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十三章、自己一定要看得起自己

第十三章、自己一定要看得起自己

书名:上班族作者名:纳川本章字数:6137更新时间:2024-12-27 17:51:38

  

  这年十二月,报社又进行了一次新的人事调整,还是那一套,优化组合。报社新组建了一个杂志部,需要人。杂志部的主任姓侯,三十多岁,个子有一米七五,光光的脑门,锃亮,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他的屋子里,乐器、图书、茶具,稀奇古怪的东西,应有尽有。现代的有最流行的传呼机,随身听,电脑,和最新款的收音机,是一个有生活品位,又爱玩的人物。他爱读书,又非常爱逛书店,和王志远是书友。王志远看到什么好书,都要向他推荐。他看到什么书好,也告诉王志远。

  他是县委宣传部的新闻科长出身,属于报社创业时第一批的元老。在报社相当有地位,兼着总编助理的职衔。他为人好爽,花钱又大方,对小弟兄们非常关照,所以大家都叫他侯哥。当初在报社时谁也不爱搭理的张记者,对他都是毕恭毕敬,佩服的五体投地。

  侯哥虽然和王志远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但私人关系很好。他喜欢王志远的好学深思,认为在报社的一帮年轻人中,王志远是最出色的,后劲最足,现在只是时候不到,他对王志远关爱有加,王志远对他也自然倾心相待。两个人可谓是臭味相投,一见了面,有说不完的话,天南地北,扯个没完。

  没事的时候,王志远还爱到他办公室,聊聊天,有时候也打一下扑克牌。王志远脑子好使,会计算牌,打牌的时候,两人经常做对家,配合默契,赢的多输的少,上下级的关系,处的就像哥们一样,这样的关系,在王志远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现在地委宣传部要求报社替它办一本杂志,那本杂志原来在宣传部时,办得半死不活,再这样发展下去,就会被取消刊号。宣传部想,一本杂志的刊号不容易得到,一旦取消,再申请就难上加难了。这怎么着,也是宣传部的一项资产,于是就想到利用报社的人才资源,把杂志的内容革新革新,由报社负责出杂志,由宣传部负责发行,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把杂志推销到各级宣传部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尤其是各个学校。

  报社领导想了想,反正投入不多。报社有的是写稿子的人,一期杂志就是投入个几万块,一年出六期,也就是十几万,况且还可以拉广告,卖杂志又不赔,又算完成了宣传部一把手布置的任务,就算是一年赔上几万,也值得干。要不然和部长处不好关系。

  这几年,为了和新部长处好关系,报社的领导可谓是费尽心机。部长想换车了,报社出一部分钱,广播局出一部分钱,一辆新的奥迪就开回来了。

  逢年过节,对于宣传部的几个领导,报社的领导都是登门拜访,自然礼物是礼物,礼金是礼金,一年一年,孝敬下去,反正用的都是公款,谁也不用掏自己的腰包。那些部长副部长的,还可以时不时的,向报社安排自己的人。大小是个副部长安排的事,报社上上下下都买账。这样一来,也惯出来宣传部一些人的脾气。一个新闻科长,就可以打着部长的名义,对报社的总编、副总编颐指气使,呼来唤去。完全没有了梁总编当初的豪气,他在的时候,因为兼任着宣传部的副部长,一般的人,是从来不敢到报社撒野的。

  现在的林总编,因为没有兼任副部长,说话底气不足,虽然也是个正处级,但到了宣传部,随便一个副部长,都可以找个由头,熊他一番。

  部长更是莫测高深,时不时就对报纸发表的稿子不满意,一个电话,就把报社的总编副总编的,喊到办公室,熊一番。有时候话说的狠,连挖苦带讽刺,嘴里也有不干不净的时候,把这些四十岁左右的人,熊得脸上也实在是挂不住了。

  有一次林总编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只好求饶说:“好了,部长,你别熊了好不好,你想办什么事?哪些事情你不满意,你就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好吧,我全部给你办!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回来的路上,一同陪着挨熊的秦副总编提醒林总编说:“老头想干什么,就让他干好了,想要钱,报社有。想要东西,报社送,他只要不找茬子,不熊人了,就行!这一天一天的,被他熊来熊去的,真窝心!”

