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年谱
书名: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作者名:廖正华本章字数:6299更新时间:2024-12-27 17:51:59
嘉庆十六年(1811)
11月26日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乳名宽一。
嘉庆二十五年(1820)
是年,弟曾国潢生。
道光二年(1822)
是年,弟曾国华生。
道光四年(1824)
是年,弟曾国荃生。
道光六年(1826)
是年,曾国藩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道光八年(1828)
是年,弟曾国葆(后改名曾贞幹)生。
道光十年(1830)
是年,曾国藩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道光十三年(1833)
秋,曾国藩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道光十四年(1834)
春,曾国藩入长沙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
道光十五年(1835)
4月曾国藩会试落第,留京住长沙会馆读书。
道光十六年(1836)
春,曾国藩恩科会试再次落第,离京返家。
道光十八年(1838)
是年,曾国藩参加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殿试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一等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回家。
道光三十九年(1839)
12月长子曾纪泽生。曾国藩离家起程赴京。
道光二十年(1840)
5月庶吉士散馆,曾国藩列二等第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6月21日英国海军司令伯麦率舰船四十八艘、士兵四千余人到达澳门。鸦片战争爆发。
道光二十二年(1842)
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光二十三年(1843)
1月魏源《海国图志》五十卷撰成。该书对中国日后的洋务运动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光二十七年(1847)
7月曾国藩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道光二十八年(1848)
3月次子曾纪鸿生。
道光二十九年(1849)
2月曾国藩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兼署兵部右侍郎。
11月27日李沅发率众起义,戕官毁署,占领新宁县城。
道光三十年(1850)
2月25日道光帝驾崩。
4月曾国藩上《应诏陈言疏》,揭露官场萎靡风气。
6月15日李沅发受伤被擒。纵横湘、桂、黔三省,坚持长达半年之久的李沅发起义失败。
是年,曾国藩兼署工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
咸丰元年(1851)
1月11日洪秀全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
5月曾国藩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读后,怒掷于地。
是年,曾国藩兼署刑部左侍郎。
咸丰二年(1852)
1月曾国藩上《备陈民间疾苦疏》。
7月28日清廷命曾国藩充江西乡试正考官。
9月8日曾国藩行抵安徽太湖县境小池驿,闻母丧讯,改假渡江西上奔丧。
10月6日曾国藩经武昌、岳州抵湘乡家中。
是年曾国藩兼署吏部左侍郎。
咸丰三年(1853)
1月8日咸丰帝令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
1月12日太平军攻克武昌城,湖北巡抚常大淳自尽。
1月29日曾国藩自湘乡行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筹划“堵剿”太平军事宜。
1月30日曾国藩上奏称省城兵力单薄,不足御敌,拟于省城立一大团,就各县曾经训练之乡民,招募来省,实力操练。
3月20日太平军攻克江宁。
9月15日曾国藩具奏,言湖南衡、永、郴、桂各属数月以来巨案迭出,拟即日移驻衡州,就近调遣。
9月16日曾国藩由长沙起行,绕道湘乡,抵家省亲。
9月29日曾国藩抵达衡州。
11月曾国藩于衡州仿造之冲簰,试之水面,钝滞难用,乃买民船,改造炮船。
咸丰四年(1854)
1月8日罗泽南率二营湘勇抵衡州,曾国藩与之商榷兵事,更定陆军营制,以五百人为一营,营四哨,每哨八队,亲兵哨六队,火器刀矛各居其半。自此湘勇转战各省,悉以所定规制行之。
1月14日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尽。
2月12日太平军在堵城大败清军,湖广总督吴文镕自杀。
