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3章 潜龙在渊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67更新时间:2023-01-28 14:42:33
通州是京师的东大门,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位于通惠河上的永通桥,更是扼守京东的咽喉要道。
通州位于几条运河的交汇之处,城东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城南是辽代建的萧太后运粮河,城东北是蒙元时期郭守敬主持开凿的通惠河。
三条河上共有三座桥梁,永通桥就位于通惠河上,因为永通桥距离通县城西八里,所以通州人也叫它“八里桥”。
通惠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漕河,自蒙元时期建成以后就一直承担着向京师运送漕粮的任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而皇家军官学校的校址就选在通惠河边的八里桥附近,占地面积七百二十八亩,可容纳学员人数为五千人。建筑面积占地不大,主要是校场、靶场这两个场所占地面积大,几乎占了一半的用地。
按照朱由检设计的图纸,校内需要建有营房、教室、食堂、图书室、校场和靶场。校外需要用高墙围起来并且派人巡查,防止有宵小之辈偷窥里面的情况。
在工部、兵部、礼部三个部门的联合督促下,学校盖得很快。
施工队是现成的,就是之前修建皇家职业技术学校那群人,对于如何建学校些人是熟门熟路。
有西厂提供建材所以不存在短缺建材的情况。建房子所用的红砖、水泥,都是西山窑厂和西山水泥厂加班加点烧好后,装上船走水路通过永定河和通惠河运送过来的。
在多方力量的加持下,皇家军官学校奇迹般的一个多月就竣工了。
学校建成后接下来就是招生的工作了,第一期正式班只招收100人,这100人是当成中高级军官来培养的,所以这100人的名额基本上内定好了。
大明的勋戚们每年都有权限推荐一人前来大明皇家军官入学。
各地区的总兵也拥有和那些公侯伯爵一样权利,每年可以向学校举荐一人。
这个时候的大明不是到处封官许愿,搞得整个大明是侯爵多如狗,总兵满地走的南明。
现在的大明,有爵位的勋贵满打满算也就五十来个,总兵也就二十来个,他们两家加起来就占了将近八十个名额。
勋戚和各地总兵拥有举荐权的这件事是朱由检在朝会上当场宣布的,他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是为了照顾这些勋戚们的情绪,缓和勋戚武将势力与皇帝之间的矛盾。
开办武学从勋贵和世袭武将手里分权利的事情是那些文官干的,要怪你就怪他们文官去,我朱由检觉得你们可怜,可是有替你们争取了每年一个举荐名额的,你们得感激我的皇恩浩荡。
恩出于上,怨归于下的这种基本的政治手段朱由检还是能玩得挺溜的。
当然入学前还是有考核的,不仅有笔试而面试,还要考察个人身体的基本素质。
虽然不要求被考核人能开两石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但是也要求身体强壮,能跑能跳,病秧子可是通不过身体素质考核的。
考核不通过的人是不准入学,但是举荐人还可以重新选一人前来考核,如果第二个人考核还是不没有能够通过,那么举荐人则丧失本年度的举荐机会。
之所以这样是为了防止有些勋贵举荐一些不靠谱的人前来,浪费了宝贵的名额。
剩下的十二个名额,朱由检钦点了丁文明的儿子丁尧臣,王承恩的侄子王之明两人,再加上墨家举荐的七个优秀苗子,正式班正真面向社会招收的名额只剩下三人了。
此次进修班也有100人的名额,招收的对象主要是军队中年轻优秀的又在战场上立过功的将领,名额主要由兵部拟定,同样朱由检也钦点了几人。
他们分别是辽东游击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的侄子秦佐明和秦祚明。
由于秦翼明和秦拱明、马祥麟还在随着秦良玉征讨贵州的叛乱,要不然的话朱由检的名单还会带上他们三人。
速成班招收400人,主要培养的基层武将速成班主要是面向大明国内那些有志报国,愿意投笔从戎而有找不到门路的人。
名额录用权限下放到学校,只要通过了学校教务处组织的笔试和面试皆可录用。
学校开学时间定在六月初八,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主要是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偏远地区的学生能赶上开学典礼。
与皇家军官学校还刚刚竣工相比,打着为皇家产业培训技工的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学很久了。
二月二日龙抬头,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在这一天正式开学了。与皇家军官学校不同,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期就足足的招收了3000名学生。
这些学生主要来自于兵仗局工匠子弟,以及墨家从全国各地收罗过来的优秀学生苗子,还有就是四卫营、勇卫营中的一些将士的家族子侄。
牛头庄一战,因公殉职的千总蒋万行的弟弟蒋道行就进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读书。
在温柔的南国,二月已是大地回春,草长莺飞的季节。
然而在北国,现在却还依旧被皑皑白雪所笼罩,春寒料峭,朔风刺骨。
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身穿崭新的湛蓝色粗布缝制的大棉袄前来上学。
他们每人手里都提着一串品相好,肥肉宽厚的腊肉前来学校。家里的长辈说了,这腊肉是送给先生的束脩。
自从朱由检给兵仗局的工匠按职称发放工资和禄米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也不用过之前那种苦哈哈的日子了,隔三差五的能吃上肉了,逢年过节的也能给家里的小孩置办新衣服了,这也就有了小孩了穿着新衣服提着腊肉去上学这一档子事了。
大明皇家职业技术学校是不收取任何学费和学杂费的,反而每天还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离家远的学校还会提供免费的住宿。
不过学校虽然不收学费,但是自此以后每学期开学的时候收取学生一条腊肉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俗了。
《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