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绝处逢生:1855-1857年间的江西战场
书名: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作者名:廖正华本章字数:8336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00
湖口之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之前,湘军一路胜利,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将太平军逐出湖南、湖北。之后,湘军流年不利。曾国藩主导的江西战场尤其悲惨。
自年初湖口战败后,曾国藩遭受的第一个大打击是塔齐布的去世。这对曾国藩来说,不仅意味着失去了一员虎将,更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减轻朝廷疑忌的重要手段。此后,清廷指派官文坐镇上游,监视湘军,给湘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塔齐布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因而手下多匹夫,少战将。这与湘军陆师另一位名将罗泽南完全不同。罗泽南麾下名将甚多。尤其出色的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等人,后来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周凤山虽有些谋略,但生性怯懦,临事优柔寡断,也不是将才。这样的一个人,带着一群匹夫,很显然是不能打胜仗的。所以,在塔齐布逝世后,他生前率领的这一支曾经打过不少胜仗的军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败亡。
塔齐布去世不久,水师方面又传来噩耗。湘军内湖水师统帅萧捷三在攻打湖口的战役中阵亡。湘军又损失一员虎将。
湘军内湖水师虽然被困在鄱阳湖内,但依旧比太平军水营强。萧捷三、黄翼升等人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生存,而是冲出湖口,重获自由。
曾国藩决定发起对湖口的进攻。刚成军不久的湘军陆师李元度部被他推上战场。他们的任务是配合湘军水师的行动。
1855年9月4日,这是曾国藩与李元度等人约定攻打湖口的日子。这一天,北风劲烈,巨浪滔天,并不利于湘军水师作战。但急于攻克湖口的曾国藩不想改变攻击时间。
萧捷三、黄翼升见李元度所部已经兵临湖口城下,指挥湘军水师奋力作战。太平军首领见状,连忙派出战船迎敌。
湘军水师开炮,猛击太平军战船。太平军并不后退。于是,萧捷三、黄翼升命湘军水师轮番出击。湘军战船冲入太平军阵中,往来冲杀。如此交战几个回合后,湘军水师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眼看战斗就要失败,湘军内湖水师统帅萧捷三焦急万分。突然,他站到船头,举起军旗,高声喊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好汉的,就跟我冲!”说罢,命手下开动战船,直冲太平军阵中。湘军士兵们见主将如此勇猛,也纷纷开动战船,往太平军冲去。
驻守在两岸高地上的太平军见湘军发起了总攻,连忙集中炮火猛烈轰击湘军水师。萧捷三正在指挥战斗,突然,一颗炮子向他袭来。接着,他便倒在了战船上。
黄翼升见萧捷三阵亡,异常愤怒,高喊着为萧捷三报仇的口号,命手下开动战船,杀入太平军阵中。湘军士兵们纷纷驾驶战船,向太平军冲去。
太平军见湘军的攻势很猛,便撤退到岸上炮火能够保护的区域内。湘军发起多轮攻击,都以失败告终。
突然,湘军水师的一艘长龙船失火。滚滚黑烟,腾空而起。太平军见状,估计湘军已经溃乱,于是倾巢而出,围攻湘军水师。
湘军水师士兵见到这一幕,高兴得不得了。之前,太平军一直退缩防守,湘军拿他们没办法。现在,他们主动杀出来,事情也就好办了。
当太平军杀到湘军水师面前的时候,他们后悔了,因为湘军水师不仅没有乱,反而像一匹匹饿狼一样地咬向了他们。他们抵挡不住,连忙撤退。于是,湘军水师一鼓作气,冲出了湖口天险。
湘军内湖水师虽然冲出了湖口,但两岸的太平军并未遭受重创。在这种情况下,湘军内湖水师留在长江中很危险。于是,曾国藩命他们依旧回到鄱阳湖中。
9月4日这一仗,湘军折了大将萧捷三,却没有完成战略目的,显然是失败的。这是自年初湖口战败后,曾国藩遭受的第二个大打击。
紧接着,第三个大打击也降临曾国藩身上,那就是湘军陆师名将罗泽南请求回援湖北。塔齐布去世后,湘军陆师的真正名将就只剩下了罗泽南。曾国藩只能指望他帮助自己稳定江西局面。可是现在,连罗泽南也想离开。如果失去罗泽南的帮助,曾国藩还能靠谁守江西呢?