2月25日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督湘军水师、陆师计一万七千余人,自衡州起程,会师于湘潭。水路以褚汝航为各营总统,陆师以塔齐布为诸将先锋。
4月7日太平军败曾国藩湘军,再占岳州,王錱等南退。
4月28日曾国藩自督战船四十号,陆勇八百,合乡团攻靖港太平军,水陆俱败。曾国藩羞愧投水自杀,左右援救以出。湘军褚汝航、杨载福(后改名杨岳斌)等水军战于湘潭获胜。
7月7日湘军经整顿后启程北伐。
7月25日湘军进占岳州,太平军退守城陵矶。
8月8日曾国藩率军行抵岳州。
8月9日太平军败湘军于城陵矶,湘军水师将领褚汝航、夏銮、陈辉龙等阵亡。
8月11日太平军与湘军再战于城陵矶,大败,名将曾天养阵亡。
8月25日湘军水陆环攻城陵矶,太平军作战不利,退向武汉。
10月14日湘军攻克武昌,太平军东退。
10月26日以攻陷武昌、汉阳,清廷赏曾国藩二品顶戴,署湖北巡抚。
11月2日以曾国藩辞任,清廷改授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另授陶恩培为湖北巡抚。
11月23日湘军罗泽南部攻下半壁山,太平军败退北岸田家镇。
12月2日湘军水师杨载福、彭玉麟等分四队攻田家镇,太平军船只被焚四千余艘,被俘约五百余艘。
12月3日太平军自焚营垒,弃田家镇,东退黄梅。
咸丰五年(1855)
1月29日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战船一百二十余艘猛攻梅家洲,深入鄱阳湖。太平军断其归路。自此,湘军水师被肢解,遂有外江、内湖之分。
2月11日太平军以小艇夜袭湘军外江水师,焚其战船十余艘,俘曾国藩座船拖罟。曾国藩投江遇救,走罗泽南陆营。
4月3日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陶恩培自杀。
8月30日湘军名将塔齐布病逝。
9月4日湘军内湖水师进犯湖口,统领萧捷三中炮阵亡。
9月6日曾国藩自九江回驻南康水营,札调彭玉麟来江西督领内湖水师。
咸丰六年(1856)
3月24日太平军大败湘军周凤山部于江西樟树镇。
4月4日太平军攻占江西建昌府城。时太平军占江西半数以上州县,曾国藩困守南昌。
4月12日罗泽南伤重逝于武昌军中,李续宾总领其军。
9月2日凌晨,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杀东王杨秀清及其部署、家眷等,天京变乱起。
10月23日英军攻陷广州外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2月19日湘军攻陷武昌,太平军东退。
咸丰七年(1857)
3月16日曾国藩自江西回籍奔父丧。
6月2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不满天王猜忌,自天京出走。
8月8日清廷允曾国藩请,开兵部侍郎之缺在籍守制。
10月26日湘军攻陷江西湖口,外江、内湖水师会合。
咸丰八年(1858)
5月19日湘军攻陷九江府城。
7月1日清廷命曾国藩驰赴浙江办理军务。
7月3日清廷批准《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列强势力开始深入长江。
7月22日曾国藩自湘乡抵长沙,与湖南巡抚骆秉章及左宗棠筹商军务。
8月3日曾国藩抵武昌,与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筹商军务。
8月18日清廷命曾国藩以援浙之师由江西铅山赴闽“援剿”。
9月21日曾国荃率部攻陷江西吉安府城。至此,太平军所占江西各郡县全失。
11月25日李秀成军抵安徽三河镇,合陈玉成军大败湘军,李续宾自尽,曾国华等六千余人皆战亡。
咸丰九年(1859)
1月13日李鸿章至江西建昌,入曾国藩幕。
2月曾国藩作《圣哲画像记》。
6月21日清廷诏命曾国藩统兵赴四川夔州扼守,防止石达开由湘入川。
9月9日以宝庆解围,清廷命曾国藩暂驻湖口,俟湖南定后合军援皖。
9月19日曾国藩抵武昌,晤湖广总督官文,决定援皖。
11月11日官文、曾国藩、胡林翼等会奏四路攻皖之策,分由曾国藩、多隆阿、胡林翼、李续宜统之。
12月6日曾国藩军进驻安徽宿松县。
咸丰十年(1860)
2月17日多隆阿、鲍超率部大败太平军陈玉成部于安徽潜山小池驿,占太湖。19日占潜山。
5月6日李秀成、陈玉成率部击溃江南大营,和春、张国梁败退镇江。
5月曾国藩辑录《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六卷,“取精用宏”,“尽抡四部精要”。
6月8日清廷赏曾国藩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命统率所部兵勇,径赴苏州,以保东南大局。
6月9日从曾国藩奏请,清廷命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曾国藩军务。
7月3日曾国藩自率马步万余人自宿松渡江。28日,进驻祁门。
8月10日清廷实授曾国藩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大江南北诸军均归节制。
9月21日英法联军在八里桥与清军激战,僧格林沁败退,胜保受枪伤。
10月9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部击败湘军李元度部,攻克安徽徽州府。
