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十六章:回乡

第十六章:回乡

书名:玉琮作者名:沈靖本章字数:3614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18

  

  二虎按黄安的安排,回商城老家一趟。

  回来后,二虎对黄安说,商城也在改革,力度很大,那个西大畈,你知道不,现在也纳入到城区规划了,为了吸引外商,县里还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什么减免税,地皮从优,简化办理程序等。现在西大畈农场那块,只三万一亩,十分便宜。但这些天,听说没有人去买,说西大畈原是荒地,开发多长时间才能与县城连接呢?再者,商城有钱人也很少,万户,算是冒尖的,县里进行表彰,还召开大会,披红戴花呢。二虎说,黄安哥,你知道不?县公安局现在正在卖商品粮指标,五千元一个人,我买了两人的,有你和我的。

  黄安说,这事让人吃惊,你也没打听清楚这买了后管用不?

  买的人可多了,当天就有上千人。钱都蹦出来了。当天买当天就转为城市户口,我看是真的。

  从推理看,家乡也在发生变化,主要是观念在变:不怕别人富了,不怕别人混大钱了。只要你做生意,发展商城,你就会得到鼓励。黄安说,卖商品粮指标,目的是发展,扩大城市人口,到城市定居,必须扩大城区建设,有了人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就可以盘活了。

  哥分析得很对。只是带回去的钱少,要多还可以多转几个。

  这你就错了。黄安说,为什么人们都想转成商品粮?主要是商品粮有优越性。目前,只要有钱就可以转,这说明农村粮与商品粮之间差距不大了。

  在农村,正在鼓励农民植桑养蚕,还推广杂交稻。二虎又说,农民思想接不上,与县政府经常发生矛盾,说什么“粳稻哽,杂交杂,还让农民发不发”。县委书记很恼火,一手免去了几个局长,把大学生、有文凭的用上了。有的人从一般科员一步就当上了副局长、局长。这些人深入乡村,召开会议。目前,群众的情绪才好一点,试点推开了。二虎说到这,看了看黄安,把头低了下去。

  你回去一趟,就这些收获?黄安说,安排的事怎么样了?

  别提了,最神秘的是那四方洼,你那宝贝玉琮,莫不是又送回到四方洼了?要是那样,那可就糟了。

  咋了?

  二虎紧张地说,有一位在外混了点钱的老板,花了两万,把四方洼租赁下来了,说是要办什么养猪场,用推土机去推,推出一坛“洋钱”,都是“袁大头”,卖了十多万。群众知道后,蜂拥而起,白日去抢,老板不让,黑夜里去四方洼挖,也有挖到的,但大多数都挖不到。虽然挖不到,但却挖到不少古董。有的挖到了什么清代的瓷瓶,宋代的陶器,大多是秦汉时期的古币。有的像大刀,有的像锅铲子,各种各样都有,形状不同。还有的挖出了什么玉带、腰刀,都是些陪葬品。县里说这些是文物,不准再挖了,公安局抓了几个,已拘留,才算止住了这股风。同时,对开发四方洼的老板说,不能再用推土机推了,此地做猪场可以,但不能深挖了。

  别怕,我那玉琮是埋在一个地方,也在四方洼,但他们是找不到的,这个你放心。黄安思考着说,无论怎么改革开放,也不能向土里挖钱呀。古董是文物,是前人留下的财富,不是创造的财富。二舅说得对,要是能在田地里混富裕,那么,几千年来,农民不早就富裕了?

  是呀。二虎说,可你知道吗黄安哥?有不少人就是挖祖先的东西富了。

  这不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你知道商城有个周宰相吗?这周宰相所葬之地,谁人能知?他儿子据说娶了杨家姑娘为妻。本来赐婚人是慈禧太后,为祝愿美满姻缘,还赐了一对玉坠,也是稀世珍宝。二虎说,这姑娘生得美艳,可周家娶回后,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可周宰相的儿子在戍边,还没来得及碰她。娶回来后才四个月,看起来像十月怀胎,周宰相就怀疑儿媳妇不守妇道。不知道怎么把话传到杨家,杨家说,小女聪明贤惠,深居内阁,嫁到你周家,怎么就不守妇道了?不信。周宰相要休,官司打到皇帝面前,皇帝说,这是家事,叫孤家也难断。周宰相说,媳已怀孕。媳妇坚持说自己没怀孕。怎么办呢?这媳妇也贞烈,说名节第一。还说婚姻是老佛爷定的,也不能给老佛爷丢脸,只有我剖腹检验了。女子还说,我死后,老佛爷可要为我申冤呀。周杨两家就签了生死合同,周宰相是兑上了自己的人头。谁知剖腹一验,是个瘤子,不是胎儿。当场周宰相也斩了首级。安葬时没有头颅,慈禧念周宰相辅政有功,就赐金头合葬。为了安全,周家出殡,四门同出,一天出百口棺材,不知哪所坟墓是真?更为传奇的是,安葬好父亲之后,周宰相的儿子心情郁闷,也饮鸩自杀了。临死,手中还攥着一块玉坠。死后,夫妻合葬,以玉坠陪葬。现在都知道这周宰相有一金头葬在商城,盗墓者四处挖掘,也没有挖到什么。只是在挖掘当中,也挖出了不少东西,像蒋翰林的书画作品,周宰相用过的玉壶,民国时伪县长顾敬之的骑马棍子等,都流传民间。

  这些传说,黄安早就知道,但听了二虎一说,黄安又有新的认识,思索之余,长叹一声说,可惜可叹呀!

