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二节 激战湘潭,重要的转折点

第二节 激战湘潭,重要的转折点

书名: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作者名:廖正华本章字数:5504更新时间:2023-12-27 20:19:36

  

  当江忠源在庐州陷入重围的时候,清廷多次命曾国藩率湘军前往解围。然而,曾国藩抱定了不做好充足准备决不出师的信念,宁愿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被太平军斩杀,也不提前出师。直到太平军再度杀进湖南,曾国藩才不得不率领他的湘军踏上镇压太平军的第一步。曾国藩湘军与太平军主力的大会战,即将拉开序幕。

  正在曾国藩准备北上迎敌的时候,一个毛头小子跑到了他的前面。这个人,就是前面说到的湘乡勇的创始人之一王錱。

  在南昌之战中,王錱的很多亲友丧命,这令他很伤心,于是他便想练一支精兵,与太平军决一雌雄,替亲友报仇。他的这一想法和当时在衡州编练湘军的曾国藩不谋而合。于是,曾国藩便想让王錱招一两千军队,并入他的湘军系统中。

  王錱这人,才能极大,但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自负。他不满曾国藩对他的控制,与曾国藩渐行渐远,后来投靠了与曾国藩颇有矛盾的湖南巡抚骆秉章。

  当太平军再次杀向湖南的时候,王錱为了抢“功”,率部迅速向北推进,赶在曾国藩及其湘军之前,与太平军交上了火。

  战斗首先在湖南、湖北交界的战略要地羊楼司展开。一开始,王錱的先锋部队被太平军击败。随后,王錱率领主力部队杀来,扭转了战局,击杀太平军百余,迫使太平军撤退。

  初战告捷,王錱满以为可以舒一口气了,于是命士兵休息,准备吃饭。这时候,大股太平军杀来。王錱连忙率部抵抗,被占据人数优势的太平军击败。激战数小时后,王錱被迫率部撤退至岳州。太平军乘胜追击,攻打岳州。

  眼看岳州即将不保,曾国藩及时派出了援兵。朱孙诒、邹寿璋、曾国葆等湘军将领率领着士兵,奔赴前线。

  一个多月前,清军曾与太平军在岳州城下展开激战。当地的人们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离家园。所以,当王錱等人进入岳州的时候,城中一片破败景象。军队急需的粮食、柴火,根本得不到供给。

  这时候,湘军将领邹寿璋对王錱说:“岳州破败,粮食、柴火供应不上,不可守也。应该马上撤退。”

  王錱不是不知道岳州守不住,但他平时大话说得太多,拉不下脸来做缩头乌龟。被曾国藩等仇人耻笑,对于他来说,比凌迟还难受。于是,他率领士兵主动出击太平军。王錱的不理智使得清军的局面更加危险了。

  曾国藩派出舢板前往营救王錱。王錱得知后,大为羞愧,拔出佩刀往脖子上一横。眼看王錱就要自杀,他身边的亲兵赶紧跑过来夺掉他手中的刀,推着他就往岳州城外跑。最终,王錱及其手下九百余人逃了出来。日后帮助左宗棠攻克浙江、收复新疆的大将,大多在这九百人之中。这些人的生还要感谢曾国藩。

  这一战也是年轻的湘军水师与太平军的第一次交锋。湘军水师在这一战中表现得并不好。除了杨载福一营完好无损退出战场外,其他九营不同程度出现了溃败。

  这是彭玉麟参加的第一场水战。虽然军队溃败,但他还是努力弹压,并率部奋力作战。当湘军水师其他部队都已经离开时,他依旧率领着他的一营水师奋战在洞庭湖中。

  曾国藩见水师其他将领都回来了,唯独彭玉麟没回,以为他遭遇了不幸,对着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暗自神伤了半天。突然,身后响起了一阵欢呼声。彭玉麟回来了!曾国藩赶紧跑过去迎接。从这一刻起,曾国藩认定,随着作战经验的丰富,彭玉麟也会成长为像杨载福那样的悍将。