10月13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
10月28日清廷批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2月1日李秀成统军由皖南羊栈岭攻入黟县,祁门曾国藩营大震。3日,李秀成由羊栈岭退出。
12月23日黄文金分兵攻占江西浮梁,曾国藩三面受敌,仅留下景德镇一线。
咸丰十一年(1861年)
2月18日鲍超、左宗棠率部败太平军于景德镇,黄文金负重伤。
4月9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部攻占景德镇。次日左宗棠败遁乐平,祁门曾国藩粮路断绝。
4月14日曾国藩率部攻打徽州,失败。
4月16日太平军李世贤部退出景德镇。
4月19日曾国藩率部再次攻打徽州。21日,被太平军击败。
5月10日曾国藩自祁门移扎东流,就近调度安庆围军。
6月1日太平军悍将刘玱林弃垒东走,被湘军俘杀。
6月20日太平军全部退出徽州,前往浙江。
8月22日咸丰帝驾崩。
9月5日曾国荃率部攻陷安庆。
9月29日以安庆克复,清廷加官文、胡林翼太子太保,曾国藩太子少保,曾国荃布政使衔以按察使记名。
11月2日两宫太后及恭亲王奕发动政变,免除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赞襄政务王大臣职。
11月20日诏命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并专饬太常寺卿左宗棠赴浙江,浙省提督以下各官均归调遣。
12月3日安庆内军械所成立,曾国藩至子弹局、火药局察看。
同治元年(1862)
1月30日清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
4月8日李鸿章督率淮军抵达上海。
5月18日曾国荃、彭玉麟率部攻陷安徽太平府。
5月30日湘军彭玉麟水师进泊江宁护城河口,曾国荃率湘军扎营雨花台。
6月4日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河南延津遭杀害。
9月14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统军自苏州回援天京。
10月22日李秀成军猛攻天京围敌,伤曾国荃面颊。
11月26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围攻曾国荃雨花台大营四十五日未破,撤围分趋苏州、秣陵关。
是年底,华蘅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同治二年(1863)
1月7日曾贞幹病逝军中。
1月28日安庆内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艘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
6月25日鲍超、彭玉麟、杨岳斌水陆各军攻占浦口、江浦。
6月30日湘军水陆各军攻陷九洑洲。
9月容闳抵安庆,与曾国藩商办机器局。
11月17日彭玉麟、鲍超水陆各军攻占高淳县东坝镇。至此,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所有物资补给通道全部被切断。
12月3日曾国藩委派容闳出洋购买机器。
12月4日李鸿章督率淮军攻克苏州。
同治三年(1864)
4月1日左宗棠督率楚军攻陷杭州。
6月1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在天京病逝。
7月19日湘军攻克江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月28日曾国藩自安庆抵江宁。
8月1日以克复江宁省城,清廷赏加两江总督曾国藩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浙江巡抚曾国荃太子少保衔,一等伯爵;湖广总督官文赐封一等伯爵;江苏巡抚李鸿章赐封一等伯爵;陕甘总督杨岳斌、兵部侍郎彭玉麟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赏加太子少保衔;四川总督骆秉章、浙江提督鲍超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8月15日曾国藩奏准裁撤湘军。
10月30日曾国荃因伤病未愈,请疾返湖南乡里。
12月曾国藩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同治四年(1865)
5月18日僧格林沁率部追击捻军,遇伏被杀。
5月23日清廷以僧格林沁战亡,诏命曾国藩赴山东督师剿捻,以李鸿章暂署两江总督。
5月28日诏命钦差大臣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所有三省旗、绿各营及地方文武员弁,均归节制。以李鸿章署两江总督。
6月18日曾国藩由江宁启行,北上督师。
6月曾国藩主持整理《王船山遗书》完稿,共三百二十卷,交金陵书局出版。
10月曾国藩将金陵制造局迁往上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再加上容闳购回的百余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
