。盘踞太原的扩廓帖木儿虽然给徐达制造了一些麻烦,但大势已去,独木难支。不久,徐达攻取太原,平定山西,扩廓帖木儿向北逃走。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朱元璋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成为明朝经略北方边防的重要军事基地。徐达作为大明战神长时间戍守此地。时至今日,他为山海关题写“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仍然屹立在神州大地的心脏,永佑中华大地。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六月,常遇春、李文忠攻克元上都开平,犁庭扫穴,彻底让黄金家族回归成游牧民族,大元也就变成了北元。唯一的缺憾是一代猛将常遇春回师途中暴病而亡,年仅四十岁。
此时的朱棣还处在上小学的年纪,在朱元璋的身边亲眼见证了徐达、常遇春的风采,想必会心生崇拜吧!他的父亲也给他准备一个好的去处——北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