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2章 薅羊毛的陈奇瑜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80更新时间:2024-02-08 21:56:15
朱由检作为大明的一国之君,一直在意的是如何能快速平定陕西的农民起义,如果能快速把起义军扑灭,他甚至不介意孙传庭多杀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
他之所以不想任命杨鹤为三边总督,其根本原因是杨鹤主抚,主张减少杀戮招抚流寇。
在历史上杨鹤的这套政策是行不通的,因为大明穷,根本拿不出钱粮来招抚这些流寇,导致流寇降而复叛。
孙传庭和洪承畴是主剿的,他们知道朝廷没钱,养活不了这些流寇,把这些流寇放回家去他们没饭吃依旧会造反。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都杀了,一了百了,解决了制造问题的人,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然而现在的朱由检是真的没办法了,没钱了么?只能要靠启用两位主剿的官员来迅速解决问题了么?
朱由检扪心自问显然答案是否定,只是招抚的代价太大了他承受不起。
为了减轻内心的愧疚,朱由检决定任命刘福通为司农令,让他前往陕西指导当地百姓补种抗旱农作物。
崇祯元年四月初一的上午,五千勇卫营整装完毕从广宁门出发,携带新式钢炮四百门新式、火枪两万支、半身钢甲、铁甲两万副,前往陕西支援孙传庭。
刘福通带着一千多墨家弟子和一百五十万斤种子随着大军一同出发了,一同随行的还有一万多押运物资的民夫。
经过将近半个月的行军,众人来到了山西境内的太行山下。
太行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绵延千余里,横隔在山西和北直隶之间,太行山山势巍峨险峻人马牲畜难以攀越,是两省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
不过呢太行山也留了八个可以通过的山谷供人同行,俗称太行八径。
从北往南数依次是军都陉,飞狐陉,蒲阴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
黄得功选择走的是蒲阴陉,原因有二:
第一是蒲阴陉起保定易县,连通山西大同灵丘县路程最短。
第二是道路宽阔平坦好走,蒲阴陉在古时候是一条供大军通行的道路。
从灵丘县沿着官道一路南下又走了五、六日进入了太原,按预定的行程,众人需要在太原城获取补寄。
作为东道主的山西巡抚陈奇瑜热情的接待了黄得功一行人。
陈奇瑜见勇卫营装备精良,人人披钢甲装备着带刺刀的鸟铳,且军容整洁,军卒行动整齐划一,人人面露刚毅之色,显然是一支所向无敌的精兵。
这种精兵哪个人不爱?陈奇瑜思忖着能不能向黄得功借一千勇卫营协助他剿灭王嘉胤等人。反正黄得功是来协助剿匪的,剿白水军和王嘉胤不都是剿么?
这种不靠谱的要求,当然受到了黄得功的断然拒绝,他接到的明确指令是协助孙传庭剿灭白水军的,像王嘉胤那种流寇还根本轮不到派他们勇卫营上场。
不过陈奇瑜并没有死心,他又盯上了黄得功带过来的鸟铳和钢炮,陈奇瑜是识货的人,知道这两样都是好东西,于是使尽手段,软磨硬泡的向黄得功要了三千杆鸟铳、二十门三寸钢炮以及铁甲五千副。
既然装备拿到了,那也要有人教会他们怎么训练呀,于是又向黄得功借了五十个勇卫营士兵当教头,帮他训练标营,怎么使用这些新式火器。
为了能让他的巡抚标营迅速行程战斗力,陈奇瑜从各地卫所军中抽调五千精壮士兵组成了他的巡抚标营。
将从黄得功那里要来的三千杆新式鸟铳和二十门三寸钢炮以及5000铁甲全都装备到了这支部队。
至于从黄得功那里借来的五十个勇卫营士兵,这么优秀的人才那是不可能还了。我陈奇瑜凭本事借来的人为什么要还?这五十人全都塞到巡抚标营里当基层军官。
组成标营的士卒本就是各卫所军中抽调的精锐,也熟悉火铳火炮的使用。所以仅经过短短六、七天训练,就能立即使用了。
陈奇瑜任命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为巡抚标营的临时将官,曹变蛟见军校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加之对新式火器的好奇便也欣然答应了陈奇瑜,接下了这个差事。
有巡抚标营和曹文诏带过来的两千骑兵这两支王牌部队在手。陈奇瑜便加大了对王嘉胤围剿的力度,开始与流寇发生猛烈的交锋。
此前王嘉胤趁原山西巡抚和山西总兵王国梁下台,而陈奇瑜和曹文诏刚接手还没有把事情理顺之际,疯狂的扩张地盘。
王嘉胤率领大军接连的打下了汾州、平遥、祁县、太谷、文水、交城,这几座大城,兵锋直指山西的治所太原。
崇祯元年四月二十七,陈奇瑜与流寇在清源州境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交战,官军三万对付流寇十八万。
王嘉胤手中兵强马壮,手中也有三万多人装备皮甲和钢刀,所以此战王嘉胤信心十足,只要此战击败官军的主力,就可以顺势拿下太原了。
王嘉胤不知新式钢炮的威力,列阵靠前,开战之时遭受了二十门钢炮的集火照顾,发射的还是威力巨大的开花弹,王嘉胤当场就被炸成了烂布条。
这才刚开打主帅没没了,流寇们陷入了一阵混乱之中,曹变蛟抓住机会,率领巡抚标营杀入流寇的军阵之中。
曹变蛟将五千人分成十个小方阵,以刀盾兵和长矛兵护卫四周,结成十个火枪阵,从不同的方向杀入流寇阵中。
这十个火枪方阵嵌入流寇大军阵中后犹如十个血肉磨盘疯狂的收割流寇的生命,方阵前被火枪射杀的尸体沉沉叠叠。
流寇们奈何不了曹变蛟的火枪阵,不敢再向火枪阵发动进攻,他们开始纷纷后撤避开火枪方阵。
流寇的前锋军后撤,后面的流寇以为前面战败了,也开始往后撤,这就引发了大混乱,很多人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开始四散奔逃,数不清的人在混乱中被人挤到然后被踩踏而死。
山西总兵曹文诏趁势率军杀入,流寇大败一路溃逃,曹文诏亲领两千骑兵一路衔尾追杀流寇伏尸五十多里,一直溃逃到了金锁关有了王左挂的接应流寇们才稳住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