同治五年(1866)
2月18日官文、曾国藩、李鸿章、彭玉麟奏长江水师事宜三十条,营制二十四条。提督拟由芜湖改驻太平府,于岳州设行署,另设岳州、汉阳、湖口、瓜洲四镇总兵。
3月12日清廷以曾国荃为湖北巡抚。
11月19日曾国藩以病难速痊及“剿捻”无效,奏请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缺,并请另简钦差大臣接办军务,注销一等侯爵袭职。
11月26日上谕:李鸿章暂署钦差大臣,湘、淮各军均归节制。曾国藩赏假一月,在营调理,自请暂行注销封爵,著毋庸议。
12月7日清廷命曾国藩回两江总督任,授江苏巡抚李鸿章钦差大臣,专办剿捻军事。
12月28日湖北巡抚曾国荃奏参湖广总督官文。清廷命将官文撤任,听候查办。
同治六年(1867)
1月14日清廷不准曾国藩请开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缺;谕旨称:当体仰朝廷之意,为国分忧,岂可稍涉疑虑、固执己见,著克期回任。
4月10日曾国藩自徐州回抵江宁。
5月曾国藩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往高昌庙,征地扩建,规制大增。
6月10日清廷诏命曾国藩为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任。
6月22日以堵御无方,清廷命将湖北巡抚曾国荃摘取顶戴,交部议处。
6月清廷命曾国藩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12月5日曾国荃卸湖北巡抚篆,起程回籍。
12月18日曾国藩奏,请觐、遣使、开矿可行,内地设栈、内河驶轮、铁路、电线不可行。
同治七年(1868)
1月5日东捻军首领赖文光被擒,东捻军失败。
3月28日曾国藩会同彭玉麟、李鸿章等奏,拟补长江水师各缺,并续议长江水师未尽事宜十条。
4月清廷改授曾国藩为武英殿大学士。
5月31日曾国藩至上海查阅洋炮轮船工程。
8月16日刘铭传等大败西捻军,捻军起义至此失败。
9月6日清廷调曾国藩为直隶总督,任马新贻为两江总督。
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国藩登船试航,取名“恬吉”。
11月1日曾国藩核定外洋水师章程。曾国藩奏陈筹办上海机器局及添设翻译馆情形。
同治八年(1869)
2月27日曾国藩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
3月14日曾国藩在保定接直隶总督任。
6月曾国藩奏请按照湘军制度改造直隶练军。
10月28日清廷允曾国藩拨款疏浚永定河并加拨长芦运库银二万余两备修防。
同治十年(1870)
4月曾国藩肝病日重,右眼完全失明。
6月21日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往崇厚衙门,开枪击毙天津知县随从。民众殴毙丰大业及秘书西蒙,焚法国教堂、育婴堂、英美讲书堂,殴毙法国、俄国、英国等国教士、商人多名。
6月23日清廷诏命曾国藩赴天津与崇厚持平办理天津教案。
6月27日曾国藩奏,天津教案当委曲求全,立意不与开衅。
7月4日曾国藩由保定赴天津办理教案。
7月12日清廷命曾国藩布置海口。命彭玉麟整顿长江水师备战。
7月14日曾国藩咨复总署,力辩洋人挖眼剖心之诬。
7月25日清廷调东蒙古及吉、黑马队三千名赴古北口驻扎。命刘铭传统带铭军兼程赴直,以备缓急。
7月26日曾国藩奏,津案以善全和局,以后仍当坚持一心,曲全邻好。兵端决不可自我而开,以为保民之道;时时设备,以为立国之本。以曾国藩患病,清廷命江苏巡抚丁日昌星速赴津协办教案。命李鸿章带同郭松林军迅速北上。
8月22日张文祥刺伤两江总督马新贻。次日,马新贻卒。
8月29日清廷调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以李瀚章为湖广总督。
9月18日曾国藩等定津案人犯十五人正法,二十一人军流。
10月9日曾国藩等定津案第二批人犯五人正法,四人发配。
10月10日曾国藩据江苏巡抚丁日昌等议,奏请选派子弟赴泰西军政、船政学院学习。
11月3日曾国藩六十大寿,御赐“勋高柱石”匾额。
11月12日曾国藩抵江宁,接任两江总督。
12月28日清廷以曾国藩为办理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同治十年(1871)
3月9日曾国藩奏,与日本立约,不可有利益均沾之词。
6月26日曾国藩、李鸿章联名致书总署,论派幼童出洋学习之重要。
9月3日曾国藩上幼童赴洋学习章程折到京,15日奉旨依议。
11月23日曾国藩在吴淞口阅轮船新阵。
同治十一年(1872)
2月27日曾国藩领衔上奏,促请“派遣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
3月5日李鸿章函请曾国藩筹议轮船招商事宜。
3月12日午后,曾国藩至官署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之症,由曾纪泽扶掖回到书房,端坐三刻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3月清廷闻曾国藩哀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