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9章 病危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62更新时间:2024-02-08 20:01:02
朱由检回到皇宫后,下令严密封锁消息,现在还不能让外界的人知道自己遇刺中箭受伤的事情,他需要先将一切都布置好。
朱由检知道自己受这么重的伤,这次是一定要在鬼门关走上一遭。伤口发炎以及因炎症引发的高烧是不可能避免得了的。
趁自己现在还清醒,朱由检决定向百官下了几道旨意,避免自己高烧昏迷的时候朝政上出现大乱子。
第一、宣布自己偶感风寒不能上朝,需要静心修养一段时间,朝中大小事务暂时皆由百官共同商议,内阁票拟解决。
皇上不上朝这等于是放权给朝廷的文武百官了,不过大明的文武百官们还是能够适应,不会感觉突兀无所适从,毕竟万历皇帝可以有过连续二十年不上朝的记录的。
第二、宣布再内阁中再加三个席位,恢复成成祖年间内阁设立之初时六个席位的规模。
朱由检直接指定兵部尚书孙传庭、工部尚书徐光启、兵部右侍郎李邦华三人入阁,任命孙承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徐光启为文渊阁大学士、李邦华为东阁大学士。
这是朱由检平衡朝堂的手段,新任命的内阁大臣虽然都属于东林党一系但是却对自己绝对忠诚。
朱由检不希望阉党一家独大,到时候出现一些不可控的事情发生。
第三、任命英国公张维贤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接管皇宫各门的防务。
英国公张维贤,朱由检是绝对信任的,当初就是英国公将他扶上皇位的。由英国公来把手宫门朱由检是绝对放心的。
朱由检还特意下了一道旨意给孙传庭,命令他无论京城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回京,一定保证彻底解决陕西流寇问题。
历史早已证明陕西流寇的破坏力,一旦让他们走出陕西、山西,进入中原、湖广地区,那么局势就将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他命令孙传庭一定要把这些流寇摁死在陕西,不能让他们在流毒到其他地方了。
同时朱由检还向王承恩交代,不要处罚那些大内侍卫,相反还要褒奖他们。
凡是战死的,一律赏银五百两,嫡子荫袭锦衣卫总旗的职务,无子女则从旁过继一子给他延续香火,亦享受荫袭锦衣卫总旗的待遇。
受伤者,赏银二百两、官升一级,嫡子世荫锦衣卫小旗一职。
任命方正化为御马监掌印太监,掌管除四卫营和勇卫营以外的侍卫亲军,升任岳麒麟为勇卫营千总。
他不希望这些为自己浴血奋战的人,因自己受伤而无辜受到牵连,他们已经尽力。
当这些事情都安排完毕后,朱由检才开始给自己治疗箭伤。
朱由检信不过宫里的太医们,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已经被外面的大臣买通了,君不见正德皇帝朱厚照与天启皇帝朱由校是怎么死的么?
太医院只有吴有性是自己人,因此朱由检点名要求太医令吴有性给自己治疗箭伤。
而吴神医不愧是有神医之名,他轻松的帮朱由检取出了插在他肺部的箭杆。
很幸运,箭没有射中朱由检的肺动脉,没有出现大出血的情况。
在吴有性的治疗下朱由检很幸运的撑过了第一关,接下来就是慢慢调养等待伤口自己愈合了。
虽然朱由检遇刺受伤的事情已经被严密的封锁了,但是被这么多人看到的事情怎么可能瞒得住,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皇上遇刺受伤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被传的沸沸扬扬,各种版本的都有。
有的说皇上膝盖中了一箭,以后可能就要变成瘸子了,有的说皇上胸口中箭已经生命垂危了,更过份的是有传闻皇上其实已经驾崩了的,王承恩和魏忠贤秘不发丧。
为了平息这些议论,打消外面那些人的疑虑,朱由检拖着病体还在朝会上露了一面。
就当大家以为一切都会往好的方面发展时,其实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就在中箭的第三天时,朱由检开始出现了持续性低烧了,略懂生物学的朱由检知道自己的伤口发炎了,低烧是由炎症引起的。
到了第六天,伤口化脓出现红肿溃烂的现象,朱由检也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
朱由检知道自己的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了。
他的免疫系统正在和入侵他身体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殊死搏杀,现在正是关键时刻,他只能咬牙坚持扛着,只要情况不持续恶化,引发败血症他还是有希望活下来的。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这种伤口感染引发的炎症是最难治疗的,吴有性也没有太多有效的办法,只能遵从《赤脚医生手册》上提供的办法,每天帮皇上换洗纱布清创排脓。
但是皇上的情况却还是一天天的恶化,情况越来越糟糕,吴有性也没有信心了。他叫来了太医院里所有的太医一起会诊,但是众人皆束手无策,没有一个靠谱的治疗方案。
朱由检病重的消息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来了。成国公府里收到这消息后,朱纯臣和朱和玉这对父子在书房里弹冠相庆。
朱纯臣对朱和玉一脸欣喜的说道:
“小皇帝伤口溃烂高烧不退,这次是死定了,王管家请的那个刺客的箭术还是挺靠谱的,隔着一里地稳稳的一箭就命中了小皇帝,不愧有小养由基之名,我们的计划算是成功了。”
朱和玉一脸阴鸷的说道:“就算侥幸活过来也要让太医把他医死,像毒死他哥哥那样,慢慢的毒死他。”
朱纯臣又问道:“福王士子到哪里了?这次我们要早做准备,不能再让张维贤那个老东西抢了先机。”
万历皇帝朱翊钧独宠郑贵妃,欲立郑贵妃所诞下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这违背遵坚守理法的文官士大夫集团们的意愿,文官们看来皇长子朱常洛才是最合法的太子人选。
文官们“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为理论依据和万历皇帝展开了长达八年的辩论,“史称国本之争”
在这次长达八年的辩论之中,郑贵妃手下也集结了一批力挺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官员,这就是福党一系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