  岳州战败后,湘军退至长沙。太平军则长驱直入,很快占据离长沙城仅仅六十里的靖港。

  太平军并没有直接攻打长沙。自西征以来,太平军攻打大城市,都没有获得好效果。南昌没有拿下;庐州虽然拿下了,但由于没有消灭援军主力,占据庐州的太平军很快陷入了清军的重围中,得地而不得势。所以,这次太平军没有直接打长沙,而是分兵攻占湘潭,取远势包围长沙。

  得知太平军攻陷湘潭后,曾国藩连忙命塔齐布率湘军陆师向湘潭杀去。这时候,摆在曾国藩以及湘军诸将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湘军水师应该往哪里进军呢?北边的靖港,太平军水营随时可能南下威胁长沙;南边的湘潭,太平军临时征集的民船不仅可能顺流而下威胁长沙,而且不利于湘军陆师攻打湘潭。两边都很需要水师,应该如何取舍呢?

  曾国藩召集相关人士讨论湘军水师的进军方向。被召集的人士,不仅包括湘军水师十位营官,还包括左宗棠等人。之前,左宗棠一直充当张亮基幕僚。张亮基调往山东后,左宗棠回到家乡。湖南巡抚骆秉章久闻左宗棠的大名,派人聘请他为幕僚。骆秉章非常信任左宗棠,将军政大事全部交给左宗棠处理。所以,从1854年到1859年,湖南的军政大权掌握在左宗棠手中。

  在这次关乎湘军存亡的讨论会上,左宗棠提出了他的看法。左宗棠说:“我认为,应该以水师主力进攻湘潭。即便失败,也可以杀出一条血路,与留守衡州的罗山(罗泽南,号罗山)、迪庵(李续宾,号迪庵)会合,足以自保。这是上策。以主力进攻靖港则不然。一旦失败,湘军水师只能退守长沙,成为瓮中之鳖。这样一来,湘军水师势必保不住。长沙,乃至整个湖南,也都会保不住。”

  左宗棠的话并没有使大家意见统一起来,那些认为应该以水师主力进攻靖港的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推选彭玉麟做最后的决断。彭玉麟在湘军水师将领中,以谋划、管理能力见长。所以,大家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愿意将命运寄托在他的判断上。

  彭玉麟的看法,与左宗棠完全相同。于是,曾国藩下定决心以湘军水师攻打湘潭。决策虽然对了,但曾国藩在执行的时候,却打了折扣。他命彭玉麟等人率领湘军五个营先前往湘潭,并与他们约定,自己会在第二天率领剩下的五个营前往湘潭。

  到了这天晚上,事情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在曾国藩面前历陈进攻靖港的重要性,又欺骗曾国藩说靖港太平军只有几百人。曾国藩的定力不够,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原本应该前往湘潭的五营湘军水师,最终被他用来攻打靖港。

  长沙城中的湘军将领们还在讨论水师进军方向的时候,湘潭之战已经打响了。清军方面的主将是湘军初期的第一悍将塔齐布。

  湘军当中,猛将众多。其中最猛的,前期为塔齐布,后期为鲍超。塔齐布作战很有特色。每次开战,他喜欢背着一把火枪、两把腰刀,手里拿着长矛以及套马杆,单枪匹马冲入对手阵中。一般不允许别人跟随,一定要跟随的,必须武功超群,否则会遭到他的鞭打。塔齐布就是这么一位很独、很猛的将领。

  塔齐布虽然很猛,但没有谋略。每次开战之前,从不说怎么进兵,怎么接应,怎么埋伏,往往使得部下不知所措。开战之时,就知道单枪匹马向前冲。

  塔齐布军中,有关谋略、管理方面的事情,都由另一名将领周凤山处理。周凤山的特点与塔齐布相反,懂谋划,但胆识不够。塔齐布、周凤山能力互补,确保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塔齐布率军杀至湘潭郊外的高岭。太平军出城迎战。塔齐布手里拿着大旗,率先冲入太平军阵中。湘军士兵见主将如此勇猛,也纷纷向前冲去,奋力作战。不一会儿,湘军就击杀了太平军九名将领。太平军纷纷撤往城中。塔齐布率军追至城下。

