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0章 惠民医药局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70更新时间:2023-02-20 20:14:27
“朕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天底下大多数的老百姓生病后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不知道先生想不想听一听?”
“啊?这怎么可能?”吴有性一副不敢相信的神情惊呼道。
虽然让天下有病之人都可以得到救治是他的终极梦想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一个遥不可及且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别的不多说,要让天底下所有人实现看病自由那得需要多少大夫?
在吴有性的认知中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夫一般都需要十年时间,哪怕是天资聪颖者最少也需要五年,金钱成本时间成本都十分巨大。
“当然有可能,朕打算重新在全天下设立惠民医药局,不仅要像洪武三年那样每个县设立一个,朕计划每个乡镇都设立一个,并且每个村都至少要有一个能看病的大夫。”
惠民医药局是一种公共的医疗慈善机构,这种机构的设立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到了宋朝时,随着宋朝的经济繁荣和医学的进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到了南宋朝时期,惠民药局会在天气炎热的夏暑之时,派遣医官去城外为贫苦的百姓进行免费救治,并且还附送汤药,这种惠民的举措直到天气转凉后才会停止。
宋朝的这种惠民制度能够及时的掌控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朝廷防控疫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元朝也延续了宋朝的惠民医药局制度,并且将此制度发扬光大,将惠民医药局铺设到了全国各地。同时还给惠民医药局增加了借贷业务,以保证惠民医药局的收支平衡。
每逢疫情肆虐之时,朝廷会令惠民药局派出医官携带药品,走街串巷,上门诊治,发放汤药,防止疫情蔓延,这是元朝统治者为数不多的善政。
明朝承袭前朝制度,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在各府州县广设惠民医药局,从医户内选出内、外科医士各1员,“专制药饵,以惠贫病军民,弗责其直”。明朝惠民医药局的职责主要是诊疗施药,为患病的贫困军民无偿的提供药品。
成化年间明朝的惠民医药局得到了进一步发现,基本上各大卫所都有设立,边疆地区亦不例外。
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惠民医药局逐渐衰落。到了天启年间朝廷财政亏空严重,多数地方的惠民医药局因为得不到朝廷的经费拨款已经名存实亡了。
“皇上,这需要很多的大夫才行,如果每个村都配一个大夫的话至少要十万人。整个大明的大夫不足此数的十分之一。如此大的缺额几乎没有办法弥补。”吴有性怕朱由检搞不清楚状况,提醒着他说道。
“大夫少了,那就花几年的时间培育一匹大夫出来。以前的大夫都是师父带徒弟,一个有经验大夫一辈子最多也就能够带五、六个徒弟,这种效率实在太慢了。想要达成朕的目标是不可能的,朕要改变师父带徒弟的这种教育方式。”
“皇上可是有妙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吴有性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
“朕打算开设医学院,专门教授治病救人知识的学院。在各州府都开设一座医学院,高薪聘请名医教学。如此便能培养大量优秀的医学生了,再将这些医学生下派到各县、各乡镇去,让他们一边行医,一边培训一些村医,让这些村医学到一些粗浅的医疗知识也能看一些简单的病,做一些应急伤口处理工作。以此来解决老百姓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皇上圣明,儒家教学以四书五经作为教材,不知医学院以何为教材?存世的医书驳杂又良莠不齐,且大多都有错漏之处即便是《伤寒杂病论》也都有错处。”
“不用固定用哪几本医书为医学院的教材,医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现,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推翻或者改进前人的理论体系,不可以拘泥于古书上的知识。尽信书不如无书,老祖宗说的话放到现在未必全都对。”
“皇上的一番话令草民茅塞顿开,听皇上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朱由检的话,确实令吴有性启发良多,在他十多年的行医生涯里的确发现有很多病例与医书上记载有出入,所以吴有性不轻不重的拍了朱由检一记马屁。
“另外朕打算邀请全天下的名医前来京师编撰一部《药典》对存世的医书、药方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编撰入《药典》,以后就以《药典》为医学院基础的教科书之一。先生你为太医令,这件事将来由先生来主持。”
“谢皇上,草民愿意就任太医令一职,一定将《药典》编撰好,绝不辜负皇上对草民的期望。”
《药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药典》的普及,会大量的减少医者用错药方治死人的事件发生。
以后它必定会成为医者行医的参考书,吴有性决定认真仔细的办好这件事情,绝对不可以出一丝的差错。
“待先生处理完此次流民聚集地的瘟疫后就开始在京师设立第一所医学院。由先生兼任学院的院长。”
朱由检一边说着一边从御书房的暗匣中掏出了一本书教到吴有性的手上。
吴有性接过书一看,只见书皮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赤脚医生手册》六个大字。
“这是朕偶然间得到的一本医书,里面的部分记载与古人的记载颇有不同之处。里面有许多知识点十分新奇,古人的医书对此并无涉及。朕军中的军医只学了此书数月,医术就精进不少,平时治疗一些刀箭创伤十分拿手。”
吴有性好奇的翻开了《赤脚医生手册》看了起来。只见上面罕见的用大白话详细的记载了一些常见病的症状以及治疗的单方。
其公共卫生防疫篇所讲述的人体免疫系统,传染病的致病原理与防治措施等知识。令吴有性看得有滋有味,里面的许多知识理论在吴有性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得到了验证。
以前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也突然间豁然开朗了,就像是医学道路上一扇新的大门突然向他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