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88章 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

第88章 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28更新时间:2023-04-17 19:06:06

车夫喂饱了小毛驴后,又挥舞着小皮鞭赶着驴车上路了。

“我们刚来京师不久,在坊间多次听闻京城女侠的名号,不知老丈可否能与我们详细讲一讲这京城女侠的事迹。”陈子龙向车夫询问道。

陈子龙是华亭举子三人众中年龄最小的那一个,今年十九岁,十六岁就中举了,真是年少春风又得意,这个年纪的男子对少女充满幻想,正是慕少艾的时候。他对京城女侠的兴趣明显的要略微高过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的兴趣。

“嗨!这您可算是问对人了。”一听闻这些举人老爷要问京城女侠的事迹,车夫的兴致明显的高昂了起来。

车夫将阿丢在京城如何行侠仗义,如何替穷苦老百姓出头的事情讲了一路,说得那是眉飞色舞,唾沫横飞。

到后面又神神秘秘的对众人说道:

“据说呀,这女侠的身份那可不简单啦,她是当今圣上的妹妹,是当朝的长公主。”

对于女侠是公主的事情,宋应星几人是不怎么相信的,他们猜想这身份多半是京城百姓穿凿附会编出来的。

堂堂一国之公主怎么可能会在街头抛头露面,还干一些打打杀杀的事情,这也太离奇了一些,像是小说演义。

光宗陛下所生的公主现在还在世的也就三位了,即皇五女朱徽妍,宁德公主;皇六女朱徽婧,遂平公主;皇八女朱徽媞,乐安公主。

他们也没有听闻哪位公主有习武的癖好呀。

宋应星对女侠的兴趣不大相比之下他更关心学校的情况,于是向车夫询问道。

“不知老仗对这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可有了解?”

“这学校呀,是去年年底才建好的,那规模可大着呢,占地有二百多亩。我听人说这是专门给皇店里培训伙计和工匠的,里面的学生大多也是兵仗局工匠们的子侄。”

“这么大的学校,全都是用来教伙计和工匠的?一共有多学生?”夏允彝有些不解的问道,如果这么大的学校不教圣人的学问,那也实在是太可惜了。

“学校里得有五千多学生吧,自从当今圣上登基以后,就对这些工匠们格外的重视,给他们提了工钱,每月还发放米粮,现在他们这些工匠的日子过得可比我们好多了哦,好多人都想把闺女嫁给他们呢。”

兵仗局之所以能发明出这么多新奇的东西是因为当今皇上重视工匠么?宋应星听了车夫的讲述后,心里默默的想到。

宋应星是一个特殊的文人,他与这个时代其他的文人对待工匠傲慢的态度不一样,他对工匠并无偏见。他对手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也十分感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学校里面是什么情况?他们是怎么教这些工匠的?”宋应星很是好奇询问道。

在宋应星的认知中,工匠们手艺的传承都是师傅带徒弟,一个徒弟要想学会师父的手艺那得帮师父白白打工很多年,而且师父往往还会留一手,不会把所有的技术都交给他。

学校里应该不是以师父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否则五千多名学生,那得请多少老师。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那是我们这些粗鄙之人能进得去的,只能是老爷们自己进去看了。”车夫笑着答道。

几人一路闲聊又走了十余里路,终于到达皇家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门口了。

校门很是高大,上面写着“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几个鎏金大字,门口站着两个门卫,身姿挺拔、威武不俗、气度不凡一看就是出自皇宫里的侍卫亲军。

宋应星一行几人下车后朝着校门走了过去,向门卫说明来意后,门卫见几人是士子打扮便对几人放行,并且还贴心得给他们派了一个向导。

学校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周围都是用高高的围墙围起来的,只有东、西、南、北四座校门可供进出,四门皆有门卫看护,闲杂人等一般是进不去的。

并非是门卫势利眼,看见是宋应星他们读书人就放他们进去了,这都是因为朱由检这么吩咐过了。

如果有读书人来参观学校,不用阻拦,放他们进去。在朱由检看来,能到培训工匠的学校来参观的士子一定是对科学技术这方面感兴趣的人。

众人进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尊巨大的雕塑像,雕刻的正是横渠先生张载。其背后的石碑上刻着的就是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几人看到横渠先生的雕像后,齐齐拱手一揖行了一个后辈的学生礼,表达了他们对先贤的尊敬。

前世朱由检第一次读到这四句话时大为震撼,心中热血翻涌,豪气干云,激动得从床上直接蹦了起来。

横渠四句归纳了千百年来儒家所塑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所有读书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方向,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为天下苍生,为心中的信念抛头颅洒热血。

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有夏完淳“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不屈。

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决然。

有林觉民“纸短情长。”的不舍。

有夏明翰“杀我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坦然。

正是这一代代华夏英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精神,铸就着华夏的魂魄。

所以朱由检才将张载像立在此处,他希望从学校走出去的学子能以横渠四句为座右铭,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宋应星几人参观完横渠先生的雕像后,在向导的引领下走向教学楼的区域。

一路上随处可见移栽的巨树,现如今已经生长出了新的嫩芽。

树梢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与教室里同学们的读书声交相辉映。

“听孩童们念的书是《论语》,这里不是教孩子做工匠和伙计的么?也需要学《论语》么?”徐孚远不解地问道。

“当然是要学的,学会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礼、义、廉、耻”不可或缺。不学习文化课程怎么能明白做人的道理。”向导答道。

夏允彝点了点头一脸欣慰的说道:“子曰,有教无类,今日我总算是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