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0章 一切从零开始(1)

第10章 一切从零开始(1)

书名:上班族作者名:纳川本章字数:2988更新时间:2024-12-27 17:49:59

到了办公楼下时,王志远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刚好是八点。因为还没有办公室的钥匙,这个时候去也是合适的。到了四楼,就看到一间间办公室的门口都是大开着,拿拖把拖地的,拎着热水瓶到一楼打开水的,擦桌子端脸盆的,都是昨天开会时见到的那些新同事,他们也和自己一样,在这个单位,都算新人。新人要有新人的规矩,擦桌子、拖地、打开水,就是你的份内事。在学校里,他就听说了不少这样的故事。有的师哥师姐做报告,说自己到了单位报到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干这个,一干就是一年两年,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终于感动了上天,感动了单位领导,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最后得到了提拔升职的机会。现在他们能够当上处长、司长的,多亏了当年的谦虚、低调,才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所以你别看不起这掂个茶、倒个水的小事,对于刚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是小事。小事你都干不好,更不会有人安排你去干大事。这还不算更过分的,听说到了部队上,那些个新兵蛋子,连老兵的内裤、袜子都争着去洗呢!不这样无法进步,更无法生存,这就是现实。

部队王志远没进去过,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但既然大家都是这么个看法,把端茶倒水都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看来自己也得这样做,马虎不得。毕竟自己刚到这个生地方,一切都不熟悉。

到了办公室门口,看到赵主任正在弯腰拖地。王志远忙走上去,热情的打了招呼,从他手中抢过拖把,仔仔细细的把办公室拖了两遍。然后打开水,洗茶盘,擦桌子,擦沙发,忙活了十几分钟,才忙活完毕。

汪莉娜挺着个大肚子来了,要帮着干。王志远忙说:“你坐,你坐,你是重点保护对象,这些活,今后就用不着你了,我一个人全包了。”说的大家全哈哈大笑起来,王志远觉得,自己的这个开场白不错,至少把气氛活跃起来了。

收拾停当,看没有什么事了,王志远问:“主任,还有什么需要我干的没有?”

赵主任满面笑容地说:“暂时没有了,这样吧,你先熟悉一下编稿子,自己先学着编,编好之后让汪莉娜看看。有时间再多看看报纸,熟悉一下版面,看一下标题的制作,字体的运用,等汪莉娜画版时,你在旁边看看,争取早日上手。”说着就把一大沓已经发表过的稿件递过来。

王志远接过来一看,见是一页一页的稿子,上面被红笔圈了,抹了,旁边写上更改修正的内容。主要的是消灭错别字,把不通的话语改顺溜了,把不符合逻辑的前后矛盾的地方改过来,这个王志远很快就学会了。写作文,他一向很拿手的,虽然没有公开发表过什么文章,但积累的东西还在,中文的底子还在,这个入门并不难。

赵主任和汪莉娜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些《报纸编辑学》、《新闻写作》之类的书籍,王志远没什么事情了,就随便翻翻看。几天时间,他就把能够找到的书翻了个遍,脑子里初步对报纸编辑有了宏观的认识。但对于各种新闻的文体区别,标题的制作,还是没有把握。他想找更高层次的书看看,最好是美国的新闻教材,弄斧到班门吗,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才能把自己这个门外汉,变成内行。他也知道,和自己一批上班的这些人,有的就是学的新闻专业,真正的专业对口,和他们比,自己目前的差距是明显的。现在需要的是超常规发展,迅速缩小差距,而不是听任差距越拉越大。在这样的业务单位,虽然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但你要是没有一点真本事,作为一个新人,是无法站稳脚跟的。就是有人帮你也不行,首先是自己要成为内行。

主意一定,他就去了趟邮电局,给北京的同学祥子汇了些钱,让他到著名的王府井书店给自己选教材。半个多月后,书就到了,他拿到的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教材,他把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仔细揣摩消息、通讯的写法,把那些经典文章,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奖金的经典作品烂熟于心,自己都感到,功力一天天猛进。

