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书名:蒋介石的青年时期作者名:林和平本章字数:4657更新时间:2024-12-27 17:51:48
1924年1月16日蒋介石回到广州向孙中山复命。此时,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已经换成革命经验丰富并极具个人魅力的鲍罗廷,在广州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准备建立黄埔军校。
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姗姗来迟颇为不满,轻声责怪道:“你去年就回到上海,怎么现在才来广州?”
“去年12月16日,是我母亲的六旬冥诞。我给母亲修的慈庵也已完工,便先回溪口为母亲做了冥寿,再到慈庵祭拜。所以拖到现在才来复命。”
孙中山一想,蒋介石是个孝子,先回家乡祭母,似乎也无可厚非,便不再计较这些,转而问起:“你寄来的《游俄报告书》我看了,说说你的收获。”
对孙中山的问题,蒋介石已经反复琢磨了好几个月,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略一思索道:“这次赴俄考察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从我眼见耳闻,苏俄革命的确取得了非常卓著之成功,这有赖于他们坚实的党组织和红军,而他们愿意援助我们改造党务,组建军校,这对我们将大有裨益。不过,我此行也可觉察到俄人之不可信任。”
听到这里,孙中山微微皱了皱眉头。蒋介石的多疑和任性,他早已领教过,今天不知又会有什么鲁莽和不负责任的想法。
尽管蒋介石已经从孙中山的脸上读出了不愿意的听的意思,但他还是忍不住说:“俄人对总理所提在西北建立军事基地的建议,坚决予以拒绝。我担心这是因为他们有觊觎蒙古的野心。俄人狡诈,日人强横,我中华北方领土实在堪忧。”
“还有什么?”孙中山尽量耐心地问。
“我在俄京时,常听留俄学生罔顾事实,指责总理身边为‘忠臣多而同志少’,对总理与我党之艰辛事业多有轻慢,且俄人趁我等考察期间,多次诱我加入共产国际,意图分化我党,其可谓居心叵测,用心不善。介石以为,我党固然需要俄人援助,但仅可利用其援助并以红军模式办校建军,不可联俄联共。”
孙中山闻言,不置可否地叹了口气。一阵沉默之后,孙中山说道:“介石,你未免顾虑过甚了!”
孙中山的这句话一锤定音,蒋介石也不好再说什么。孙中山清楚,蒋介石的确是为国民党的利益在考虑,但实际上却无可行性。一直以来,孙中山筹款的主要途径是海外华侨,后来取得了广东后,则主要以广东的税收支付军队和政府开支。可战事一天天扩大,庞大的军费象无底洞一样将整个广东的税收都耗费得干干净净,而广大的百姓已经不堪重负。此时,北洋的吴佩孚有英国人撑腰,日本人跟张作霖勾勾搭搭图谋东北,美国人也不支持南方革命政府。放眼全球,愿意支持国民党革命大业的就只有苏俄和共产国际,而苏俄支援国民党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联俄联共”。怎么可能只拿人家的钱,却不答应人家的条件呢?
并且,在鲍罗廷的影响下,孙中山已经认识到了国民党在组织上的根本问题,那就是全靠他的个人威望在维系着全党,这是很危险的。无法想象,国民党如果离开的孙中山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孙中山曾对蒋介石说过,“政治上行进靠不住,军事上也不可依托,唯有党务上可以取得成就”。此时孙中山已下定决心要“联俄联共”,还委任鲍罗廷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改组国民党。
1923年的1月20日,是国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国民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还通过了同意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共青团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这次会议,还选举了李大钊、谭平山、瞿秋白、张国焘、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进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担任中央委员或者是候补中央委员。
怀抱极大期望的蒋介石落空了,国民党的中央系统没有他的位置。孙中山给他安排的职务是担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对这个安排,蒋介石心里颇有微词。
“许崇智都进中央了,怎么偏偏就我没有?”
