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三节 江忠源的巅峰之战:南昌攻防战

第三节 江忠源的巅峰之战:南昌攻防战

书名: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作者名:廖正华本章字数:5058更新时间:2023-12-27 20:19:36

  

  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真正算得上太平军对手的,只有一个江忠源。在永安,在蓑衣渡,在长沙,江忠源都有机会重创太平军。好在绿营无能,没有让江忠源的阴谋得逞。这令江忠源感到懊恼。不过,在清廷给他加官进爵后,他的愤懑情绪就没有了。清廷每奖赏他一次,他为清廷效力的心情就急迫一分。长沙之战后的一年中,他不断奔波,到处镇压农民起义。

  太平军占领江宁后,发起了西征作战。江西省城南昌成为太平军的进攻目标。江西巡抚张芾并无军事才能,他把守住南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江忠源以及楚勇身上。

  江忠源得知太平军即将进攻南昌后,率领楚勇三昼夜疾驰四百里,在太平军到来的前一天进驻南昌城。负责攻打南昌的太平军将领赖汉英本来想杀南昌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却不料半路杀出个江忠源,破坏了他的好事。

  张芾把江忠源看作是大救星,将军队的指挥权完全交给江忠源,并下令文官知府以下、武官副将以下,必须听从江忠源的指挥。之前,江忠源从没有全权指挥过一场战役。人微言轻是导致他的许多重要谋略落空的重要原因。这一次,他终于掌握了全部指挥权。

  在长沙之战中,罗绕典在太平军未到之前拒绝烧掉南门外的民房,导致清军被动。江忠源吸取了罗绕典的教训,刚到南昌城,就下令焚烧城外的民房、店铺。一时间,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数十里。城外方圆两里,顷刻间就成了一片焦土。江忠源的这一策略给太平军的攻城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在整个南昌攻防战中,太平军都因没有遮盖物,无法迫近南昌城作战。这大大增加了太平军攻城的难度。

  江忠源深知不听指挥是绿营的通病。于是,他把楚勇安排出去,监督其他军队。遇到玩忽职守的,怯战逃跑的,骚扰百姓的,楚勇可将其抓住斩首。江忠源的这一招很管用,南昌城内原本混乱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太平军无法迫近南昌城作战,只得依托江边的船只,在江畔的文孝庙建立据点。当清军来进攻的时候,他们就依托文孝庙反击;当清军退却的时候,他们就回到船上休整。太平军凭借这种战术,以逸待劳,多次击败清军的进攻。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853年7月7日。这一天,江忠源以绿营兵在前,他弟弟江忠济率领的楚勇在后,兵分三路向太平军发起猛攻。为了鼓舞士气,他自己亲自登上城楼督战。

  江忠源的意图并不是正面强攻。事实上,清军在正面的进攻虽然声势浩大,却只是佯攻。江忠源真实的目的是要烧掉停泊在文孝庙附近的太平军船只。在主力队伍兵分三路杀向太平军的时候,他另派一支队伍前往文孝庙烧船。

  正面进攻的清军气势汹汹,直逼太平军营垒。太平军假装不能战,躲在营垒中不出去。清军以为太平军怕了他们,骄气很盛。

  这时候,狂风暴雨突然而至。太平军乘机从营垒中一起杀出,喊声震动沙场。清军没料到太平军有这一手,稍作抵抗就退回城中。

  与此同时,偷袭文孝庙的另一路清军也遭遇了失败。这支队伍平时没怎么参战,不少士兵临阵慌张,将火弹抛掷到自家队伍中,烧了自己人,秩序大乱。这样一来,行动也就失败了。

  清军无法拿下文孝庙,太平军无法迫近南昌城作战,南昌攻防战因此陷入了焦灼状态。双方的较量变成了地道战术与反地道战术的交锋。

  江忠源在长期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总结和掌握了一套预防和破坏地道攻城的办法。这些办法包括月城法、开壕法、瓮听法等。

  所谓月城法,就是加筑月城,以防城墙被轰塌后太平军直接冲入城中。所谓开壕法,就是挖掘壕沟,截断地道。所谓瓮听法,就是在城根处挖洞放入瓮,使人坐其中,通过声音判断太平军在何处挖掘地道,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破坏太平军的地道。

  江忠源的这些办法行之有效,太平军挖掘的地道受到很大破坏。另外,江忠源还收买变节分子,获取地道信息,从而破坏地道。

  江忠源的办法虽多,但也不能做到万无一失。少数太平军挖掘的地道最后成功引爆并轰塌城墙,对江忠源的城防体系构成了致命威胁。

  最严重的一次情况发生在7月28日。这天,太平军的一处地道成功引爆,将南昌城轰塌六七丈。江忠济等人急忙派兵勇前去堵塞。这时候,附近的太平军另一处地道也引爆了,刚刚前去堵塞缺口的清军兵勇被炸得血肉横飞。