  从此,报社的领导自知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采取全面投降的作法,甘心当奴才。又过了几天,王志远到阅览室里借阅报纸,才发现,阅览室里又增添了一位新员工,一位年级约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穿的衣服质地都很好,说话做事也是大大方方,没有像一般的老太太,一个报刊阅览室里的工作人员,那种见了生人,怯懦的样子。再看所有的人,见了老太太都是毕恭毕敬的,脸上带着最灿烂的笑容,说起话来,细声慢语的,比对报社的一把手还尊敬。王志远就在心里寻思,这个老太太,一定是来历不凡。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报社的顶头上司,宣传部部长的老婆。

  老太太已经退休了,从省城里来到三川市里,照顾老公的生活。老公到了市里,就是个大人物了,开不完的会,吃不完的饭,弄得老太太在家里也很寂寞,十分无聊,就想找点事情干。于是报社的领导,赶忙安排她到阅览室里上班。阅览室里本来就有一位小姑娘,一个人也足够了,但出于照顾上级领导的家属,再安排一个人,谁也不敢说什么。大家都是阿姨阿姨的叫着,生怕得罪了老人家,自己的饭碗就砸了。

  王志远知道,好多报社的员工,特别是那些想往上爬的科长、副科长的,从来不爱看书看报纸的,这一段也经常往阅览室里跑,目的是为了和老太太搭讪,留下个好印象。那些女员工更是逮到了机会,想方设法的接近她,为自己的升职提拔换工作铺路。老太太也没想到,自己老了老了,却可以如此风光着过。见到所有的人,都是灿烂的笑脸。

  但老太太的上班时间,却是谁也不敢过问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了,还是一切以照顾好自己的老公为准。报社的人谁也不敢攀比这个,总觉得,老太太能和自己说句话,就是荣幸的。

  王志远经常出现在阅览室,是报社有史以来最爱读书、最勤奋的员工之一,但和老太太,他没有刻意去巴结,套近乎,一切都是平平常常的,他没有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因为照照镜子,自己知道自己的底细。一个小兵,什么也不是,连一个报社任命的副科都不是,你巴结什么?贴什么贴,不是浪费自己的表情吗?

  想想社会上还有无数的人,年轻力壮的,没有岗位,没有工作做,没有人管,没有人问。而有关系的,却可以退了休,还可以找到岗位,再拿一份工资,有人巴不得把工资奖金送到你手里,认识到这个社会,是多么的现实!多么的趋炎附势。这就是活生生的生活。

  一旦一个单位的领导,没有了地位,被上级领导拿住了七寸。自己又不觉醒,自暴自弃,不拿自己当人,那生活在最底层的员工,在别人的眼里,就更不算什么了。

  有一次,宣传部的一个科长打来电话,告诉副刊部的主任,说自己有一篇副刊的稿子要发,让副刊部派人,到他的办公室拿稿子。

  副刊部的刘主任,是个菩萨心肠的人,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对方,说派一个自己手下的一个编辑,马上到他的办公室里拿稿子。

  放下电话,手里夹了一支烟,就风风火火的到了王志远办公室,看了王志远和钟编辑一眼,说:“小王,你马上去宣传部办公室跑一趟。”

  王志远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情,连忙放下手中正在看着的书,站了起来,准备出发,临走时问了一句:“什么事情?找谁?”

  刘主任说:“你去找某某科长,到他办公室里,把稿子拿回来。”

  王志远一听就急了,他早就看不惯这些擅于指使下级的王八蛋了,没想到这一次,欺负到自己头上,他于是用和缓的口气说:“主任,这样做不对吧,他要发稿子,还求我们,就这么几百米,他不会亲自跑一趟,给我们送来,倒要我们去他办公室,亲自拿稿子,他也太不把我们编辑部当回事了吧?”