罗泽南想要回援湖北,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见曾国藩落难就弃他而去。回援湖北,这是罗泽南、李续宾等许多人的共同想法。就连曾国藩本人,也认为应该这么做。
早在武昌刚刚失陷的时候,李续宾就写信给曾国藩说:“湖口虽然险要,但并非不可攻破。只是攻破之后没有人能够守住,终归还是会被敌军占领。武汉三镇雄踞长江上游,又是粮饷的来源地,比湖口重要得多。攻克武汉,不但可以堵塞敌军进入四川的道路,也可以高屋建瓴,掌握东南的命脉。这是战胜敌军的根本大计。”
后来,罗泽南也写信给曾国藩说:“武汉、湖口都是战略要地。攻克湖口,就可以将敌军的运输线长江拦腰斩断,使他们上下不能相顾。攻克武汉,则可以雄踞长江上游,令下游敌军得不到充足的物资补给,逐渐穷蹙。相对而言,武汉更为重要。能保住武汉,就能保住湖北周边省份。保住湖北周边省份,就能逐渐向下游发展,直到夺回全部失地。”
曾国藩虽然赞同罗泽南、李续宾的看法,但并不想放弃攻打湖口。直到9月4日战败后,曾国藩才最终决定暂缓攻打湖口。不久后,曾国藩就做出命罗泽南所部回援湖北的决策。
曾国藩的结拜兄弟刘蓉担心他的安危,对他说:“湘军陆师可以依仗的大将只有智亭(塔齐布,字智亭)、罗山兄二人。现在智亭已故,诸将可以依仗的,只有罗山兄一人。涤兄如果命他回援湖北,将来一旦有危险,靠谁来支撑局面呢?”
曾国藩长叹一声,道:“我也知道这些。但是从东南大局考虑,只有这样才是最佳选择。让他们和我一起困在江西,没有用。还不如让他们去湖北。如果他们有幸攻克了武昌,天下事尚有可为。这样一来,我虽然被困在江西,也是光荣。”
不久后,罗泽南即率部前往湖北。临行前,曾国藩的另一位结拜兄弟郭嵩焘对罗泽南说:“涤兄兵少,不足以应付江西困局。罗山兄还是留下来保护他吧。”
罗泽南仰望天空,长啸一声,然后道:“如果上天不要本朝灭亡,则涤生一定不会有事。你不要担心。”
有人去,也有人来。来的这位名头也不小。他就是湘军水师重要将领彭玉麟。萧捷三战亡后,湘军内湖水师由黄翼升暂时统帅。曾国藩担心黄翼升不能胜任,于是调当时在衡州老家养伤的彭玉麟前来江西统帅内湖水师。
当时的江西,绝大多数府县已经被太平军占领。彭玉麟只得取道广东、福建前往南昌。一路上,要经过不少太平军把守的关卡。彭玉麟装作乞丐,骗过了所有把守关卡的太平军。
到南昌城下时,守城门的清军不知道他是彭玉麟,厉声呵斥。彭玉麟于是亮出身份,吓得那些人赶紧去报告巡抚以及曾国藩。
曾国藩得知彭玉麟到来后,赶紧出来迎接。当他听完彭玉麟冒着生命危险穿过太平军防区的传奇故事后,紧紧地抱住了这位与自己颇为投缘的血性汉子。从此以后,彭玉麟备受曾国藩赏识。
这时候,南昌西边的瑞州府、临江府都被太平军攻占。这两地离南昌都只有一二百里,对南昌构成了重要威胁。于是,曾国藩命周凤山率部先攻瑞州,后取临江。
周凤山不同意曾国藩的看法。他对曾国藩说:“临江府的樟树镇,西通临江、瑞州,东通抚州、建昌,是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临江、瑞州在赣江以西,与省城隔着一条江,还可设法防守。但樟树镇在赣江以东,敌人占据此地,即可长驱直入南昌城下。这样一来,省城会更危险。我建议先攻樟树镇,后取临江。”
周凤山的这一看法是不错的。如果说周凤山还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就是这点地方。曾国藩反复思索后,觉得周凤山的看法正确,于是命他进军樟树镇。
太平军得知清军前来,连忙布置樟树镇防守。在镇西南扎营五座,高墙深壕,密钉竹签,以阻击湘军陆师;在镇东北搭建浮桥,修筑营垒一座及炮台多处,以阻击清军水师。
周凤山率领湘军陆师前往攻打镇西南的太平军营垒。诸将奋勇当先,枪炮刀矛一齐施展,与太平军展开血战。太平军中有一种藤牌兵,最骁勇善战。湘军的多次进攻都被这些藤牌兵化解。