  太平军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纷纷来到城下,发起了总攻击。清军兵勇奋力抵抗。当时,南风很大,爆炸引起的烟雾往城内吹,清军很难受。太平军乘势登上城墙,清军吓得不敢抵抗掉头就跑。

  眼看太平军就要攻入南昌城中,江忠源的楚勇精锐部队杀了过来,与城上的太平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这时候,风向转变,太平军的后继部队被烟雾迷住了眼睛,没能及时赶上。楚勇乘机冲下城墙,对太平军发起猛攻。

  清军的增援部队陆续赶来,在兵力上对太平军形成了绝对优势。太平军以寡敌众,伤亡很大,被迫撤出战斗。

  在整个南昌攻防战中,江忠源无时无刻不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除了对付太平军外,他还得对抗来自内部的分裂势力。这比对付太平军更加麻烦。九江镇总兵马济美就是这么个专搞分裂的家伙,给江忠源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江忠源知道太平军的厉害,因而始终采取坚壁固守的防御战术,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很少主动出击太平军。马济美对此很不满。他认为太平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主动出击几次就能将他们彻底击垮。他多次请求江忠源主动出击,遭到江忠源、张芾的反对,愤愤不平。

  7月28日清军与太平军大战一场后,马济美觉得这一仗清军打得窝囊,扬言要报仇雪恨。第二天,他找到江忠源,请求楚勇配合他的军队,共同出击太平军。江忠源的幕僚怕马济美发生不测,建议江忠源派楚勇出击,但江忠源的答复只有四个字:坚守勿出。

  马济美得知江忠源不愿出击后,非常恼怒,骑上一匹快马,冲入太平军阵中。他手下的兵勇知道太平军的厉害,不敢跟随前往。只有他的儿子马丙南一人前往营救。父子俩很快陷入重围。

  激战片刻,马济美被太平军的长矛刺穿胸部,落马阵亡。马丙南也同时被太平军斩杀。马济美的阵亡告诉世人一个简单的道理:情商比能力更重要,一味蛮干,只会害人害己。

  击斩马济美是太平军在南昌攻防战中取得的重大胜利。清军这边,自马济美阵亡后,大家普遍认识到了江忠源的正确。从此以后,质疑江忠源的声音几乎不存在了。江忠源办事也就方便了许多。

  虽然多次击败太平军的进攻,但形势对江忠源来说,依旧严峻。他不得不四处请求援兵。正因为他的一纸请援书,引出了一支重要的部队,那就是湘乡勇。

  湘乡勇也就是湘乡团练,其主要领导人除了之前已经讲到过的李续宾外,还有罗泽南、王錱二人。

  罗泽南是湘乡的意见领袖,弟子很多,影响力很大。湘军中的许多名将都是罗泽南的弟子,包括李续宾、王錱、李续宜、曾国荃、杨昌濬等人。历史上有一种说法:中兴将相,十九出湖湘;湖湘将帅,十九出湘乡;湘乡名将,十九出罗山。罗山就是罗泽南的号,指代的就是罗泽南。所以,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湘军名将绝大部分都是罗泽南的弟子。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是罗泽南对湘军集团的第一个大贡献。

  和李续宾一样,王錱也是罗泽南门下最优秀的弟子之一。不过,王錱的性格与李续宾完全不同。王錱热情奔放,擅长演讲,鼓动听众情绪的能力特别强。

  王錱喜欢说大话。他七岁的时候,乡里有人考中了举人。王錱的父亲问他:“你羡慕吗?”王錱回答说:“羡慕。但是科举功名不可强求,得失不足挂怀。我的愿望是:造福天下百姓!”同样的大话,王錱还说过不少,其中有一句很经典:人生一息尚存,即当以天下万世为念。喜欢说大话,一方面反映出王錱志向高远,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不够务实的缺点。

  罗泽南、李续宾、王錱等人编练的湘乡勇,与绿营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军纪严明。湘乡勇编练初期,李续宾即请湘乡知县出告示曰:如有不遵号令约束,造谣惑众,奸淫掳掠,泄露军情,损坏人民房屋、坟墓及身体,犯此者死。如有聚众赌博,吸食鸦片,遗失器械,喧哗斗殴,犯此者杖革。如有点名无故不到,操练不勤,出入不告,吹弹歌唱,争先恐后,犯此这责罚。这些铁的纪律得到了认真的执行,所以湘乡勇以及由湘乡勇分化出去的各路湘军部队,一直是湘军当中军纪最严明的。

  第二,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这主要是罗泽南的贡献。罗泽南未从军之前就是到处布道的先生,从军后他就把讲堂搬到了军队中。每次技艺操练结束之前,罗泽南都要对士兵反复陈说忠君爱国、礼义廉耻等思想。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作:白天打仗,夜里讲学;上马杀贼,下马读书。正是这种不遗余力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湘乡勇以及由它分化而来的各路湘军部队有了自己的灵魂。这是罗泽南对湘军集团的第二个大贡献。