  刘主任一听,顿时一楞,但很快就恢复过来了,说:“没什么,没什么,不就是拿一个稿子吗,用不了几分钟,你赶快去,跑一趟,我已经答应人家了。”

  王志远一听,心里的怒火再也压不下去了,说了一句:“你要是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丢身份,你就自在去,反正我是不会去,他不把咱们当人,咱自己可要把自己当人。”

  说着坐了下来,一副不配合的样子。

  刘主任顿时气得红了脸,声音都变了,挺了挺肚子,缓了一口气说:“你当真不去?”那个话语里有种最后通牒的意思。

  他的这个举动,立即激起了王志远更大的反抗,他在心里想,一个人怎么能这样做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揽下的事情,自己去解决,不能以大欺小,你不要面子,不要以为别人也自轻自贱。于是斩钉截铁地对他说:“我说过了,我就是不去。”说完话自己拿起书本,再也不看他。

  刘主任碰了一个这么大的钉子,心里也是有压抑不住的火气,但对于王志远,也没有办法,事情是自己引起的,只好先找个下台阶,把事情完结了再说。于是他转而对着钟编辑说:“要不,你就跑一趟?”

  钟编辑早就被王志远的情绪感染了,他话还没开口,就先站了起来,满腔的愤怒一同涌上了脸,脸红红的,说话的声音都哆嗦起来,一字一句的说:“这些王八蛋,太不把我们当人,狗屁一个科长,就那么大的架子,把我们呼来唤去的,像一条狗对待。我早就看不惯了。我也不去。我们不能惯他们这样毛病,要不然今后简直没办法活了!”

  刘主任看自己的两个部下都反对自己的作法,根本不配合,只好悻悻的转身走了。

  至于最后那篇稿件怎么拿的,是不是他亲自去拿的,还是他另外找个借口,推脱掉了。王志远没有问。他不想再提起这个事情,引起主任的不快。事后王志远分析了一下,也好,这样挑明了说,让别人知道知道自己的底线,自己是有尊严的,虽然是个小人物,但却自己看得起自己。作为一个人,你连自己都看不起,别人凭什么要看得起你?

  这也给刘主任上了一课,让他学会反思,不能拿自己下属的尊严不当一回事。但王志远不知道,从此他会不会懂得这一点,随时随地,要注意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下属的尊严,就是维护自己。这个道理,相信好多当官的,会马虎大意、不放在心上的。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王志远发现,自己和刘主任的关系,有些微妙,双方见了面,都是只谈工作,没有什么交心的话。倒是和钟编辑,两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到了年底,又到了人事调整的时候,王志远就想换一换环境。恰好这个时候,报社要办杂志。写文艺文章,王志远在报社里也是出了名的,他的一些文章,不仅发表在地区报纸上,省里的一些报纸和杂志上,经常也有他的文章,有的还上了头版头条。甚至有的文章,还上了国内一些顶尖的报纸杂志。稿费单经常不断,是报社的一个好笔杆子。

  侯主任既然负责新办的杂志,就想办好,这样没有人才不行,于是就开门见山的告诉王志远,他想让王志远加盟自己的杂志,跟着自己一起干。

  王志远想了想,跟着侯哥这个人,肯定没错。再说了,自己以前也没办过杂志,这是一个挑战,可以熟悉一下情况,多增长一项技能。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这边工作的事情敲定了,出于礼貌,王志远觉得,自己还是要主动找刘主任谈一谈,让他有点思想准备,重新找人顶替自己的位子。要不然他会有意见,认为你是故意找他难看,走就走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让他到时候还要自己找人。毕竟自己到这个部门来时,也是提前给他打了招呼的。

  一天下午,没事情的时候,王志远就走到刘主任办公室,向他汇报了自己想变动一下工作的打算。

  报社要办一份杂志的事情,刘主任早就知道了,关于王志远的动向,刘主任也早就推测出来了。在报社办杂志,不论是文字水平,还是私人关系,他都判断出,侯主任肯定会把王志远挖走。所以王志远这一次走,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关键是走的时候,要会做人,给原来的部门主任留下点面子,要不然别人会以为他这个副刊部的主任,不会做人,留不住人才。所以在他心里,他还是非常在乎这个形式,他就等着王志远主动找到自己,挑明情况,这样大家都有面子,皆大欢喜。

  王志远开门见山地说:“主任,这几年我们在一起相处,总体来看,非常融洽,大家在干好业务的同时,苦心钻研学问,切磋技艺,报社谁都知道,我们副刊部是一个爱读书学习的部门。我跟着主任这几年,也长了不少见识。非常感谢主任对我的关照。美中不足的是,我这个人脾气臭,有些事情爱钻牛角尖,有的时候,对主任安排的事情,没有站在主任的角度,考虑问题,执行的不好,在这里我诚恳的道歉,也请主任原谅,我年轻气盛,做事莽撞,多包涵啊多包涵!”