周凤山在出兵之前就知道太平军中的藤牌兵最厉害,所以预先准备了专门对付藤牌兵的钩镰枪。周凤山命湘军士兵手持钩镰枪,向太平军阵中冲去。
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在钩镰枪面前,藤牌完全失去了效用。不一会儿,太平军中的藤牌兵就被击杀殆尽。其他的太平军见状,连忙撤退。湘军取得了胜利。
与此同时,清军水师对樟树镇东北发动了攻击。由于缺乏陆师的接应,清军水师与太平军对攻许久,未能取胜。
后来,清军水师不得已,只得派出部分士兵登岸作战。这些士兵登岸后,绕到太平军营垒的背后,抛掷火弹、喷筒。很快,太平军营垒就燃起了大火。清军士兵趁势攻入。太平军纷纷撤退。
随后,太平军在岸上修筑的炮台也都被湘军捣毁。从营垒及炮台逃出的太平军或逃入村庄,或抢渡浮桥,一片混乱。
将岸上的太平军解决后,清军水师才从水上发动进攻。他们将战船排成一字,发射炮弹猛轰浮桥。太平军抵挡不住,纷纷撤退。于是,清军水师冲杀过来,砍断浮桥,并烧毁太平军船只百余艘。
攻克樟树镇的这一仗,周凤山打得相当漂亮。曾国藩大受鼓舞,命周凤山再接再厉,迅速攻取临江。
事实上,这时候的临江城中并无太平军。周凤山手下的两员将领毕金科、朱洪章,就曾过赣江探查,掌握了临江城中没有太平军的重要信息。他们向周凤山报告,请求周凤山迅速进兵攻占临江。然而,周凤山生性怯懦,不敢冒险,他否决了毕金科、朱洪章的建议,并且斥责他们年少冒昧。
此后不久,事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太平军猛攻樟树镇南边的吉安府,江西省内的不少官员,尤其是被围困在吉安城中的官员,迫切希望周凤山逆赣江而上,解吉安之围。周凤山于是改变进攻临江的既定计划,率军逆赣江而上,前往吉安。
石达开得知湘军南下后,立即在湘军背后的赣江上搭建浮桥,切断了周凤山所部湘军的归路。
周凤山得知这一消息后,知道中了声东击西之计,于是连忙召集营官商量对策。
毕金科埋怨周凤山之前不听从他的计策,以致造成今天的困难局面,于是没好气地说:“事已至此,请统领乾纲独断。”
周凤山见部将不肯为自己分忧,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我完全没有主见。还请诸位帮我主持大局。”
于是,朱洪章进言道:“如果我们继续前往吉安,一旦敌军在渡口设置重兵,我们进不能解吉安之围,退不能回樟树镇,必然全军覆没。现在,敌军虽然在后面搭建浮桥,但短时间内,难以建成。如果我们迅速进击,一定能将浮桥毁灭。”
大家都认为朱洪章的办法可行。于是,湘军调转方向往回走。湘军一来一回,耽搁了二十多天,既失去了攻占临江的绝佳机会,也没有解吉安之围,更给了太平军从容布置兵力以逸待劳消灭湘军的时间,在战略上完全失败。
当湘军回到樟树镇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战斗准备。面对这种局面,毕金科和朱洪章主张固守。周凤山急于取胜,拒绝了毕金科和朱洪章的建议,命所部出击。结果,刚遇上太平军,经过长途奔袭疲惫不堪的湘军就败下阵来,纷纷溃逃。湘军名将塔齐布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这一支精兵,就这么被周凤山葬送了。
周凤山逃回南昌。曾国藩大怒,命人摘除他的顶戴。此后,作为湘军初期重要将领的周凤山再无辉煌战绩,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周凤山兵败樟树镇,给湘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石达开认为,照这种趋势发展下来,太平军很快就能攻克南昌,俘杀曾国藩,占据整个江西。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石达开预想的那样发展下去。从湖南、湖北不断前来的援赣军,逐渐吞食了太平军占领的土地。
