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一节 将星陨落:江忠源兵败庐州

第一节 将星陨落:江忠源兵败庐州

书名: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作者名:廖正华本章字数:2745更新时间:2023-12-27 20:19:36

  

  曾国藩编练湘军,抛弃的不仅有绿营,还有团练。江忠源的新宁勇在南昌城下发生分裂后,曾国藩更坚定了抛弃团练的想法。可是,作为湖南团练创始人之一的江忠源却并不认可曾国藩的想法。当曾国藩好心提醒江忠源先把兵练好,然后再去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江忠源一笑置之。

  客观地讲,江忠源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眼光一直很好的他已经看到了湘军崛起对清政府的威胁。江忠源对曾国藩说,这些士兵虽然暂时可以帮助我们镇压太平军,但日后的遣散会是一个大的问题,搞不好就会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日后历史的发展证实了江忠源的先见之明。由被遣散的湘军组成的哥老会,日后成了反清的重要力量。

  不过,江忠源的投鼠忌器显然有点过分了。他反复向曾国藩说,军队的强弱在于将,无论是八旗、绿营,还是湘军,只要将领行,那么军队一定行。历史给了他验证自己理论的机会,当他被清廷催促着前往安徽的时候,他带的主要不是湘军,而是绿营兵。

  大部分楚勇被湖广总督、湖北巡抚留在了武昌,没有随江忠源东进。更为严重的是,江忠源的重要搭档刘长佑此时也因为生病不能随他东进。在之前的蓑衣渡、长沙、南昌诸战中,刘长佑是江忠源的重要助手。他的谋略以及管理能力,是江忠源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缺少了刘长佑的辅助,江忠源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即便是独立支撑,江忠源依旧要赶往远离湖南大本营的安徽。他要做大清的忠臣,以战绩来回报重用他的咸丰皇帝。他想立“功”的心情太过急迫,乃至违背曾国藩所讲的“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的原则,导致自己陷入危险的局面中。

  庐州知府胡元炜给江忠源带来的都是好消息。胡元炜在给江忠源的信中说,庐州城兵马、粮草很多,饷银也很充裕,丢了可惜,希望江忠源能够迅速增援庐州,指挥庐州保卫战。

  胡元炜的信使得江忠源加快了东进的步伐。虽然此时的他已经重病缠身,而且身边只有一两千兵,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庐州赶去。

  就像南昌之战那样,江忠源这次又比太平军先到城中。事情的进展似乎很顺利。然而,当江忠源把庐州城里里外外巡视一遍的时候,他傻眼了。那个胡元炜说的全是谎话!此时的庐州城,缺粮草,缺饷银,兵员也不多,而且大多是新兵,没多少战斗力。

  还没等江忠源完全弄清楚庐州城内的情况,太平军就已经杀到了城下。凭借兵力的优势,太平军很快将庐州城团团围住。由于清军没能及时烧掉城外的民房,太平军得以占据民房作为掩体,向庐州城发起猛烈的攻击。

  这时候的江忠源彻底怒了!他在心里恶狠狠地骂道:这个胡元炜,不仅不抢先烧掉城外的民房,还欺骗我,真是罪不可恕!他想杀掉胡元炜,震慑城中原有的军队,但又怕激起更大的变故,犹豫不决,最终没有下手。江忠源的仁慈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来就是这个胡元炜在关键时候给了江忠源致命的一刀。

  咸丰皇帝知道庐州的重要。如果让太平军占据庐州,当时已经威胁到京津地区的北伐军将获得一个重要的补给站。这样一来,清廷在北线的压力将会更大。守住庐州,就是保卫京津。所以,咸丰皇帝为打赢这一仗下了血本。他从各地调来许多绿营兵,试图保住庐州。但是就像长沙之战那样,清军虽然多,却没有一个掌握全局的前线将领。各路兵马各自为战,总体战斗力不如太平军。

  和清军一样,太平军也想把庐州之战当作一场战略决战来打。大量的太平军被派往庐州城外。由于是统一指挥,太平军的战斗力比清军强,多次击败清军。这样一来,江忠源在庐州城中就陷入了绝境。