要说蒋介石怎么这么看重这次会议,那可是有原因的。所有人心里都明白,经过改组的国民党,将效法苏俄实行党领导军队的最高原则。如果在党内没有职务,则在军队内部也说不起话。蒋介石的两个好兄弟张静江和戴季陶都被选举为中央委员,而他还在党的核心决策圈外。从会议结果看,在孙中山心里,许崇智的位置还是要远高于蒋介石。对这点,蒋介石尤其不满意。可他也没办法,许崇智资格老,战功卓著,一直就比他职务高。人家进入中央成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蒋介石还敏锐地看到汪精卫的实际地位正在上升。以前汪精卫从未掌握过实权,仅仅担任孙中山的助手,从事些党务和理论工作。但一大一开,党的地位迅速提高,权力迅速向党中央执委集中。汪精卫和鲍罗廷等人的关系不错,在进入中央执委会成为中央委员后,俨然已成为国民党左派的领袖。当然,这个时候蒋介石还没想到,将来他会与汪精卫争夺最高权力。因为现在的蒋介石,根本没有实力去挑战元老级别的汪精卫。
埋怨归埋怨,蒋介石还是走马上任开始筹备后来闻名于世的黄埔军校。军校地址选在珠江口的黄埔岛上,利用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作校舍。
但蒋介石很快发现,他所领导的筹备委员会除了破败的旧校舍外,几乎一无所有。据鲍罗廷估计,如果按照苏联红军的建制每个营由三个连组成,则办校经费是每月15000—20000美元。可是,共产国际所承诺的200万金卢布的援助一拖再拖,迟迟无法到位。现在军校已经开办在即,又听到援助资金再次“予以推迟”的消息。
其他学校有黑板粉笔就可以开课,可军校不同,那得有枪有炮才能开办。苏俄的援助不到位,军火和经费自然也无从着落。这让蒋介石心急如焚。
唯一可以着手进行的就是招收学员,但也是困难重重。蒋介石在与王柏龄、邓演达等人商议后,决定第一期学员招收324名,分别委托各省的一大代表回去后秘密介绍,以免当地军阀阻拦。
可是上哪去弄枪呢?
其实广州城里是有枪的,而且还有一家叫做石井的大型兵工厂。不过,兵工厂却有两条恶狗守着。蒋介石想弄到枪,不下点功夫是不行的。
2月15日这天,广州城风和日丽,多少已有点早春的味道。蒋介石换上一身戎装,拉上邓演达一起去石井兵工厂视察。
石井兵工厂位于广州北郊石井村,前身为清朝光绪年间创办的广州机器局。可生产毛瑟、马梯尼、士乃得、云者士得4种枪弹,日产量为8000颗。该厂从光绪三十四年开始仿制丹麦式8厘米轻机关枪。到1921年,兵工厂已经可以生产七九口径的机关枪,定名“七九”式旱机关枪。虽然石井兵工厂自身技术力量不行,但怎么说也能造些枪械出来,这已经足够装备军校学员了。蒋介石此行,就是要摸摸兵工厂的底。
一见蒋介石和邓演达,兵工厂厂长马超俊颇感意外。以前厂里所有的枪械一旦造好,都是滇、桂两军的人直接拉走,从没有其他的军人来过问。
“马厂长,一直久闻大名啊,”蒋介石倒不生分,对马超俊很是热情,“我们还都是一支部队出来的呢!”
这话说得马超俊是一头雾水,但也不便反驳,只得支吾着点头称是。
一看马超俊的表情,蒋介石心知他不明就里,便笑着解释道:“马厂长原本跟着居正先生在中华革命军里任职,出生入死讨伐袁逆。民国五年那会,袁世凯一命呜呼,超俊兄便转赴北平筹设航空学校,为我民国航空事业多方奔走。其忠诚之心,日月可鉴。可惜,愚弟我是那年8月才到山东就职于中华革命军,否则定能与超俊兄共赴国难。”
蒋介石这几句话,说得马超俊很是高兴。他这么多年来为革命出生入死,从辛亥革命一直到与陈炯明作战,几乎经历了所有的革命战争,因为他有技术专长,所以才被委派为兵工厂厂长。
“介石兄不必过谦。不知今天来有何贵干?”马超俊问道。
“兄弟我有一事相求。”
“直说无妨。”
“我受总理委托,筹建陆军军官学校。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兄弟我手头没枪,这个军校怎么建得起来?”蒋介石两手一摊,面露难色。
马超俊一听,脸上立即露出愠色。他略一思忖,对蒋介石说:“我们厂里的枪一下线,就被杨希闵(滇军)和刘震寰(桂军)的人拉走,总理批给你们的300条枪也被他们领走,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他们领走300条枪,才发给我们几十条枪,这只够学校卫兵们用的。超俊兄,请务必帮兄弟想想办法,眼看开学在即,这些学员都是革命事业未来的精英,绝不能让他们赤手空拳去奔赴沙场啊!”