援赣军主要有三支,其中两支由湖南派出,一支由湖北派出。其中的主力是湘军名将刘长佑率领的援赣军。
刘长佑自攻克庐州后,回到湖南,后来参与镇压湘南的小股农民起义军。曾国藩被困江西后,骆秉章、左宗棠准备派出援赣军。刘长佑被他们任命为援赣军的首领。
跟随刘长佑前往江西的,有许多日后的湘军名将,其中最著名的是席宝田和刘坤一。
席宝田是湖南东安人,早年与江忠源、刘长佑一起就读岳麓书院。和大多数湘军名将一样,席宝田也鄙视科举,喜欢研究经世致用的舆地、兵家之学。
当时,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爆发武装冲突的征兆已经显露出来。腐败无能的清朝官吏却依旧花天酒地。一次,席宝田叹气说:“什么时候也让我做做知县,改变一下这种局面啊?”
刘长佑听完,呵呵一笑,道:“你的志向不小嘛!我刘长佑是碌碌无为的人,能够做个教书匠养活妻儿就满足了。”刘长佑性格谦退,所以他会这么说。
曾国藩在长沙练兵的时候,席宝田曾经写信给他谈论兵事,得到了曾国藩的赞赏,但当时席宝田并未出山襄助曾国藩。直到1856年刘长佑率兵援赣,席宝田才走上带兵打仗的人生道路。日后在中法战争中协助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湘军名将苏元春,即出自席宝田麾下。
说完席宝田,再来说说刘坤一。作为刘长佑最重要的学生,刘坤一一直想跟随老师东征西讨,但他的父亲反对他带兵,希望他通过传统的科举考试之路谋取功名富贵。所以,刘坤一一直未能走上带兵打仗的人生道路。
1855年,刘坤一父亲病逝。这意味着刘坤一终于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了。刘长佑率兵援赣的时候,刘坤一虽然还在守孝期间,但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出山了。于是,他不顾世人的非议,毅然跟随刘长佑前往江西,成为了刘长佑的得力助手。
第二路援赣军由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与性格严谨,喜欢克制欲望的曾国藩不同,曾国荃热情奔放,相对而言更加可爱。
一开始,曾国荃并不被曾国藩看好,但很快曾国荃就用优异表现回击了曾国藩的偏见。他考取了优贡生,成了五兄弟当中除了曾国藩以外的学历最高的一位。在带兵打仗上,他也很快超越了一直被曾国藩看好的哥哥曾国华。
1856年3月1日,石达开率部攻陷吉安府城,吉安知府被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清廷都没有找到担任吉安知府的合适人选。直到这年秋天,清廷才任命与湘军渊源很深的黄冕担任吉安知府。
这个黄冕,就是之前劝曾国藩多造舢板小船,少造大船的那个黄冕。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可能不大熟悉他。但其实,他在湘军史上,是比较重要的。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替湘军筹集军饷,另一件是替湘军制造枪炮。曾国藩等人都非常喜欢用的劈山炮,就是黄冕设计的。这种炮,无论射程还是杀伤力,都远远超过当时国内制造的炮。这种炮是湘军攻城的重要武器,在湘军镇压各地起义军以及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黄冕就是这么一位站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湘军大佬背后的关键人物。
