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第十五章 始皇帝的逆鳞
书名:大秦:陛下因何谋反!作者名:顺风顺水本章字数:2080更新时间:2024-12-27 17:46:55
实际上,韩肖也知道秦始皇并没有后世记载的那么残暴。
在后世大众眼中,秦始皇是个一言不合就开杀的暴君。秦赋税极重,律法严苛。
征两百万人修筑万里长城,其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让民众以为秦始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但其实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
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是齐长城,并不是秦长城。这典故,也要比秦始皇时期再早两百多年。
正好秦始皇大肆征民夫服徭役,长城修建长达九年。民众苦不堪言,引用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的确也是从侧面形象的,表现出秦始皇的暴政。
但实际上,秦始皇在修筑万里长城九年间共征发的两百万人都是什么人呢?主要是军队,战俘,有罪官员,商人赘婿,民夫。也就是说,秦始皇还是有些底线不完全暴政的。
只能说是比较血性,一挥手说干就干的。
虽然过程中劳民伤财,但是政爷的出发点是好的。
旨在为防御北方匈奴入侵,以及游牧民族的骚扰。
说实话,那会儿的北方匈奴以及游牧民族多少有点儿小人犯贱之势。
他们自知出兵打仗无法跟大秦抗衡,就天天在边境搞些小动作。不停的在边境骚扰居民,烧伤抢掠无恶不作。
等大秦军队到了,这帮家伙就跑了。最后该受苦的百姓还得受苦,但是长城修筑起来后。
就相当于给边境人民家外面修建了保护壁垒,免受匈奴侵扰之苦。
不光如此,万里长城也给后世中原国家抵御匈奴给予了一定意义上的帮助。
秦始皇的目光长远,以及雄才大略就足以让韩肖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光如此,秦始皇还广纳贤才。对于人才的爱慕,都到了让人发指的程度。
尤其是对始皇帝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献计献策的尉缭子,坚持以平等之礼相待。
不光是同食同寝,每当和尉缭子在一起的时候。秦始皇都会穿着跟尉缭子一样的衣服,不穿象征王者身份的服饰。
可见始皇帝礼贤下士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事件,始皇帝由于忌惮吕不韦以及听信大秦人臣言论。
想要吕不韦引荐的外国客卿下逐客令,然而李斯一纸《谏逐客令》一句“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便让始皇帝收回诚意。
再次重用李斯,可见秦始皇不是个不听劝的人。
韩肖不是不敢进言,如果秦始皇在他面前他甚至都敢把天下形势给秦始皇仔细分析一遍。
始皇帝这人虽然弑杀,但在韩肖看来用后世用暴虐弑杀这些词太过,在韩肖眼里送血性霸主四个字给秦始皇才合适。
这一代霸主的刀下亡魂不少,但是你去翻翻典籍就知道。
他在位期间,从未杀过有功之臣有才能之人。
杀的也都是一些风吹两边倒式的墙头草,嫪毐和赵太后事件发生。
秦始皇心里窝气窝到爆炸,但是朝廷一共有二十七位大臣请求始皇帝把太后给接回宫好生赡养对待。
一个个站出来都是从孝道上出发,完全忽略了赵太后和嫪毐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
结果始皇帝把这些人全杀了,要是这二十七位大臣像李斯尉缭子一样从国家层面去解析,说不定就不会死了。
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事件,算是始皇帝唯一一次大屠杀了。
但追求史实,始皇帝焚书焚的都是一些奸邪淫巧之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跟封建迷信祭祀相关的邪书。
坑杀的则是术士,这些术士放现在也就是一些骗钱骗财的江湖骗子。
当时的情况便是,这些江湖骗子谎称自己能够修炼长生不老的丹药。
结果拿了政爷的钱,一个个都跑路了。
气得秦始皇下令彻查,一下子抖落出来四百多个。秦始皇对长生不老药的执念可是疯魔的,当即下令杀了这些骗子。
话说虽然始皇帝礼贤下士,广纳谏言。但这跟劝谏始皇帝放弃长生不老可是两码事。
从焚书坑儒,以及宫中被始皇帝养就的炼丹术士便可看出来始皇帝对追求长生有多痴迷。
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一直寻了二十多年。
现在突然有个人跑去跟他说那些都不管用,韩肖估计又得来一次大规模的焚书坑儒了。
就算没有焚书坑儒,说不定韩肖会被当成以下犯上之人第一个被斩杀!
而且这件事完全没有做的意义,要是韩肖早出生一些年头说不定就投奔始皇帝了。
毕竟跟着偶像干,那干劲儿可不止一点两点。且以韩肖拥有的才能,完全能让秦始皇将他敬为上宾。
但没用啊,韩肖穿越的太晚了。这要是早个几十年,跟秦始皇同日降生。
始皇帝还未完成六国统一大业,韩肖说不定屁颠屁颠就去了。
政爷意味深长的看了韩肖一眼,忍不住皱眉。
“你觉得始皇帝听不得劝?”政爷冲韩肖挑眉,他自认为自己是个广纳谏言的人。
至少李斯,尉缭子,淳于越这些人身上都有良好体现。
如果听不得劝,手底下怎么可能留下这么多有功之臣。
“倒不是听不听得劝的问题,始皇帝对长生的执念可是深厚的很啊。几乎都融入骨血里了,你劝始皇帝放弃长生那就相当于让他断了生的念头让他去死。”
开玩笑,长生可是始皇帝的逆鳞碰都碰不得的。
徐福出海寻求长生不老术,一共下海六次。如果不是徐福最后没有回秦,说不定还会有N多次一直出到徐福老死。
秦朝大臣没阻止过么?从徐福下海第一次就开始阻止了,始皇帝可是固执的很。管你们怎么劝,徐福该出海还是出海。
连续出几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始皇帝这还不算执念?这都执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
这种情况下去劝谏始皇帝,那不是等于你让他去死么?估计你跑得没有始皇帝的剑快。
政爷听到这话,猛然一震。未曾想,他对长生的执念在他人眼中竟然已经深到了如此地步。
难道真的是自己对长生执念过深么?难道他不该有长生不老的执念么?他若无法长生,大秦天下将交给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