  刘主任看王志远这样说,给足了自己面子,也就顺水推舟,满面笑容地说:“你能这样认识问题,很难得,很难得,年轻的时候,谁不是这个样子呢?我当年也像你一样,年轻气盛啊!完全可以理解,我不介意,不介意,我毕竟比你大十几岁,算是老兄吗!话又说回来,有些事情,我处理的时候,确实欠妥当,没过多考虑你们的承受能力,好了,都过去了,都过去了,我们还是兄弟,还是朋友。我们这个部门,也太小了,你是个才子,老跟着我干,没有进步,也太委屈你了。换换部门也好,一来可以熟悉更多的岗位,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更深厚的基础;二来也可以有新的发展,论你的能力,早该做个副主任了,可惜我们部门的位子满了,实在是委屈你了啊!”

  两个人真真假假互相吹捧了一番,气氛融洽了,思想和谐了,顿时冰释前嫌,都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处理完这个事情,几天后,王志远就交接了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换了办公室,到了新组建的杂志部,开始筹备杂志的出版工作。

  杂志部一共有五个人,三间办公室。侯主任自己一间,王志远和新毕业的大学生小谢一间。小谢是个女孩子,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中等个子,清清爽爽的,和黄小燕是一个县的,算是正宗的老乡。见了王志远,一口一个哥,非常有礼貌,早上到了办公室,都是王志远到了,她已经把整个办公室打扫一遍了。

  另外一间办公室里,坐着两位男人。一位是徐副主任,高高的,瘦瘦的,鼻梁上架了副眼睛,文质彬彬的,看起来像个标准的知识分子,其实他是军转干部,在部队里当过营长,刚刚转业到报社上班不久。

  另外一个,姓李,是位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白白的,胖胖的,浓眉大眼,一脸菩萨相,说话声音洪亮,一看也是位痛快人。他原来是地区广播系统的中层干部,刚刚从那里调进来,他这么大年纪了,还能从外单位调进报社工作,没有可靠的私人关系,是绝对不可能的。熟悉后一打听,他原来和报社的一把手林总编是发小,和另外一个副总编,是老同事。这样的关系,想调进报社工作,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在这样几个人之间,王志远虽然年纪不大,资历不高,不是副主任,和报社的领导没什么私人关系,但却是办杂志的侯主任,最为倚重的人。首先是两人私人关系好,另外王志远文笔好,写文章是一把好手,这些条件,都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小谢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徐副主任是报社刚刚接收的军转干部,老李是从外单位刚刚调进的,大家对办杂志都没有经验,这样一支队伍,说是乌合之众,可能是过分了点,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报社领导就是为了完成宣传部长交给的一个任务,临时抓了几个人,要求也不高,好歹能出一份杂志,别让杂志倒闭了,能发行的下去,应付过去领导,就算完成任务了。

  既然大家都不熟悉,对怎么办杂志都心里没谱,前面几个月,只能是学习,参考别的杂志,看看人家的风格,文章定位,栏目设置,版面的编排方法。

  编辑部买了上百本杂志,整天翻阅,大家逐渐形成了共识,敲定了要办杂志的定位、栏目,于是开始约稿,准备出版。

  杂志的出版周期长,初步计划,两个月出一本。封面的印刷为了提高档次,要到省城里的印刷厂印刷。于是,王志远有了多次的出差机会。到了省城里出差,到宾馆里住下来,该办的事情办完后,他就到省城里逛书店,有时候是和侯主任一起,有的时候是个老李一起,每次回家的时候,都是大包小包的,带着自己挑选的书。

  这一年半时间,是王志远上班以来,过得最惬意最逍遥自在的时候。不用加班,不用熬夜,同事之间相处非常融洽,基本上没什么压力。因为办杂志,开办新栏目,自己要写不少稿子,稿费也没少挣,这些钱都被他买书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