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销集团骗术大观
书名:传销内幕揭秘作者名:余音本章字数:3717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28
心比蝎毒,
嘴比蜜甜。
伤天害理,
只为挣钱。
传销的成员男女老少,各色人等都有。他们搞传销最大的绝招就是“骗”。
传销名目繁多,新概念、新理念漫天飞,比如最新流行的有:“专卖”、“代理”、“直销”、“营销”、“会员卡”、“共销”、“双赢制”、“加盟连锁”、“网络连锁”、“网络倍增”、“消费联盟”(也叫“销售联盟”、“全球得利计划”)、“重复消费”、“滚动促销”、“框架营销”、“动力营销”、“滚动工资制”、“特许加盟经营”、“复合式加盟特许经营”等,很多词连经济学家听起来都新鲜,很能蒙一些人。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采用“上线”、“下线”或“上卡”、“下卡”形式编织金字塔式的传销网络,其明显特征有二:
一是传销的商品在市场上无处可买,所以,其价格严重背离商品本身的实际价值,你只能感觉到,却找不到参照系。有的传销商品根本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和价值,服务项目纯属虚构;
二是参加人员所获得的收益并非来源于销售产品或服务等所得的合理利润,而是靠“下线”或“下卡”加盟时所交纳的“加盟费”中的提成。
现在,传销已经变成过街老鼠。为了生存下去,继续骗人,传销分子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行动方式更加隐蔽,骗人手段也更加狡猾。传销商不再打着传销的旗号,组织者大多采用在外地物色代理商的方式建立销售网络,以逃避当地执法部门的检查;他们往往用科学时尚的称谓在媒体上大做广告,蒙蔽群众;他们在异地注册、异地拉人,不在传销地发展传销队伍,也尽量不在传销地惹事生非,以寻求地方保护主义者的呵护;更有一些企业以其合法的身份,如持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等等,从事变相传销违法活动。买的没有卖的精。很多人被传销虫以异地介绍高薪工作为诱饵,骗进传销陷阱,教训十分深刻。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我们对传销的骗人手段和骗人方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还是能够识破骗局,保护自己的。
彩票传销悄然出笼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沿海一些省份销售非法彩票活动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当地残联以义卖形式销售经当地政府批准的变相彩票,一些地方还相继出现过销售香港“六合彩”投注站。此外,国内一些信息小报传播所谓“新西兰彩票”(又称“幸运之星游戏”),参加游戏者只要先付出1200元,便可得到4张新西兰彩票。这种“幸运之星游戏”与过去流行的“金锁链”、“金字塔”等相仿,都有一定的欺骗性。
传销混进旅游业
据广西旅游局人士介绍,一些已被取消组团旅游资格的旅行社,如今仍在使用过期旧证的复印件,到处招摇撞骗。还有一些外地旅行社,也到南宁、柳州等地设立办事处,从事组团旅游经营。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规定,这些未经特别批准的跨地区经营均属非法。而且这些从事非法经营的旅行社一般不敢大张旗鼓地做宣传,他们大多是通过类似“传销”的形式介绍游人参加,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进行非法经营。这些组织者大多是抱着“能捞就捞”的心态,收了钱后随便应付一下就散伙,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征婚”寻找“下线”
湖南妹子曾新春、李建香在梅州搞传销,觉得“钓鱼”不如撒网快。于是便想出了“征婚”奇招。她俩在某杂志刊登一则“征婚”广告,很快就和大龄青年谭某建立了联系,并把他从汕头骗到梅州,动员他参加传销组织。谭某不答应。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李建香以谈恋爱为名,将谭某引进租住的房间,然后动手动脚……曾新春等人随后赶到,以谭“非礼”为由将其绑住,并将谭身上的现金、手机等财物洗劫一空。逃出来之后,谭某越想越窝囊,便报了案。日前,曾新春、李建香被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零6个月和3年零6个月。
网上传销成“时尚”
披上“电子商务”的外衣,编织一个“网上致富”的美丽谎言,让你相信只需轻点鼠标就可坐收千万元,传销骗子利用因特网大肆敛财。
上海金翰电子商贸有限公司(www.36940.com)和上海东驰航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www.54128.com)都自称“商务网站”,他们在网上出售一种标价680元、实际价值却不到百元的金箔画。花680元就可成为网站“注册会员”,并享受每周一次、总计16次的网上猜奖机会;如果你特别幸运,M次全部猜中,可获奖金1280元。
“注册会员”通过两种途径发展各自的”“下线”:
一是推荐新会员“友情参与”。引荐一歌人,即可获得30元奖赏;