  二虎说,怎么可惜可叹呢?

  可惜,就是杨家女子。要是现在,用B超一检查不就知道了?哪能赔上一条性命呢?黄安说,这事情发生在大清朝,也说明那时的愚昧无知,这样的朝廷,怎么能不灭亡呢?这也警示,告诫后人落后就会挨打,更说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二虎点头。

  可叹,就是还有人在土里找金头,不说那是一种传说,就说是真的,你能找得到吗?就是找到了,也是文物,能发家致富吗?还是二舅说得对,土地是根绳子,不仅捆绑了农民的身体,还紧紧地束缚住了农民的思想。这,难道不可叹吗?

  二虎看着,觉得黄安很深沉,不说话,也在那思考。

  说到二舅,黄安还真有点想念邱成字,于是就问,你回去一趟,见到二舅了吗?

  二虎说,见到了。二舅身体很好,每天早晨舞剑跑操。去时,二舅正抱着县志看,问了你在东莞的情况,还自言自语地说,摸着石头过河,对呀,有道理呀。二舅说,你们走后,我为你们担心,现在看来是多余的了。年轻时,头上得长角,有角才能有冲劲,有干劲,才能干事,干成功。

  黄安说,二舅说这话富有哲理,藏着玄机,这个你没听出来?

  二虎说,没听出来。好像说我们做的都是对的。

  不,二舅说的,是学问,是说动与静的关系。黄安说,说的是只要动起来,人就有收获。心只要沉下去,就会想通很多问题,就像玉琮一样,外方内圆呀。

  这么玄奥呀?

  你说半天,也没有说到点子上。黄安说,这次让你回去,按紫老板的要求招人,你找到了吗?

  二虎说,别提了,原来那般弟兄,有的到苏杭去了,有的到武汉去了,有的到河北承包砖厂去了,豹子到北京去了。这几年不像我们出来时有顾虑,外出务工没顾虑,都往外跑,在家是一点出路都没有。走出去混了钱,建房子,娶媳妇,也无外乎这些。但在家乡,能有这些,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黄安笑着说,你这次回去,是无功而返了。

  二虎说,哥,那倒也不是。需要建筑的,已谈好了几位师傅,在家乡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艺。又打通了几个做大米生意的行道,在家设一个收购点,办了一个大型米厂,起名叫“鸿达米业公司”,县领导还亲自剪彩,电视台还播新闻了。

  这你就做对了,我就想了解这方面的事情。黄安说后,又来了兴趣,接着问,那米厂也搞成股份制的,让在家的弟兄都入股,一起经营,共同发财。

  哥,你怎么总是沉浸在过去当中呀。二虎说,世界在变,外面在变,家乡在变,人当然也在变。就说我们那一帮弟兄,外出的外出,在家的,有的成家了,有了儿子老婆,像我们这样光棍一条,没几个。二虎又说,这次回去,有很多人就不认识,说我们在外,混得不行,就这样,你还老想家,老顾家。就拿这次回去,按照你的意见,在西大畈办米厂,就有很多人反对,说这是穷烧。你知道胡子大爷吗?他对我说,孩子,有多少人出去了,都定居在外,有几人回来的?你们这叫傻。

  黄安说,人家是人家的认识,我们不能那样。二虎,你想想,二舅有本事吗?他一辈子不也没离开商城?二舅说,商城,历史厚重,山水优美,最重要的是不发地震。这说明家是根。二舅说,这也是玉琮的道理。

  二虎说,我琢磨着,二舅说得就不对,你想,一会儿让我们出去,说什么走出去才有前途;一会儿又说家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黄安笑了,对二虎说,原来你是这么理解的,那就不怪你了。二舅说的是辨证的道理。要想富,要想闯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走出去,这就是巧借外力推动发展。但是,我们富裕了,目的是干啥?还是建设家乡。家,才是我们的根。要不然,华侨到了老了,忽然要回来,说什么死了也要葬在故土里。这就是一个“情结”,也是个根的问题。

  二虎叹了一口气说,黄安哥,从小到大,你总是在幻想,总是生活在真空当中,可现实呢?现实是无情的,时间长了,我怀疑,别人都认为你是傻子。

  这怎么可能呢?人没有思想咋行?黄安又转回来想,对二虎说,傻子就傻子,我看,当傻子挺好的。

  二虎说,黄安哥,不说这些了,我问你,招的那些人什么时候让来?

  现在来就行呀。黄安又不好意思,踌躇了一会儿,还是问了:明凤这次能一起来吗?

  二虎本来不想说,黄安一问,就不得不说了。他叹口气声说,你问明凤呀。很遗憾,本来想让她来的,或者把米厂交给她,谁知她已经嫁人了。

  轰,炸了,是黄安脑子炸了,他不相信地看着二虎,问,你说谁嫁人了?

  二虎咬咬牙说,明凤嫁人了,嫁了一个大学生,刚分配到乡政府工作,是干部,听说是位秘书。

  黄安愣住了,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可能呢?这不可能吧?明凤不是说过,等我回去吗?怎么这么快呢?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