黄冕接到任命后,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不会打仗,而当时的吉安知府最重要的职责是夺回被太平军占领的吉安,需要较强的军事才能。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黄冕决定找一个会打仗的朋友协助他。
黄冕想到了他的好朋友曾国荃。黄冕清楚曾国荃的才能,认为他可以建立一番功业。于是,黄冕前往曾国荃的住处,说服曾国荃出山。
恰好,这时候的曾国荃因为担心曾国藩的安全,也有入赣帮助哥哥的想法。他慷慨地对黄冕说:“以前我哥哥老是打胜仗,我从没去军营中探望,也不想沾他什么光。现在哥哥有难,我这个做弟弟的理应前往营救。南坡公(黄冕,号南坡)要是能保证粮饷供给的话,我愿意带一支军队,前往江西。”
黄冕欣然答应。两人前往巡抚衙门,请求骆秉章支持他们的想法。于是,骆秉章命曾国荃招募两千人。很快,曾国荃就招来了两千人。由于这支军队最初的任务是攻打吉安,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吉字营。吉字营就是日后曾国荃攻陷安庆、江宁等重要城市的骨干力量。
吉字营的将领,大多出自罗泽南麾下,比如萧孚泗、张诗日、李祥和,等等。他们都是湘乡人。除此以外,吉字营最初的名将还有湘乡人刘连捷、邵阳人李臣典。1858年,曾国荃的表弟彭毓橘加入吉字营。1859年,之前说到的那位朱洪章加入吉字营。上述这些人都是吉字营中的重要将领。他们的名字,在日后的安庆攻防战、江宁攻防战中,将被反复地提及。
三路援赣军进入江西后,慢慢蚕食太平军占领的土地。其中,刘长佑率领的援赣军取得的进展最大,对太平军的打击最重。
刘长佑率领着援赣军主力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占领萍乡、袁州等重要城市,推进至临江府城下一个叫太平墟的据点前。
之前的不断胜利,使得这支援赣军中的不少将领滋生了轻敌自负的情绪。他们不再认真对待扎营等重要事务。在太平墟的北边,有一片很茂盛的森林。担任先锋的援赣军将领们在这里扎下营垒,连绵十余里,颇为壮观。
刘长佑来到前线后,见到将领们扎下的营垒,恼怒道:“你们都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吗?刘备当年不就是在树林边扎营,被陆逊一把火烧跑了吗?”刘长佑虽然看出了问题,但他已经来不及调整了,因为这时候漫山遍野的太平军已经杀了过来。
1857年3月15日,援赣军与太平军的第一场大决战在太平墟展开。援赣军方面的将领是刘长佑。太平军方面的将领是湘军的老对手韦俊。
在韦俊的指挥下,太平军如潮水一般向前涌动,集中全力攻击湘军的右路。湘军士兵施放枪炮猛击太平军。太平军伤亡很大,却依旧高歌猛进,毫无畏惧的情绪。
为了缓解右路的防守压力,刘长佑命左路、中路的士兵进击太平军。太平军分兵防守。战斗陷入焦灼状态。
激战许久后,部分太平军绕到湘军右路的后面,向湘军营中抛掷火弹、火箭。大火烧着了湘军营垒边的树木,迅速蔓延开去。眼看右路就要被太平军突破,刘长佑连忙派出最精锐的老青营由中路驰援右路。
老青营正往右路前进,突然两侧喊声大作。原来,太平军早就料定湘军的援军会从这里经过,预先在此埋伏了四五千军队,张网以待。老青营遭遇伏击,损失惨重。
刘长佑、刘坤一见形势危急,带领亲兵往来督战。结果,两人都在战斗中身负重伤。
正激战的时候,刘长佑忽然看见右路大火腾空而起,太平军从四面八方涌入右路。湘军的右路被太平军占领了!
