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2章 知人善任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90更新时间:2024-02-22 07:49:59
“草…草民,正…正是郑鸿逵。”亲眼见到当今皇上,往日里纵横四海的郑鸿逵也变得拘谨起来了,说话都有些结巴。
“这次南洋筹粮的任务你们郑家做得非常不错,朕心甚慰。”
朱由检从书桌上拿起一个类似奏章一样的蓝色小本本交到王承恩手里又继续说道:
“这是敕封你兄长郑芝龙为澎湖安抚使的圣旨,自此以后你们郑家不再是海盗而是由朕亲自敕封的澎湖安抚使了。”
郑鸿逵以头叩地道:“草民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承恩走到郑鸿逵面前将委任状递给郑鸿逵意味深长的说道:
“拿好了,皇爷的圣旨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
郑鸿逵跪在地上接过圣旨感激道:
“多谢王公公。”
朱由检道:
“郑鸿逵,如今你兄长已是澎湖安抚使,你对自己的前途有何打算呀?”
就在刚刚的那一会儿功夫,朱由检在脑海查询了一下郑鸿逵的资料,令朱由检出乎意料的是,郑鸿逵此人是一个忠于大明与满清死磕到底的忠义之士。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郑芝龙决定投靠满清,准备前往福州和贝勒博洛见面时郑鸿逵苦心劝说郑芝龙退往海上,但郑芝龙不接受。
郑鸿逵不愿意投降满清只好退而求其次率军前往金门,为了避免郑成功遭郑芝龙挟持,郑鸿逵暗中将他放走。
永历元年(1647年)郑鸿逵与郑成功一起围攻泉州,久攻不下后又因满清援军的抵达,只得放弃围城。郑鸿逵返回白沙,次年,郑鸿逵攻占揭阳。
永历五年(1651年)郑鸿逵与郑成功前往广州救援永历帝,满清福建提督马得功趁机攻陷厦门,郑鸿逵率军回援阻截马得功后路,大败马得功。
马得功以郑鸿逵母亲的性命要胁,因此郑鸿逵放走马得功。郑成功得知消息,严厉责备他,郑鸿逵于是隐居在白沙。
永历八年(1654年)满清遣其兄郑芝龙前来说降,并策封郑鸿逵为奉化伯,被郑鸿逵婉拒之。
永历十年(1656年)满清派大军进攻白沙,郑鸿逵不敌,败退往金门,次年郑鸿逵病逝金门。
鉴于郑鸿逵在前世的历史有着不错的表现朱由检打算把他收入囊中。所以才问他对未来有何打算。
郑鸿逵听到皇上亲口询问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心中大喜。
摆明了就是皇上对自己有好感,想要把自己收归己用呀?
郑鸿逵就算是再怎么拘谨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犯浑跪在地上朝朱由检抱拳答道:
“草民打算参加今科武举,好博取一个功名,报效皇上!”
朱由检对郑鸿逵的答案非常满意,于是朗声说道:
“好!很好!你也不用参加今科武举了,以你这次的功劳,朕就赐你一个武进士的身份,任命你为平江游击将军。”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游击将军是正五品的武官能统御一营的兵马,单论品级比他哥的澎湖安抚使还要高半级。
当然如果要论权力,二者之间那肯定是没得比的,安抚使能世袭还能自设属官和土皇帝差不多。
郑鸿逵大喜过望纳头便拜,高声喊道:“末将谢主隆恩,皇上但有所指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朱由检不疾不徐的又说道:
“先别高兴得太早,这平江游击属于初创没兵、没船、也没有水寨和营地,这些朕都没有办法给你,需要你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是朕有要求,那就是一个月内彻底解决盘踞在太湖里的那帮水匪,你可有信心?”
朱由检此举属实是太不要碧莲了,收了郑芝龙送来的粮食,还要把他弟弟留下来,留下他弟弟就算了,想着把运送粮食的船队也扣留下来。这一手搂草打兔子的功夫,李云龙来了都要说一声专业。
郑鸿逵望着朱由检那火热而又期盼的眼神内心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决定做出对不起他兄长的事情,一咬牙答应道:
“末将领命!”
郑鸿逵返回天津港后,命人乘坐快船,将朝廷册封郑芝龙为澎湖安抚使和自己被任命为平江游击的消息送了回去。
他自己则是将运送粮食的舰队停留在崇明岛附近,他计划要在此处设立平江游击的水寨和营地。
次日,郑鸿逵将岛上修筑水寨营地的事情交由岛上的沙船帮少主沈廷扬帮忙主持,而他则是向沙船帮老爷子沈鄘借沙船三十艘,带着两千余郑家精干水手由长江进入太湖,准备将太湖水匪一举荡平。
崇明岛沈家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其家主沈鄘借助崇明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海运和海贸商业。
短短二十余年沈家积累了巨额财富,麾下沙船数百艘,陆上田地数千顷,是东南最大的海商之一。在此期间沈家还组建了一个帮会江湖人称“沙船帮”。
沙船帮少主沈廷扬为人慷慨有志气,侠肝义胆,慕忠义大节。在前世的历史捐了一个监生的名额,在太学入读。后被前世的朱由检提拔为武英殿中书舍人。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为解决辽东粮饷运输困难的问题,沈廷扬上《请倡先小试海运疏》,建议恢复海上漕运,并将《海运书》五卷和《海运图》进呈给了历史上的朱由检。
历史上的朱由检看后大喜,就让沈廷扬负责此事,然而重启海运终究是动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了,最后遭到太多人的反对而被迫停止。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南下攻破南京,杀弘光帝。沈廷扬统率水陆军数千、船数百,相继到达崇明岛。拥戴义阳王为监国。十月,出兵进攻浏河,战败。
沈廷扬率军退到舟山群岛,投奔总兵黄斌卿。之后被鲁王封为兵部右侍郎兼户部左侍郎,总督浙直水师。
永历元年(1647年),满清苏松提督吴胜兆欲在苏州反正,起事前联络舟山明军支持。明军以张名振、沈廷扬领军,率将士数万人,战船两百余艘,于四月初六自岑江出发。
然而天不随人愿,永历元年四月十三日在崇明岛外大军突遇风暴而大败。沈廷扬被俘后誓死不降,高呼“为国而死,死而何憾”,慷慨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