  第二天,太平军出城寻找湘军决战。塔齐布、周凤山定下诱敌深入的计策,在一座山的左右两边设下伏兵,配备众多大炮,然后以少数兵力引诱太平军。

  湘军的诱敌部队且战且退,将太平军引入山中。这时候,两边大炮齐轰,击杀太平军百余人。突然遭遇重创的太平军,队形很快就乱了。这时候,埋伏在两侧山上的湘军冲出,与太平军展开白刃战。

  太平军自起事以来,很少遇到敢与他们近距离接战的清军。所以,当湘军冲下来与他们白刃相对的时候,他们都被吓倒了。不一会儿,太平军就败下阵来,往城内退去。

  与此同时,前往湘潭的湘军水师五营部队也与太平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厮杀。这五营,包括褚汝航、夏銮、杨载福、彭玉麟各自带的一营。

  褚汝航、夏銮是这五营湘军的正、副首领,但这两人带出来的队伍绿营习气很浓,战斗力不行。要打胜仗,还是得靠杨载福、彭玉麟带出来的队伍。他们才是真正的精兵。在湘潭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正是杨、彭的队伍。

  看到湘江两岸太平军船只多达数千艘,有些湘军士兵有些害怕了。这时候,杨载福手下一个叫周清元的士兵站出来,高声喊道:“敌军抢来的民船不能作战。咱们放一把火就能把它们烧光,何必怯懦!”这个周清元,就是之前劝向荣合围临资口的那个周清元。

  周清元在这里所说到的民船不能战,非常重要。太平军船只虽多,但都是征集来的民船。民船上没有办法安炮,因为民船的底板无法承受大炮发射时所产生的后坐力。没有大炮,就不能远距离袭击太平军。所以,这些民船在实战中毫无用处。事实上,太平军也只是用它们来运兵运粮而已。

  湘军水师的战船则不一样。因为经过了特殊处理,湘军水师的战船底板能够承受后坐力,所以能够安炮,因而能远距离轰击敌人。并且,湘军水师的大炮都是洋炮,其威力是相当大的。所以,这些战船在实战中的价值非常大。

  周清元驾舢板冲入太平军船只中。太平军并无攻击湘军的工具,只好拿船上装载的瓷碗袭击周清元。周清元一把抓住瓷碗,朝太平军中扔过去,正中一名太平军将领。太平军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勇猛的对手,因而对湘军水师产生了畏惧情绪。

  见太平军胆气已丧,杨载福、彭玉麟督率士兵驾驶舢板冲入太平军船只中,到处抛撒火球。在激战中,杨载福多次受伤,但仍奋力作战,极大地鼓励了湘军的士气。

  经过4月27日、28日两天的焚烧,太平军临时征集来的船只几乎全部被焚毁。太平军撤退至城南窑湾一带。至4月29日,太平军又征集来几百艘民船,准备运兵向上游撤退。

  太平军的动向在湘军的掌控之中。4月30日凌晨,杨载福、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长驱直进,追击太平军船队。两军在湘潭下摄司遭遇。

  湘军水师开炮轰击,太平军船只四散撤离。杨载福、彭玉麟见太平军已乱,督率士兵驾驶舢板冲入太平军船只中,到处放火。顷刻间,除了行动迅速及时逃离的少数船只外,太平军的其他船只全部被烧毁。

  大火腾空而起的时候,太平军方面负责湘潭一战的将领林绍璋与数百太平军弃船登岸。5月1日黎明,这些人从湘潭西门乘梯子登城墙入城,却被湘军袭击。湘军夺下他们的梯子,乘势攻入城中。湘潭落入湘军之手。

  林绍璋率领残部朝靖港方向撤去,沿途遭到王錱等部湘军袭击。最终到达靖港的太平军,仅仅剩下了四人。

  湘潭之战是太平军自起兵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惨败。日后,李秀成在总结太平天国历史时,将湘潭大败称之为“天国十误”之首,可见其重要性。

  正当湘军水、陆两军在湘潭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湘军主帅曾国藩却栽了一个大跟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面说到,曾国藩在一些人的劝说下,准备进攻靖港。曾国藩的这一决定,遭到不少幕僚的反对。日后湘军的重要将领李元度就对曾国藩说:“湘潭那边,精兵齐聚,拿下胜利是毫无问题的。咱们这边,最好坚守勿动。”曾国藩不以为然。

