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90章 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三

第90章 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三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63更新时间:2023-05-06 19:33:29

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的图书馆,位于学校中央靠后的位置,楼高六层,是整个学校最高的建筑。

孙元化带着宋应星几人一起进入了图书馆,图书馆很大,藏书丰富,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名人传记以及各类小说演义,当然也有朱由检的《物理启蒙》、《数学初步》等书。

几人在图书管理员那里做完登记后,图书管理员只向众人交代了几句,看完书要放归原位,要爱护书籍,不可损坏书籍后等注意事项后便让他们进了藏书室。

图书馆每一层楼都有左右两个藏书室,藏书室内中间的位置用来存放各类书籍的,挨窗户的两边各摆了两排书桌,是供人在这里阅读的区域。

图书馆里的书籍不可以外借,但是允许人自带笔墨纸砚在藏书室里抄书,只要小心不把书弄脏损坏了就行。

在宋应星他们进入一间藏书室后,就看到了有十余名士子正在靠窗的书桌上埋头抄书。

宋应星看了一下这间藏书室的检索信息,然后在书架上找到了一本名叫《物理启蒙》的书籍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只觉得里面的知识奇妙无比闻所未闻,如同打开了一所新世界的大门。他也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两个铁球为什么会同时落地的答案,原来是因为万有引力的原因。

宋应星抱着这本书看得如痴如醉,甚至都打算好了,要是这一科再不中进士就罢了考进士的念头,去考明算科,然后就专门研究这个物理学算了。

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他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他的著作《天开工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在原来的历史上这届科举他与他哥都落榜了,他从此心灰意冷绝了科举的念头,崇祯八年他被辟为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一个类似于县教育局长的官职,在当时属于不入流的小官。

崇祯十一年(1638年)宋应星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官职正八品。

崇祯十六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任凤阳府亳州知州。

明亡后宋应星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拒不出仕清朝,在穷困潦倒中度过晚年。

宋应昇虽然在后世的名声没有宋应星大,甚至在后世能被人提起也是因为沾了他弟弟这个科学家的光。但这丝毫不妨碍他是能力非常强的一员能吏。

他从崇祯三年步入仕途开始,因为治理地方有功,步步高升,到崇祯十六年已是正四品的广州知府了。

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景山。

国难当头,宋应昇变卖家产,他把妻子和儿女的首饰悉数捐出以助军饷。可惜大明气数已尽,回天乏力。

宋应昇心力交瘁,忧思成疾,患病卧床。第二年他向上司辞官告归。

隆武元年宋应昇写下绝命诗:

撒手悬崖谁未休,归山正欲唤同游。

如今开落知何似?一夜六出散九州。 

千里江山带雪看,无君此日亦无官。

一生忠孝归何处?惟有冰魂念岁寒。

他本打算与好友一起跳崖殉国,但是因为大雪封山上不去而未能成行。

隆武二年,隆武帝朱聿键与清军交战,因寡不敌众战死,尔后又有大批南明朝廷的官员降清。

宋应昇问讯后悲愤欲加绝,当晚于家中服毒殉国。

这一世宋应星宋应昇兄弟二人是朱由检必须要录取的几人之一,哪怕他们在试卷上写满狗屁二字那也是必中的,也许名次会靠后,但是朱由检不会让他们落榜,所以宋应星他的担忧是多余的,就算是他自己放弃了,朱由检也都不会放弃他的。

看书的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太阳就快要落山了。图书管理员进来通知大家,把书放回原位,图书馆要闭馆了。

因为图书馆是不允许带火种进来,不能点灯,防止发生火灾意外,所以每当天一黑就要闭馆。

傍晚孙元化邀众人一起在学校的人工湖中间的湖心亭游玩。

人工湖没有名字,但因为湖中心位置种有一片荷花所以有人叫它荷花池,因为湖面平静如镜,夜间倒映天上的明月时如同一个玉盘,所以也有人称呼它为映月湖。

人工湖是由人工挖掘而成,面积大小约十亩,湖水是引自旁边永定河的河水。

湖的沿岸栽有一圈垂柳,如同一个个正在湖边梳洗打扮的女子,她那细长快要垂到水里的枝条在微风吹拂中左右摇曳着,倒映在湖水中的倩影参差斑驳。

湖面上有一座供人游玩贯通南北的木桥。桥的中心有一座亭子,被人称呼也湖心亭,就位于湖心的那一片荷花之上。

荷花下生活着一群锦鲤,有红的有白的也有半红半白的,它们在蓉蓉的月光之中畅游。

孙元化、宋应星、宋应昇、夏允彝、陈子龙、徐孚远,六人一起在湖心亭饮酒赋诗一直到月上中天的深夜才兴尽而归。

就在孙元化几人月下饮酒,对酒当歌,感叹人生几何时。

朱由检在御书房对着户部尚书郭允厚的一本奏章愁眉苦脸的犯难,你说你一个堂堂的户部尚书掌握着全天下的税收,怎么老是惦记朕兜里那点私房钱呢?

锦衣卫的严打行动执行了一段时间后,京城的治安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好转,那些商家们做生意再也不用受到那些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

而这个时候锦衣卫也就露出他们真实的意图了,开始沿街挨个店铺的开始收取保护费。

那些小店铺和小摊贩还是很乐意接受这个收保护费的制度的,他们深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锦衣卫不可能光干活不收钱,锦衣卫收得比那些青皮流氓少,那这件事就是划算的。

对收保护费制度有抵触的是那些大店铺,他们背后本来就有人罩着寻常的街痞流氓不敢到他们店里闹事。锦衣卫却硬要以收取保护费为由头白白的拿走他们的两层利润。

在收保护费最开始的那几天还真有不少店铺敢不给锦衣卫的面子,就是拖着不给这个钱。

锦衣卫也不惯着他们,不管他们背后有谁撑腰,总不可能来头比当今皇上还要大吧。

于直接派人过来封店让他关门歇业整顿,不管他们找谁的关系都不好使,锦衣卫一律不给那人面子,只有把保护费交了的才允许他重新开张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