看蒋介石说得情真意切,邓演达在一旁也是晓之以情,马超俊一咬牙便答应给学校弄500条枪,但要求事情得做得滴水不漏,尤其不能让滇桂两派的人得到风声。蒋介石一听,和邓演达相视一笑,知道这下枪的事算有了眉目。
可还有件事更让蒋介石头疼,那就是办学校所需的经费。
黄埔军校的党代表是廖仲恺,一直在四处张罗,为学校筹措经费。由于苏俄援助资金迟迟不来,弄得廖仲恺不得不四处借钱,经常弄到深更半夜才能回家。有一次,廖仲恺直到凌晨四点才回家,他满腔愤懑地对夫人何香凝说:“我晚上在杨希闵家,等他吸完了大烟才拿到这几千元钱”。当时筹措经费的艰难可见一斑。
而广东的财政大权的一大支柱是禁烟所得税款,由禁烟都督杨西岩把持着。蒋介石对此人是深恶痛绝,不断地要求孙中山将其罢免,并斥责其为“市侩垄断财权”。另一个让蒋介石不满是担任广州市政厅长的孙科。每次蒋介石去要办校经费,这两人总象打发叫花子一样,实在推不过才塞个三瓜两枣的,弄得蒋介石每去一次,心里就更恨一些。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此二人,广州军政府每日要开支,军队也要发饷,和陈炯明的残余部队还在僵持,北边的北洋军更是虎视眈眈地盯着广东,这些哪一样不需要钱?而广东能收到的税也就那么点,僧多粥少,轮到蒋介石来时,自然不能如数拨付。
碰了几次壁后,蒋介石挖空了心思也想不出什么招数。虽说新生还没入学,可学校的教工总得吃饭吧,可学校的食堂都没有隔夜粮了。蒋介石一急,就把主意打到了汪精卫的老婆陈壁君身上。陈壁君出身于南洋富商之家,早年为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又是买炸药,又是开相馆,出了不少钱。后来汪精卫事泄被捕入狱,陈壁君更是出钱出力上下打点,最终和号称民国美男的汪精卫共结莲理。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硬着头皮去找陈壁君。
“嫂子,愚弟我实在没法了,能不能借点钱让我周转一下。”说这话时,蒋介石窘到了极点。堂堂军校筹委会委员长,才从苏俄考察归来的蒋介石将军,竟然开口向女人借钱来维持军校开支,说出去不给人笑死才怪。
好在陈壁君拿钱补贴革命都习惯了,对蒋介石倒也不见怪。不过,陈壁君给汪精卫借钱大方,不等于对蒋介石也要大方。她叹了口气,说道:“看看你们这些搞革命的,总是拿家里的钱去贴,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嫂子,你放心,等苏俄那200万金卢布的援助一到,愚弟我立即加倍奉还,绝不食言。”蒋介石一看陈壁君不是很情愿,不得不许下重诺,只是能不能兑现他心里完全没底,反正当务之急是先借到钱。
陈壁君一听这话,脸色便和善起来:“介石,看你说得,我是那种人吗?不过,我手头也不宽裕,兆铭这些年也是常拿家里的钱去贴,弄得家里没什么积蓄。要不,我还有点私房钱,你拿去先用着。”
蒋介石一听,心里总算落下一块石头。还是加倍奉还这话管用,否则,要想拿到陈壁君私房钱,无异于白日做梦。
从陈壁君借的钱只够吃几天米的,这点小钱一用完,蒋介石又发了愁。他想起几天前到杨希闵处去要钱,人家竟躺在烟塌上抽大烟,动都没动一下,根本没把他这个未来的军校校长放在眼里。蒋介石越想越气,越气还越想,辗转反侧之后就开始萌生退意。最让他不能释怀的还是孙中山没在中央给他安排位置,这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他在孙中山眼里的份量还不够。
都说政治是一门站队的艺术,蒋介石也感觉自己在站队方面没有问题,否则陈炯明当初那么欣赏他,如果意志不坚定的人可能早换队伍了。蒋介石一直站在革命队伍里,走的是孙中山的路线,还作为全权代表率团赴俄考察,除了偶尔闹闹脾气,其他没什么问题,可他还真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么重要的一大会议遗忘,连个候补委员的帽子都没落到他头上。
“难道总理不信任我?没把我当自己人?”蒋介石想着这个问题整夜都无法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