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十六章 恢复锦衣,日理万机
书名:大明:开局签到当暴君作者名:毅星寒本章字数:2122更新时间:2024-12-27 17:49:23
这一日,文武百官上朝。
从大明皇宫奉天殿上,很快便传出了一道令人震撼的圣旨。
皇帝陛下竟力排众议,坚决恢复废除已久的锦衣卫制度,重建锦衣卫,让宋忠官复原职,重任锦衣卫指挥使。
此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因此而产生的滔天风浪,更是席卷整个大明王朝!
对此,很多人都坐不住了,纷纷猜测朱允炆的真正用意。
毕竟,锦衣卫的存在,除了拥有“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的职能以外,还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掌握生杀大权,有监察百官的权利,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在内,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太祖洪武皇帝在位时,锦衣卫便是百官的噩梦。
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制造了中书省丞相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
第二任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又向朱元璋揭发了凉国公蓝玉谋反的罪证,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
除此之外,就连户部侍郎郭桓案和空印案,也少不了锦衣卫的参与。
可以这样说,导致大明王朝人心惶惶的明初四大案,“罪魁祸首”便是锦衣卫,若没有这个神秘组织,老朱根本就不会成为后世人口中的“大明杀神”!
当然了,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之后,为了平息众怒,前两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和蒋瓛,也都分别被太祖洪武皇帝赐死,成为了背锅侠。
后来的第三任锦衣卫指挥使宋忠,倒是没被卸磨杀驴,可锦衣卫制度被废除之后,他也被远调,被剥夺了权利。
锦衣卫“罪行累累”,然而,现如今,建文帝又要下旨重建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组织,毫无疑问,在文武百官看来,这就是在针对他们。
就好像,朱允炆在他们的头上架上了一把锋利的刀,且这把刀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掉下来,收割他们的生命。
如此,他们又怎能睡得着觉呢?
在这种情况下,百官都在极力劝阻皇帝陛下恢复锦衣卫,可朱允炆大发雷霆,扬言谁若反对便以抗旨之罪论处,不惜得罪满朝文武,终究还是把此事定了下来。
众大臣当中,宣威将军李勋并未发言,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看戏,始终不动声色。
不过,他应该是最想反对朱允炆的,毕竟,他是朝廷的从一品武官,执掌大部分兵权,锦衣卫的存在,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威胁!
宣威将军府。
“来人,速速将这封信送往后宫,亲手交给慧儿的贴身丫鬟,若有变故,务必毁掉信封。”
当夜,宣威将军李勋思考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给宫里的女儿写一封信。
他觉得,在此关头,能让皇帝陛下改变主意的,或许就只有备受恩宠的皇贵妃了,至于其他人,怕是连这个口也不敢开!
皇宫之中,人员众多,成分复杂,朝中的文武百官,凡是有点儿影响力的,基本都安排得有眼线在宫内。
此事并非什么隐秘,只不过没有人提起罢了,大家都心照不宣。
其实,不仅百官有眼线,皇帝也有,甚至是更多,在洪武朝,满朝文武的家中,大都遍布锦衣卫眼线。
有时候,只要皇帝想要调查,连官员头天晚上吃了几碗饭上了几次厕所,都能被清清楚楚的查出来。
君臣猜忌,自古就有,莫说是文武百官了,就连东宫太子府,也有皇帝的眼线。当然,现在的朱允炆还没有太子,还达不到那种程度!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后。
身在后宫的皇贵妃李慧儿,很快便收到了其父李勋的信件。
此时,她看完了信中内容,在随手将其销毁之后,便连夜派人前往武英殿,给正在处理国事的皇帝陛下传话。
“启禀皇上,李贵妃差人前来传话,务必请您移驾椒房殿,说是已经等了您好几天了。”
“朕知道了。”一听到是关于李贵妃的,此刻朱允炆就头疼不已。
他使劲摇了摇头,欲将脑海里那道魅惑无限的妖娆身影忘掉,此女虽然极端诱人,可却身份特殊,朱允炆不想再与其有任何的交集。
甚至,日后若是查出李慧儿参与了李家企图架空皇权一事,朱允炆说不一定还会大义灭亲,直接将其废掉。
皇权至上,女人只是将军府与皇室联姻的牺牲品,更何况,这个女人朱允炆并不爱,自从他重生之后,也从未碰过。
与深明大义的梦妃相比较起来,李贵妃明显有些矫揉做作,后者做事的出发点,全是为了李家,从来不会为皇室着想。
李慧儿是个好女儿,可却不是个好妻子,更不是个好皇妃!
“去,告诉李贵妃,朕事务繁忙,就不去椒房殿了。”
朱允炆神色漠然,在将此事推脱了之后,又继续看着桌上的奏折。
“另外,再给李贵妃传个话,她答应给朕借的银两,最近几日便要凑齐,朕还等着急用呢。”半晌后,朱允炆顿了顿,又道。
“这……”随从太监有些诧异,皇帝陛下对李贵妃的态度转变之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这太监毕竟身份低微,主子的事,他自然是不敢多问,只得唯唯诺诺的退出武英殿,去向殿外李慧儿的丫鬟通报!
“唉,国库空虚,户部告急,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要我亲自处理,要不是签到系统给了我一百万两白银,这大明朝廷,怕是早就出现赤字财政了。”
独自一人批阅奏折,朱允炆着实有些不堪重负,最近几天,他一直都在高强度工作,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还有许多事没处理完,由此看来,古代君王日理万机,并非说说而已,今日,他算是真正的理解了。
“李家的十万两白银,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户部亏空,得想办法把这个窟窿填上,我那里倒是还有五十万两,但不到万不得已之时,这笔钱可不能动。”
“不论是谁在贪污,最好祈祷不要被我查到,否则,定斩不饶!”
鼻间传出一声冷哼,朱允炆显然是动了怒。
大明各地灾难不绝,部分百姓民不聊生,而朝廷竟还有人吃空饷、做假账,甚至是买卖官爵,如此荒诞行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