  第三,兵归将选,兵为将有。湘乡勇的组建,从一开始就不自觉地遵循一个原则:兵归将选,兵为将有。兵归将选,就是由营官组阁,一朝天子一朝臣。给你几百人的编制,你愿意要谁就要谁。营官自己选择的哨长和什长,自然都会绝对服从他的命令,把他当成自己的父兄,这就是兵归将有。

  第四,以静制动的战略战术思想。这也是罗泽南的贡献。罗泽南非常喜欢《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句,以及《左传》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句,将其升华为以静制动的战略思想。罗泽南日后镇压太平军经常使用的办法是:开始假装不能战,使太平军懈怠,然后突然杀出。这就是以静制动的战术。这是罗泽南对湘军集团的第三个贡献。

  湘乡勇的这些特色后来被曾国藩吸收改进,从而有了日后纵横天下的湘军。由湘乡勇分化出来的各路军队,是日后湘军的基础力量。曾胡系湘军以及左系湘军的骨干力量,都是从湘乡勇分化出来的。在收复新疆一战中充当主力的刘锦棠所部湘军以及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李光久所部湘军,都是从湘乡勇发展而来的。没有湘乡勇,就没有湘军,这是不争的事实。

  时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帮办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准备派出湘乡勇前往南昌,助江忠源一臂之力。湘乡勇因此由湘乡来到了长沙,屯驻在城南书院。由于穿着破烂,湘乡勇遭到了不少人的耻笑。湖南巡抚骆秉章也觉得湘乡勇的装备太寒掺,准备发给他们衣甲。

  李续宾反对骆秉章的做法,他说:“敌军轻装上阵,不用防护,所以战斗力强。湘乡勇与之争斗,也应该穿短衣,踏草鞋,才能致胜。加上防护,士兵容易滋生胆怯心理,反而会打败仗。”湘军不用防护,拼命冲锋的风气,从李续宾这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当初,江忠源的楚勇去广西,因穿着破烂,被绿营耻笑。现在,湘乡勇在长沙又遇到了同样的事情。看来,以貌取人是世人的通病。楚勇用战绩折服了绿营,而湘乡勇,也即将用战绩,令那些看不起湘乡勇的官员们刮目相看。

  湘乡勇来到南昌后不久就遇上了战斗。清军兵分四路进攻太平军。罗泽南率领湘乡勇担任主攻,另外两路在旁边协助,还有一路趁机偷袭。

  战斗打响后,罗泽南奋勇当先,督率湘乡勇扑向太平军营垒,喊杀声震动沙场。湘乡勇人人激奋,奋力作战。

  就在湘乡勇即将取胜的时候,太平军派出一路奇兵迂回袭击清军背后,导致清军阵脚大乱。其他三路清军先后溃逃,只剩下湘乡勇还在孤军奋战。在战斗中,罗泽南的多名弟子丧生。

  罗泽南见已经没有了取胜的希望,率领湘乡勇撤出战场。湘乡勇出省的第一次战斗以失败告终。虽然如此,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风貌,还是令人眼前一亮。曾国藩在得知湘乡勇的战斗情况后,即料定湘乡勇日后必能成功。

  清军增援南昌的队伍陆续到来,使太平军意识到,他们已经不可能攻克南昌。于是,他们选择了退兵。南昌攻防战以清军的胜利告终。

  在南昌攻防战之前,太平军纵横长江两岸,没有人能阻挡他们。这次,江忠源让他们碰了一个大钉子。作为南昌获胜的最关键人物,江忠源在清廷眼中的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他的威望也达到了一生中的最高峰。

  俗话说,盛极必衰。就在南昌攻防战结束后不久,发生了一件看似很小但后来却改变了江忠源命运的事情。

  事情出在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济身上。江忠济英勇善战,对江忠源的帮助很大。但这个人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贪财。

  南昌攻防战结束后,江西省犒赏楚勇两万两银子,江忠济将这笔银子全部收入私囊,不分给士兵们。士兵们得知这件事后,愤愤不平,图谋杀掉江忠济。江忠源得知后,赶紧将江忠济打发回新宁,以抚慰楚勇。可是,经过这一番事变后,楚勇对江忠源失去了信心。他们希望刘长佑接替江忠源出任楚勇领袖。

  江忠源得知士兵们的想法后,命刘长佑竖立“刘”字旗,让愿意跟随刘长佑的楚勇站到“刘”字旗下。刘长佑一向尊重江忠源,他不想搞分裂,但形势的发展已经不容他推辞了。就这样,刘长佑自立一军。楚勇一分为二,从此走向衰落。

  江忠源之所以能够在蓑衣渡、长沙、南昌等战斗中取得不错的战绩,靠的是刘长佑、江忠济。刘长佑擅长管理,江忠济勇猛善战,是江忠源的左膀右臂。现在江忠济被迫回家,刘长佑因士兵的推戴另立门户,江忠源身边的能人越来越少了。这为他日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