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detail.png)
![](/read/listen.png)
七
书名:蒋介石的青年时期作者名:林和平本章字数:2845更新时间:2024-12-27 17:51:48
人性是贪婪的,而贪婪注定将付出代价。
从交易所开办以来,投机生意越来越红火,成交量也越来越大,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赚钱。就连交易所本身,靠着手续费等收入,获利也高达50万元之巨。这是所有的生意都无法相比的。由于交易所日进斗金,所有人都看得红眼,于是争相开办交易所。本来办交易所得由北京政府的农商部批准,只能“一区一所”。可别忘记规定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只要有利可图,人人都会削尖了脑袋往里钻,更何况还是如天文数字一般的巨大财富。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最热闹最繁华的地区都属于租界,而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北京政府的法律规定管不了租界。这些人脑筋一动,便纷纷在租界开办股票交易所,这一开就是一百多家。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的上海有一百多家股票交易所会是什么情形?
遗憾的是,当时谁都没发现危机正要降临,况且那时人们也没那么多金融知识,甚至不知道经济危机是咋回事。今天连小孩都知道的道理,也正是靠他们失败得来的血淋淋的教训。
不过,在最后的毁灭来临前,往往还会让人们更加疯狂。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本所票从160元又冲到了200元的历史新高。如果不是有孝在身,蒋介石可能会高兴得发疯。纸面上的财富,在短短几个月内又增加了百万之巨。这种涨法足以让所有人都失去理智,以为这神奇的股票会一直涨下去,直到天荒地老都不下跌。可太阳都有东升西落的时候,再纯真的爱情也熬不到地老天荒的那一天,更何况只是股票!
直到有一天,蒋介石再次离开广州回到上海,突然发现他的生意出了大问题。
本来作为经纪人,主要是为顾客提供买卖服务,蒋介石的“恒泰号”不仅握有大量的股票,还代理交易。这些交易都需要他们向交易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可眼看着股票如脱缰野马,价格一涨再涨,都不见回头。他们也放松了警惕,竟然违反最基本的原则,以空头支票去支付保证金。这样,“恒泰号”的仓位越来越大,危险也越来越高。
没人能说得清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什么时候落下来。蒋介石也不清楚,但他们看见自己的头寸已经超出了全部财产,会记账簿上也只见支出,不见收入,心里便慢慢发虚了。
然而为时已晚。他们心虚的时候,就是所有人都心虚的时候。股市一旦开始崩盘,那就只有抛出,没人敢买进。当所有人都想跑的时候,其结果就是一个人都跑不了。因为股票跌起来的速度远远超过他们逃命的速度。
1921年11月,远远超过市场承受能力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纷纷倒闭,震惊全国的“信交风潮”终于爆发,股票价格眨眼间一泄千里。很快,“协进社”掌握的曾经价值几百万的股票就变成废纸一堆,这也意味着蒋介石已经输得精光。糟糕的还不止这些,他们曾经用空头支票支付的保证金,现在需要平仓兑现,“恒泰号”以前代理的顾客也要求马上套现。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两年,蒋介石一看赚钱容易,不仅仅参与了“协进社”和“恒泰号”的经营,还和好友开办了“茂新号”和“利源号”,另外还有“新丰”与“鼎新”两号,整个就是一金融帝国,可都在这次的“信交风潮”中损失惨重。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赔钱。可蒋介石的股票都变成了废纸,根本没有能力来赔钱。