  得知江忠源陷入重围后,刘长佑很后悔当初没有带病跟随江忠源。为了解救江忠源,他带领一千多楚勇,从湖北出发前往庐州。与此同时,江忠源的大弟弟江忠濬也率领一千楚勇,从湖南出发前往庐州。

  由于太平军将庐州围得水泄不通,这两路人马到达庐州后不能与城内的清军取得联系。为了尽早支援江忠源,刘长佑、江忠濬叫来江忠源的族弟江忠信,命他率领几十人,怀抱着城内急需的白银,趁夜偷偷地越过太平军营垒,进入城中,告诉江忠源援兵已到。江忠信等人很快完成了任务。江忠源见江忠信勇猛,就把他留在了城中。

  太平军对庐州的总攻开始了。他们引爆了地道中的炸药,将庐州城墙炸塌十余丈。太平军随即一拥而上,守在城墙边的清军士兵当即溃散。

  江忠源有着丰富的对付地道攻城的经验。虽然被清军杀了进来,他依旧不慌不忙,指挥清军一边烧杀冲入城中的太平军,一边抢堵城墙。

  这时候,庐州城的另一面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声。在一片混乱之中,江忠源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至江忠信赶过来告诉他太平军从另一面杀入城中了。

  原来,那个庐州知府胡元炜早就与太平军暗通款曲。他手下的不少士兵早就接受了太平军布置给他们的任务,那就是在太平军攻城的时候,放下绳索,把太平军吊上城去。

  太平军得到这些优质的内应后,制订了一个声东击西的攻城计划。表面上,他们的主攻方向是这一侧,采取的是传统的地道战术,而实际上他们在这一侧的进攻是佯攻,目的是吸引住江忠源的注意力,为他们在另一侧借助内应攻上城墙扫清障碍。

  当身后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越来越近的时候,江忠源知道,庐州城已经不可能守住了。此时,他的脑海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舍弃性命,报效清廷。

  江忠源拔出佩刀,横在脖子里,仰天长叹道:“我征战两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料最终竟是这样的结局!”说完,他将刀靠近脖颈,准备自杀。

  说时迟,那时快。江忠信在一旁看到江忠源自杀,赶紧冲过来,夺掉他手中的刀,吼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哥不要胡来!”

  说完,江忠信背起江忠源,就往城门跑。这时候的江忠源,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虽然被江忠信紧紧卡住,他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反抗。他猛咬江忠信的肩膀以及耳朵,弄得江忠信身上鲜血淋漓。

  最后,江忠信实在痛得不行,只好将江忠源放到地上。江忠源立马站起身来,对江忠信说:“你赶快出去,告诉荫渠(刘长佑,号荫渠)和其他兄弟,替我报仇!”

  说完,江忠源挥舞佩刀,杀向太平军阵中。太平军手持长矛,逼攻江忠源。不一会儿,江忠源就身受十伤,奄奄一息。这时候,他看见前面就是水关桥下的古塘,于是拼尽最后的气力,跳进古塘中。湘军先驱江忠源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庐州被太平军攻克后,刘长佑、江忠濬率领的楚勇并没有离开。之后,他们和其他各路清军一起攻克庐州,了却了江忠源的心愿。

  在湘军的历史上,江忠源就像一颗流星一般,曾经星光闪耀,但很快就走向了败亡。他的失败,带给了湘军将帅们太多的思考。

  曾国藩从江忠源的败亡中总结出了一条重要的教训,那就是打仗只能用自己的将,用自己的兵。其他军队可以协助作战,但为主的一定要是自己的将,自己的兵。像江忠源那样带着一群绿营兵与太平军作战,是不可能胜利的。

  另外,曾国藩还总结出了另外一些教训,比如作战不能急,要先求稳当,后求变化。所以后来,曾国藩面对朝廷操之过急的瞎指挥,敢于反抗。比如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清廷命曾国藩迅速挺进苏州,曾国藩就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