刘长佑知道惨败已经不可避免,于是拔出佩刀,准备自杀。刘坤一立马夺下他手下的刀,然后一边抱着他上马,一边安慰他说:“事情还有转机,不必白白送命。”
随后,刘坤一骑上一匹骏马,带伤杀入太平军阵中。当他再回来的时候,却不见了刘长佑的踪迹。刘坤一焦急万分,四处寻找刘长佑。
找了半天后,刘坤一才看到刘长佑。这时候的刘长佑,躺在地上,高声呼叫拿马来,被几个亲兵拖着往外走。很显然,他依旧没有想通。他认为,在这样的惨败之后,他已经没有了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所以,当他的亲兵准备保护他撤退的时候,他坚决反对,乃至出现了拖曳的情况。
当亲兵将马送到刘长佑的身边时,他不知突然从哪里得到了巨大的力量,迅速跃上马背,抽出佩刀对准渐渐围上来的太平军。
太平军被刘长佑这副威武的模样吓着了。他们挺着长矛,围在刘长佑的面前,却都不敢向前。这时候的刘长佑,突然打消了轻生的念头。趁着太平军不敢向前的机会,他在亲兵的保护下,冲出了太平墟。
这一战,湘军虽然惨败,但士兵伤亡并不大。所以,湘军很快恢复了元气。当地一些反感太平天国的官绅听说湘军战败,纷纷说:“湘军是因为我们的原因,才推进过快,打了败仗。”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资助湘军。当地的团练也来协助湘军。这样一来,刘长佑这支援赣军的实力,不仅没有因太平墟之战的失败而减弱,反而增强了。大败之后迅速恢复并增强实力,这是刘长佑所部湘军的重要特色。
到了1857年10月,太平军又调集数万军队进攻围困临江城的援赣军。临江城内的太平军得知消息后,积极准备配合城外太平军的行动。
刘长佑见腹背受敌,果断决定集中兵力击破太平军援军。湘军士兵们按照刘长佑的命令,每营中留三成士兵守壕,其他士兵裹粮持枪,随刘长佑前往背后迎击太平军援军。
决战在10月13日凌晨展开。太平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主动挑战。不少湘军士兵都被太平军迅猛的气势所吓着,乱了分寸。
关键时候,是刘长佑稳住了军心。他厉声喝道:“扎稳阵脚,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乱动!等敌军到跟前后,再击鼓出击!”
太平军见湘军窝在阵中不动,颇为轻视,因而推进的速度很快。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湘军的跟前。突然,湘军阵中鼓声大作。刘长佑率领湘军杀了出来!太平军招架不住,纷纷撤退。
这时候,刘长佑身边的一位幕僚提醒他说:“穷寇莫追,恐有埋伏!”但这时候,湘军将士们早就冲到太平军阵中去了。刘长佑已经来不及下达停止追击的命令了。
事实上,太平军并没有什么埋伏。很快,湘军就烧掉了太平军四十七座营垒,取得了临江攻防战中最为关键的一场胜利。
此战之后,湘军牢牢地掌握了临江攻防战的主动权。由于湘军将临江重重包围,太平军的粮食供给渐渐得不到保障。不少太平军准备投降,却又担心投降后会被湘军屠杀,因此犹豫不决。
1858年1月22日,被逼无奈的太平军打开临江城西门撤退。刘长佑身边的一位幕僚建议说:“应该堵住缺口,将这些敌军斩尽杀绝。”
刘长佑微微一笑,道:“我带兵多年,知道凡是被逼上绝境的敌军,都是无法阻挡的。如果把他们逼得太狠,他们会置之死地而后生,与我军血战。倘若敌军因此而转败为胜,那么局面就不可收拾了。再说了,那样做会造成极大的伤亡。以那么大的代价换取没有用的‘功’劳,这不是仁义之人应该做的。”
于是,刘长佑命部下任由太平军从城中撤退,然后兵分两路,在后面惊扰太平军。从城中撤出的太平军受到惊扰,纷纷溃散。
攻克临江,对湘军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临江的东面是南昌,西面是袁州,袁州的西面就是湘军的大本营湖南。所以,攻下临江以后,南昌周边的湘军与湖南大本营取得联系的陆路通道就被打通了。此后,南昌再无危险。
在此之前,湘军已经攻克湖口。在此之后不久,湘军又攻克九江。曾国荃率领的另一支援赣军也不断获胜,攻克了吉安。石达开辛辛苦苦打下的江西省土地,至此基本丧失。战争,将在安徽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