报社鉴于这样一大批的新人,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新闻机构的培训,就专门办了一个学习班,从省报请了几位有名气的老编辑、老报人,教大家怎样编稿件,做标题,写新闻稿子。讲课人中有一位是省报的高级编辑、编委会成员,姓胡,中等个子,身板瘦瘦的,光光的脑门,一看就是个知识分子的样子,年级大约有五六十岁,听说他做过省报的总编室主任,在全省报业内都有一定的名气。

赵主任和他早就认识。赵主任从部队复员后,被安排在一个局委从事过新闻报道工作,曾经在省报上发过不少新闻稿,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人脉,这样才在三川日报社创刊的时候,很荣耀的被选调进了报社,成为了报社创业的第一批元老。像他这个情况,报社有好几位,最高的做到了副总编,像分管编采部门的秦副总编,原来是部队一个师里的新闻报道员,从军队转业后,就被安排进了地委宣传部。报社成立后,就做了副总。经济部的朱主任,学历更低,高中还没有毕业,就参军到了部队,从一个小兵做起,先是在连队里从事新闻报道,发稿子多了,被上级发现了,就到了营里从事新闻报道,然后就入了党,提了干,转业后就到了一个县的县委宣传部,继续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等三川日报社创刊了,他们都在第一时间,被选调到报社,成了各个部门的主任。手下管的几乎都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还是研究生。虽然他们那张文凭不过是电大之类的,但人家出道早,社会经验丰富,有人脉,有实实在在的成绩,年龄也合适,三十多岁,年富力强,在单位是领导可以信赖的中坚力量,一个个把中层干部的位子提前站住了,你是个后来着,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得在人家手下干活,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不服气不行。

王志远细心观察,他发现,赵主任他们这批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他们非常会来事。比如胡编委这次来讲课,行色匆匆,也就是几天的时间,但赵主任还是非常用心,提前问好了胡编委的住处,买了一些礼品,约上王志远说:“走,跟我一块看看胡老师去。”

王志远和他一起,提着一些土特产,到了胡编委的住处。胡编委是报社尊贵的客人,他的房间,位于地委招待所的后楼,是地区各机关用来接待上级领导的最好的宾馆。周围树木参天,花草遍地,可以听见树叶沙沙的响声和鸟叫,在这个城市繁华的市中心地带,绝对是闹中取静。这样的地方王志远还是第一次来。

顺着楼梯,到了窗明几净的二楼,敲开一个房间的门,胡编委出现在门口,一见是熟人,连忙招呼二人进屋子,又是倒水,又是拿水果,热情的不得了。王志远静静的坐下,陪着笑脸,听他们说话。又过了一会,报社的秦副总编也来看望胡编委,赵主任和王志远连忙告辞,给领导让地方。

虽然这次看望时间很仓促,前后也就是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但王志远觉得,这就是赵主任的高明之处,他懂得人情世故。买的东西不在多少,关键就是个意思,说明你心中有人家。领导来了,你主动让地方,说明你有眼色,这样左右都得分。所谓人情练达即学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情世故要学习,业务上更不能放松。王志远充分利用这次培训的机会,迅速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在汪莉娜的帮助下,也学会了画版,短短的一个月,已经可以初步独当一面了。从一个版面的组稿,到编辑、画版,送微机室录入,出报样,校对,然后到出胶片,发排,再到印刷,他已经熟悉了报纸出版的整个流程。到编辑部送稿子的各县、各乡镇的通讯员,每次到了办公室,都客气的称呼他“王编辑、王老师”了,因为他有时候可以左右他们辛辛苦苦写就的一篇又一篇稿子的命运了。

进入了这个行业,王志远才知道,原来干什么的都不容易。你像这各乡镇的通讯员,乡里都分的有报道任务,一年里要上省报几篇,地区报几篇,完不成任务的奖金是要扣掉的,直接就牵涉到了生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