  4月28日,曾国藩亲率大小战船四十余艘,陆勇八百,前往攻打靖港。当天,西南风很大。湘军攻靖港是顺风顺水,所以船速很快,一下就扎进了太平军炮台的轰击范围之内。

  遭到一阵猛烈的轰击后,湘军士兵觉得无法取胜,便将风帆扯下来,将船开往靖港对岸的铜官渚,准备撤退。由于逆风逆水,撤退的速度很慢,于是他们只好派出一部分人用缆绳牵引战船往前行进。太平军见湘军陷入了困境,连忙派出小分队砍杀牵引战船的士兵。

  眼看战船既不能上,也不能下,湘军士兵们都慌了神。他们浑然不顾湘军军纪,纷纷跳上岸逃跑。

  说完水师,再说陆师。湘军陆师八百人与团练一起攻击太平军。团练作战经验太少,看到冲上来的太平军就慌了神,连忙往后逃跑。湘军陆师被团练冲散,不成队列,也只好撤退。

  撤退途中有一座浮桥,是用门扇、床板拼成的,不是太牢靠。清军争着上浮桥逃跑,结果把桥压断,一百多人掉进江里丧命。

  看着自己辛苦训练出来的湘军在战场上如此狼狈,曾国藩心急如焚。为了止住溃败,他将令旗插在岸上,手里提着大刀,高声喊道:“过旗者斩!”

  无论曾国藩如何愤怒,都无法唤醒他的士兵们的良知。他们一个个地从令旗旁边绕过,让曾国藩感到万分绝望。

  靖港惨败,使曾国藩感到万分愤懑。情急之下,他来到座船的船帮处,一头扎进冰冷的湘军水中。幸好幕僚章寿麟及时发现,将他救了上来。

  和李元度一样,章寿麟也反对进攻靖港,所以曾国藩不准他跟随前往靖港。曾国藩的学生兼幕僚陈士杰担心曾国藩的安危,请章寿麟躲在座船的后舱中前往靖港,暗中保护曾国藩。结果,在最关键的时候,正是章寿麟救了曾国藩。

  曾国藩一上来,就质问章寿麟道:“你怎么在这里!”

  为了缓解曾国藩的愤懑情绪,章寿麟欺骗曾国藩说:“我军在湘潭获得大胜,中丞大人特差在下前来报喜!”

  对章寿麟的话,曾国藩将信将疑。虽然不再自杀,但他的心情依旧很差。曾国藩的朋友们得知战败的消息,纷纷前来安慰曾国藩。其中,李元度、左宗棠两人对稳住曾国藩的情绪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元度因此赢得了曾国藩的绝对信任。

  第二天,前线果然传来了湘潭大胜的消息。湘江中浮江而下的太平军船只残留物也证实了这一点。曾国藩的心结这才解开,大笑道:“这就是命啊!”

  曾国藩在靖港的败仗与塔齐布、杨载福、彭玉麟等人在湘潭的胜利比起来,很显然前者是微不足道的。事实上,在得知湘潭大败后,驻守靖港的太平军就主动撤退了。虽然是“功”大于过,但曾国藩依旧得向朝廷检讨靖港一战的失败。他拟了一道《靖港战败自请治罪折》,请求朝廷处分他。

  清廷对曾国藩的处罚是革职,但仍命他率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同时,清廷提拔曾国藩的重要嫡系将领塔齐布为湖南提督。这样一来,通过塔齐布,曾国藩掌握了更大的权力。

  曾国藩这次为什么能过关呢?其中的原因除了湘潭大胜抵消了部分罪责外,还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文庆。

  文庆是满洲镶红旗人。当时,一般的满族官员都排斥汉人。文庆与他们不一样。文庆主张破除满汉隔阂,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他说:“要办大事,必须注重汉人。他们都是从民间来的,清楚政策弊端、百姓疾苦。不像我们这些人,一辈子就出京城两三次,什么都不懂。”

  当曾国藩兵败靖港,朝廷一片质疑之声的时候,文庆站出来说:“曾国藩有声望,能杀贼,一定能成就非常之功。”文庆的力保,使曾国藩获得了与太平军继续周旋的机会。战争,还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