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detail.png)
![](/read/listen.png)
第62章 约战箐口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248更新时间:2022-12-04 21:37:45
安邦彦年龄约么四十多岁的样子,面白无须,披着一件装饰得十分华丽,上面绣有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图案的察尔瓦,头上戴着天青色的英雄结,英雄结上插着三根孔雀翎,左耳上戴有红色丝线串起的黄红相间的耳珠,珠下缀有红色的丝线。
此时的他领着水西十三则溪,四十八洞的十万精锐彝兵来势汹汹,要与朱燮元的官军展开一场决战。
安氏统治水西后,实行土目分治,十二宗亲各占一地,宣慰亲领一地,构成十三个行政区,称之十三则溪。则溪之下又分为数个洞,大则溪下属七、八个洞,小的则是两三个。
整个水西安氏的行政架构就是所谓的十三则溪,四十八洞了。
朱燮元四面封锁步步为营逐步蚕食的策略效果显著,安邦彦在慕俄格城储备的粮食最多只够支撑一个月了。
粮食运不进来,战事拖得越久对安邦彦越不利,他一定要在粮食耗尽之前,打赢这场战争,至少也要打退官军重新夺回鸭池河周边200里的产粮地,然后再搜刮一波粮食补充军需才行,所以他需要不惜代价速战速决,首战即决战。
安邦彦将十万彝兵一分为三一字排开布置在天仙桥以东的箐口,小龙槽子一线,与部署在红林和野猪坪一线的朱燮元相隔三十里,两军遥遥相对。
崇祯元年九月二十五日安邦彦派遣使者到朱燮元的军营中下战书,约定3天后双方在箐口进行决战。同时也派人前往水西城去联络乌迷,约定三日后一起前后夹击朱燮元。
针对这次安邦彦的主动约战,朱燮元在帅帐中紧急召开军事会议。
丁文明、许成名、秦良玉、彭朝柱、马祥麟、秦拱明、秦翼明等主要将领都到场了。
朱燮元个头很高,用后世的计量单位来算有一米八多,身材魁梧,体格壮硕,虽然年过花甲,但一点都不显老,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壮年人。虽是文官,但从外貌来看,像武官多过文官。
朱燮元身穿朱由检特赐绯红色的绣着仙鹤补子的一品官服,大马金刀的坐在帅帐中间的主位上,用眼神逡巡着扫过站在下面的一众将领,和声询问道:“关于安贼三日后约战箐口的事情,诸位怎么看?”
彭朝柱抱拳说道“安贼急切求战必是他老巢慕俄格出现了变故,我们应该先派人打探清楚消息,再根据打探出来的消息来做决定是战还是不战。”
许成名接上彭朝柱的话茬上前说道:“据末将安排在毕节的探子传来的消息来判断。安贼应该是缺粮了才急于求战。”
“宾实,把你知道的详情仔细讲来。”朱燮元对许成名说道。
许成名,字宾实,是贵州安南卫永宁州人。自万历三十八年从他爷爷许镇手中袭得安南卫指挥使一职后如同开挂一般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万历三十八年被征任蓟辽,与建州女真交战多次立下战功,万历四十五年被升任为普安守备,随后平定多处叛乱有功被升为安南游击将军,疏通滇黔大道,剿灭各处贼匪有功被升为赤毕总兵,原贵州总兵杨瑜懋战死后,许成名又被升任为贵州总兵。
只见许成名抱拳应道:“启禀督师大人,末将曾任职赤毕总兵驻防过赤水和毕节,对当地的情形多有了解,安贼所盘踞毕节、大方等地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产粮根本不够他们食用。往年他们都是从云南、四川买粮。还有就是鸭池河边的以著则溪、六慕则溪、雄所则溪、于的则溪,这些产粮较多的地方,每年上供给他们的一大批粮食。”
“林总兵与侯总兵分别封锁了安贼通往云南与四川的路,他们已经无法从外省购买到粮食了,现如今鸭池河周边的这些产粮地也被我们所掌控,安贼已经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得粮食了。”
“之前安贼将十三则溪所有的兵力全部龟缩到了大方,20多万人的吃喝全部靠大方的储粮支撑,每日消耗的粮草就有1600多石,末将估计他们所储备的粮食最多还够支撑一个月。”
巾帼女将秦良玉双手一抱拳,用她高亢的声音说道:“既然安贼要战那便战,末将麾下的石柱健儿愿带头冲锋,替督师大人擒杀这个狗贼。”
朱燮元见丁文明在那里低眉思索并未发言于是询问道:“莅甫,你怎么看?”
“回禀督师大人,末将十分赞同秦宣慰的意见,三日后与安贼决战。如今优势在我,我们应当把握每次与安贼决战的机会,战场局势千变万化,不可久拖。”
丁文明是希望速战速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的。四卫营前身是武骧、腾骧左右四军,是大明皇帝的禁卫亲军。
现在这支军队已经离开皇上身边大半年了,皇上身边只剩下勇卫营这一营人马在护卫。京城的局势波云诡谲,丁文明最近左眼皮一直跳,隐隐约约的对朱由检的安危有些担心了。希望只是自己多心了吧,丁文明内心默默的想到。
朱燮元手抚长须说道:“莅甫言之有理,战场局势千变万化,现在优势在我们这边,过段时间就不一定了,辽东的建奴对大明虎视眈眈,不可长期屯兵于贵州这偏僻之地。老夫决定三日之后与安贼决战!”
对于安邦彦的求战,朱燮元当然也是愿意的。
他手里的数万大军每天都消耗粮饷就是个无底洞,贵州本地产粮少根本供应不起大军的消耗,军粮大部分都需要从外省运进来。
贵州交通闭塞道路难走,每运送一石粮食进来就有七、八成耗损在路上,即便是大明家大业大也经不起这样长时间的消耗下去。
所以内阁和户部一直在催促他尽快剿灭安邦彦,早日结束战事。
水西城的乌迷如今已完全向朝廷投降了,熊背山各处的险要之地以及水西城的城防全都交由李逢节新招募的彝族兵来防守了,只是为了迷惑安邦彦暂时没有易帜,就连乌迷已经投降这件事都没有多少人知道。李逢节已经做好准备狠狠的坑安邦彦一把。
不出李逢节所料,安邦彦派来联络水西城的使者果然来了。
在李逢节有意的安排下,安邦彦派出来的人历经千辛万苦穿越官军的封锁线,上了熊背山来到了水西城。
在乌迷的大帅府中,乌迷与安伦两人接见了这位风尘仆仆使者,一顿酒肉招待后,便询问使者的来意。
使者说道:“大王有令,命乌大帅和安将军两日后出兵,冲破山下官军的封锁,直击官军主力的后路,配合大王绞杀官军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