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detail.png)
![](/read/listen.png)
第25章 再次探險(下)
书名:我在SCP基金会的日子里作者名:无声的紫襟本章字数:2425更新时间:2023-11-07 12:11:38
第二十五章(下)
“机器给我留下,你们去上面,我在这里再看看。”
“是,长官注意安全。”
队员们应了一句,便驾驶着潜艇开始上浮,而王大锤,像玩滑板似的踩着水下机器人,切换到了驾驶模式,在周围逛了起来。
100米……这圈凹槽就是界限吗?早知道这样,那是不是可以不用带那个绳索了?
王大锤盯着身下不远处的那圈凹槽想。
为什么不能进入超过100米的地方?底下难道有什么秘密吗?
当时,SCP-343并没有细说,只是反复强调这个注意事项,说了十来遍,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打开入口的方法,他的眼中除了疑虑,还有恐惧。
“这感觉可真糟糕……我总觉得有个什么东西躲在底下盯着我。”
王大锤转头看向了下面――黑暗。
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这让王大锤联想到了一个地理奇观――蓝洞。
地球上许多地方都有蓝洞,蓝洞大致有两类,一种是陆地蓝洞,还有一种是海洋蓝洞。目前地球上最深的海洋蓝洞名为“三沙永乐龙洞,”它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它基本为垂直洞穴,口径为130米,深达300多米,洞底直径约36米。
蓝洞的空间的形状大多是圆柱形,就像一个竖井,目前,海洋蓝洞的成因有两种类型,即石灰岩溶洞成因与珊瑚礁生长结构成因。不管是哪种成因,蓝洞总是美丽的,更是众多潜水爱好者们青睐的对象……
但这里,可不是什么蓝洞,这是个深不见底的黑洞,直上直下,直的不能再直了,没有蓝色,净是纯粹的黑色,黑暗才是这里的主色调,是这里的主角,是这里的主宰。
等等,那是什么?
王大锤靠近了岩石壁上的那一圈凹槽,发现雕刻似乎有些异样:凹槽的另一边,代表线谱的线条不再是横向排列了,而是竖着,笔直地向下,延伸到那无尽的黑暗当中去。
禁区。
他很想过去看看,但又想起了SCP-343的话,只好止步不前,隔海观山。
“队长,呼叫队长。”
“收到,说。”
就在王大锤看着底下发愣的时候,耳麦里传来了队员的喊话声。
“队长,这一片的照片都拍的差不多了,我们接你回来吧?”
“好,我还在这,没动。”
王大锤抬头,望向头顶,看到的,只有黑暗――按理说,100米的距离,就算看不到潜艇,也应该能看到强光探照灯的灯光吧?
安放的探照灯所带来的光源是微不足道的。
我是不是瞎了?
王大锤这样想。
如果可以用幽暗这两个字来形容海底,那么,用睁眼瞎这三个字来形容这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
“报告,100米内,我们并未发现雕刻的壁画。”
“收到,再看看,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收到。”
整个黑洞大的很,少说也得有几百米宽,潜艇开足马力,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勉强强大体地转了一圈。
“这里除了植物就没别的东西了。”
王大锤说。
“因为这种环境严重缺氧,动物难以生存。”
队员说。
“那解释一下,植物呢?那些植物可都在啊?植物就不需要氧气了吗?”
另一名队员反驳。
“或许这个洞还有通向外海的地方,那些植物只是从外面挤进来的?”
“不可能,这连个缝都没有。”
“也是,入口周围也没看见有这种植物……这到底是什么植物?”
“密度很大的植物。”
队员们闻声扭头看向王大锤,他背对着大家,盘坐在地上,身边摆着工具箱,还有一些工具和螺丝,正对着那台水下机器人捣鼓着什么。
“队长?”
“这些植物绝对不是吃素的,你们来看看。”
王大锤放下扳手,站起来,转过身,抬起一只胳膊,用大拇指指了指身后,偏着头说:“幸好我们还有备用的。”
水下机器人机械臂上的钢锯已经被换掉了,闪闪发亮、泛着寒光,一看就知道锋利无比、削铁如泥,与它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则是地上孤零零躺着的刚被拆下来的钢锯,这个钢锯的锯齿已经被磨钝了,有的地方还有崩裂的痕迹,部分锯齿已经不知所踪,八成是断掉了。
“这TM是什么植物!”
“这切的是石头吧!”
“胡说!石头就是遇上它,不断也得开个口!”
“卧槽……”
队员们一看到这残损的钢锯,立马炸了锅,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随后将这一状况汇报给了指挥台。
“不简单呐……”
另一头,xx博士摸着下巴,悠悠地说。
“博士,这里好像没什么新鲜东西了,壁画应该在禁区里,这里应该没什么值得看的了。”
“这100米里要研究的东西也够我们消化一阵子了,这次任务就先到这里吧。”
100米之后,是禁区。
100米之后,存在着就连SCP-343都害怕的东西。
100米之后,是什么?
这次探索结束后,特遣队“海妖”满载而归,带回了许多难得的录像资料和照片,针对这些内容,基金会把它们移交给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与学士们,有语言学者、考古研究员、音乐大师、建筑学博士等等等等,个个都是顶尖的高手,希望能够破解其中的秘密。
实验室里,xx博士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里面正是那个和基本报废无异的钢锯,xx博士取出棉签,轻轻蹭了一下它被磨钝的锯齿,放到显微镜下,调了调,双眼贴着显微镜上的目镜,手扶着仪器,观察了起来。
“让我看看,这是什么……”
xx博士微微调了调聚光器。
“什么……”
他抬头,视线从目镜中离开,皱着眉头左右看了看,随后又埋头看了起来。
“这TM的是什么……这不可能……”
xx博士再次抬头,视线落在了那个钢锯上,他重新取了一根棉签,换了个地方擦了擦,抽掉刚才的棉签,把这根新棉签替了上去,然后观察了起来,没多久,xx博士就傻眼了:“我还没见过这么离谱的事。”
钢锯是与那些植物有过接触的,确确实实是碰触过的,照常讲,凡是有物理接触,那么就一定会留下一些痕迹,有一个生物实验,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先用洁净的擦镜纸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然后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用消过毒的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接着把牙签的这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将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再轻轻地盖上,避免出现气泡,随后,在盖玻片的一侧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用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最后,把制作的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就可以开始调节并观察了。
大体操作就是:擦,滴,取,涂,盖,滴,吸。其中,“取”这项操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是,在这事上面怎么就行不通呢?上面可是什么新东西都没有发现,难不成是因为钢锯旋转速度太快,而且是在水下,所以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