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9章 三边总督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56更新时间:2024-02-03 20:02:02
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黄立极出班奏道:
“启奏皇上,在陕西作乱的白水军竟然能击败陕西两路大军,显然以成气候,不能等闲视之了。”
朱由检见个首辅黄立极是乎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便顺着他的话问下去。
“不知黄爱卿有何妙策?可速速向朕奏来。”
“白水军之所以能如此猖獗,皆因陕西各路兵马互不统属,无法协调。自陕西三边总督武之望病故之后,三边总督之位一直空悬无人接替。臣请皇上派一重臣上任三边总督,统筹陕西剿匪事宜。”
明朝自开国之初就设立了九边,在北部边疆地区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太原镇)、延绥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陕西镇)、甘肃镇。
明朝设立了九个军区,主要是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自陕西北部沿边分设延绥、宁夏和甘肃三边后,各镇奉命独自承担辖区内御边任务,每遇战事各边镇都是独立作战,没有相互无协防职责。
这种模式对付小股敌军入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遇到大股敌军则会出现问题。
弘治十年(1479年),蒙古火筛部大举入寇,陕西三边因为互不统属无法统一协调作战,故出现接连战败的情况。
为有效巩固西北边,朝廷设立“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这一职位,简称三边总督,总揽陕西军政大权。
起初只是临时设立的机构,事情处理完了就撤掉,从嘉靖四年(1525年)开始改为常设机构。
在明代陕西的面积很大,其行政范围包含后世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以及青海省部分地区。
孙传庭虽然是陕西巡抚,但是他实际能管辖的范围并没有那么巨大。
首先宁夏、甘肃、延绥这三个军事重镇分别设立了巡抚,不归再归陕西巡抚管辖。
其次河东地区、河西地区也分别设立了巡抚,也不归陕西巡抚管辖。
景泰元年(1450年)延安府、庆阳府改属分别设立巡抚,不再归属陕西巡抚节制。
万历十一年(1583年)又从陕西巡抚中分离出了勋阳巡抚。
这些巡抚与陕西巡抚是平级的都属于朝廷直辖的地区。
这也导致了孙传庭明明是陕西巡抚,手里面可以调动的兵力却只有可怜的两万余卫所兵人。
这点人用来对付王嘉胤这些战力低下的流寇可能还勉勉强强,但是对付战力较强的白水军,区区两万人还远远不够。
这使得孙传庭一时间还奈何不了王二的白水军,让白水军在陕南地区活动得很猖獗,有向汉中甚至是四川活动的迹象。
“不知何人可任职三边总督?”朱由检向众大臣询问道:
面对天子的询问,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施凤来出班奏道:
“检察院左副都御史杨鹤,深谙兵法、熟悉军务,可任职三边总督。”
杨鹤?历史上的朱由检倒是给了他机会,一开始就是先任杨鹤为三边总督的,但是杨鹤他不中用把事情给办砸了。
杨鹤在当上检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就给上朱由检呈上了一封奏疏,大谈自己的治国理念——元气说。
杨鹤对朱由检说,对待陕西的流寇不能剿,只能招抚。流寇也是老百姓,是皇上的子民,如果杀得太多,就会损伤大明的元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鹤说的元气论是对的,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元气,一个国家需要有足够的人口、足够的劳动力才能迅速的发展起来。
只是任何理论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实行才可以,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否则的话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列宁同志领导俄国工人运动发动了十月革命成功推翻了沙俄的统治,成功的建立起了蓝星上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但是列宁同志十月革命的经验放在当时华夏却并不适用。最开始革命前辈们也是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在瑞金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与蒋介石政权当面锣对面鼓的交锋。
但是结果却并不好,导致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华夏的国情与苏俄不同,列宁同志十月革命的经验,放在当时的华夏完全行不通。
最后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提出了要走华夏特色的革命主义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前辈们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同样的道理杨鹤的招抚政策放在大宋可以,放在大明的陕西是行不通的,大明不是大宋,大宋一年有八千到一亿两银子的财政的收入。
宋朝可以到处招抚流寇、盗匪,把他们编入政府编制,其中水泊梁山就是代表,因为宋朝有钱他们养得起闲人。
但是大明不行,大明的财政只有大宋的八分之一,大明穷没有那么多钱来安置流寇。
历史上杨鹤招抚完流寇后,给他们发点路费就让他们回归原籍。然而这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这些被招抚的人回到家后,发现没钱、没粮还是活不下去,于是又举旗造反了。
在那些流寇心里形成了一个理念,反正造反又不会被杀头多造几次反又何妨?
当一个人经历过一次杀人放火抢掠而获得巨额财富的时候,他又怎么会甘心回去踏踏实实种地了呢。
一个女人只要有过那么一次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身体,那么她就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自己了。
杨鹤任职三边总督时花钱如流水,却没有任何的成效,反而让流寇愈演愈烈,越来越猖獗,简直是搞得一塌糊涂。
朱由检从心里早就否定了这个人,用杨鹤?怎么可能,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个就是一个书呆子根本就不行
于是朱由检对施凤来说道:
“军略并非杨鹤的长处,让其督师陕西三边不合适。”
见朱由检否定了次辅施凤来举荐的人,武英殿大学士李国普心中一喜,于是也出班奏道:
“袁崇焕熟悉边事军务,深谙兵法韬略之道。曾在宁远城挫败奴酋努尔哈赤,是陕西三边总督的上佳人选,臣肯请陛下启复袁崇焕为陕西三边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