顾客的钱无法支付,那就是债务。时光仿佛又回到从前,蒋介石从财富的巅峰一下子就跌到谷底,变回从前那个债务缠身的穷小子。这次欠的可不是张静江的钱,那些债主的钱每一分每一厘都不能少,而且不还钱就不让蒋介石离开上海,否则天天找地痞流氓上门逼债。
被人逼债的日子很难熬,蒋介石简直都要发疯了。张静江这时也是焦头烂额,自身难保,根本就顾不上帮助他。蒋介石的同乡周骏彦,此时也因为投机失败而欠债20万元,到处被债主所逼,两次去跳黄浦江寻死。
欠了一屁股债的蒋介石倒没想去跳江,但问题总得解决。他想来想去,便去找交易所的理事长虞洽卿,要求将手中的本所票兑现。他这个想法看起来很奇怪,自己炒股亏了怎么能去找交易所理事长来补贴,完全没理由的啊?可实际上这却是唯一有效的办法。关键不在于虞洽卿是不是应该对蒋介石的亏损负责,而是到了这个地步,也只有虞洽卿有能力救他。
等蒋介石登门把来意一说,虞洽卿马上就火了。就是因为蒋介石他们搞的“协进社”在暗中做庄,一味拉抬股价产生大量泡沫,最终才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现在竟还厚着脸皮来找他要钱,换了谁都得气背过去。但虞洽卿心里恨是恨,却也知道这不是蒋介石一个人的错,而是人性的贪婪所致,况且现在的局面也只有他能出面维持。如果他不给蒋介石塞个三瓜两枣,难保蒋介石不在上海闹出什么乱子来,到时收拾烂摊子的人还得是他虞洽卿。
行走江湖有时就是这样,并不是看谁有道理,而是在精确计算利害得失之后,两害相权取其轻。眼下蒋介石已经被逼上绝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他才敢跑来找虞洽卿解决问题。而虞洽卿这时已经收到了日本合伙人汇来的100万元,也想尽快恢复交易所的业务。为避免蒋介石添麻烦,虞洽卿只得出面帮蒋介石想办法。
可虞洽卿又不愿当冤大头,琢磨来琢磨去,就想出个祸水外引的法子——要蒋介石拜黄金荣为师。
这个法子管用是管用,却给日后登上权力顶峰的蒋介石抹上了难以洗刷的污点。因为这个黄金荣外号叫“麻皮金荣”,是上海滩鼎鼎大名的流氓头子。虽然蒋介石的结拜大哥陈其美也是青帮大佬,但陈其美是革命党人,拜黄金荣为师和跟陈其美结拜为兄弟,自然有着本质的不同。可这会儿蒋介石顾不了那么多,只要能让那些逼债的人消失,做什么他都愿意。
既然蒋介石愿意,虞洽卿便到八仙桥钧培里黄公馆找黄金荣,要求收蒋介石为门生。黄金荣一见虞洽卿来托情,这个面子可太大了,便马上一口应承。第二天,虞洽卿亲自带着蒋介石来到黄公馆,投了一张写着“黄老夫子台前,受业门生蒋志清”的大红帖子。由于虞洽卿不知道拜师的规矩,所以既没有拜师应有的香烛,更没有致送压帖的贽敬。
按照当时青帮投师拜祖的规矩,一般的压帖贽敬从几十元到几百元,少的也要送几块钱。黄金荣号称上海滩的“三大亨”之首,想拜他的门下,压帖贽敬至少是几百元,甚至有几千元的。已成穷光蛋的蒋介石,如果不是靠虞洽卿面子,可能连黄金荣的面都见不着。还好,黄金荣看在虞洽卿面子上,加上蒋介石跟孙中山的关系,所以非但不计较压帖贽敬,还送蒋介石200大洋,并且以师父的身份鼓励他去广州追随孙中山,至于债务问题由他这个师父来解决。
拜师过后,黄金荣拿出流氓本色,在酒店设宴招待蒋介石的债主。等酒过三巡,黄金荣眯着醉眼,指着蒋介石说:“现在志清是我的徒弟,志清的债,大家可以来找我要。”
债主们一听头皮都麻了,黄金荣这么说,谁敢去找他要债,那不等于是找死吗?
这顿饭一吃,债主们再也不敢上门逼债。再加上虞洽卿答应,如果蒋介石去广州追随孙中山革命,可以再给他一些钱,但得走的那天才给。这样一来,蒋介石就只有南下一条路。于是,被无情的金融危机打回原形的蒋介石,只能默默收起行囊,再次南下。
“我到底是在做股票投机商,还是在当政治的投机者?也许两者都是,但结果却一样,都是一败涂地。”走的那天,蒋介石望着越来越远的渐渐模糊在视线里的十里洋场,独自黯然伤神。
就在蒋介石暗叹时运不济的时候,他没想到一个风雷激荡、如火如荼的新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