二是开设加盟店,按零售价45%,即2.25万元一次性购买5万元商品,并缴纳2万元的“特许权利金”,即可申请成为加盟店。加盟店每吸引一名会员加盟,可获奖金70元;发展一家下属加盟店,则可获2000元,并从“下线”的销售额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奖金。
为了巧妙地伪装自己,他们还借“电子商务”之名大造声势,在一些新闻媒体上频频刊登广告,宣称自己的网站“符合电子商务发展潮流”,甚至还请出了所谓的“法律顾问”,在网上公开发表言论,证明网站从事的是“合法的电子商务活动。
不久前,郑州还发现了传销集团借助于电子信箱来骗钱的新花招。许多人在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查阅信件时,发现信箱里有一封署名为Unknown的人寄来的信件。上面写道:您可以通过“下线”制度赢得1000美金。第一层奖金100美金:你在30天之内发展15个一层“下线”;第二层奖金400美金;如果你在60天之内多发展了30个任何级别的“下线”,你就可以拿到400美金;如果你在3个月内一共发展了95个“下线”,你就可以拿到1000美金……并且详细注明了加盟这家公司的方式和发展“下线”的方法。
传销虫盯上了墓地
近年来,北京市周边地区的一些墓地经营者,大肆在北京市区进行墓地和骨灰格位的炒作和广告宣传,其中尤以河北省三河市灵泉陵塔园为最甚。他们以设立“业务咨询”等名义,在京招聘一部分离退休、下岗人员,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他们还在一些媒体上公然宣称自已为“北京市灵泉福园投资公司”,极不负责地进行骨灰格位的预售活动,据称目前买一处“阴宅”只要4000元,而只过一年多时间即可卖到2万元。升值如此之快,使得很多急于发财的人头脑发热,倾囊而买。
“万事达”银行卡受查处
最近,有人在北京、南京、珠海等地推销所谓的“万事达”银行卡,被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据传销者交代,申领人交纳1880元人民币,“美国总公司”收款后发卡,这种卡可在全世界通用,持卡者可享受种种“VIP待遇”云云。而每成功介绍一名“下线”,“上线”通过“全球通”自动柜员机提款,可得到50美元的回报,操作程序十分隐蔽。入会的人也将获取一张Wortolnet卡。一名“上线”在3个月内可获利8万元。
有关部门指出,所谓“万事达”卡,并非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发行的银行卡,即使里面存钱再多,持卡人也无法到合法的银行网点取出,1880元只能打水漂。入会者获取的Wortolnet卡,上面仅有一些与中国贸易关联不大的网站网址。
大连惊现“美国银行卡”
2001年9月,大连市工商部门端掉了一个传销窝点。与以往的传销有所不同的是,此次传销的是一种披着信息化、智能化外衣的银行卡——所谓的美国第一国家银行发行的自动取款卡(WorldNetATMCard)。执法人员在这种卡上和英文资料里查了个遍,也没有发现“美国第一国家银行”的英文说明。而宣传资料中说的可以在中国银行自动取款机上随时使用的这种卡,中国银行的有关人员也予以否认。
借用“爱心”做传销
陕西端掉了一个打着建造老年公寓、奉献“爱心”作为幌子进行传销的窝点。据传销者宣称:购买者只要投资2980元,然后发展两个“下线”,就成为“爱心员工”,并得到500元钱回报;以此类推,当有18个“下线”的时候,可以称为“爱心指导”,可获得8000元;当发展到有200个“下线”的时候,就可以称为“爱心高级”,即成为公司的“爱心经理”,这样,在8个月之内就能挣到20万元。
技术学院用传销开辟生源
有一所中专学校更名为技术学院后,生源仍然不理想。于是,便出台了一项奖励办法:每个学生,如果能为学院招来1个学生报考本校,他来年的学费就可免去;如能招到2个,就可免交两年的学费;如招到3个,那么他在校期间的学费就可全免(已交的可以退回);如果超过3个,又可按一定比例提成。班主任在动员时反复强调,这样做是为了扩大学院的影响,招到更多的学生,使母校的明天更美好。这种形式,实际上就是变相传销。
原始股被传销
青岛金华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对外宣称自己正进行资产重组,将在中国证券二板市场作为第一批创业股上市。现对外发行一部分期股,上市后可直接流通。其在传销过程中,许诺给以高额奖励。金华海公司的行为不仅涉嫌变相传销,而且涉嫌违反金融管理规定,从事非法融资活动。北京大雅堂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其根本不具备上市的条件下,采用配送原始股权证销售产品的方式从事变相传销活动。两家公司都受到了执法部门的查处。
喝酒“倒找钱”蒙骗消费者
辽宁省葫芦岛市出现了一件新鲜事:掏1800元或18000元,买10份或100份中宏商务公司的酒后,购买者只要坐在家中喝喝酒,到月末就可获退款2400元或24000元。也就是说,不但酒白喝,而且还可以赚钱。
一时间,经销公司买卖兴隆,购买者十分踊跃。
葫芦岛中宏商务有限公司经销的这种酒,每两瓶一份,酒的实际价值每两瓶最多5元钱,但卖到了每份180元。酒白送,还倒找60元,老板是不是“喝大了”?
为了让人们相信公司倒找钱还赢利,老板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公司花370万元买断了该厂产品在东北的销售权,倒找的钱是酒厂给的490万元广告费。时隔不久,公司再也无力做傻事,老板逃跑了。据警方查证,中宏公司经营数额是1600余万元,实际追缴赃款530余万元,投资者损失达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