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2章 四面围攻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61更新时间:2022-09-21 18:08:13
基于这个战略,朱燮元在水西的四面布置了军队。
云南总兵林兆鼎从镇雄府出发占领七星关和老鸭关,封住水西的西面。
四川总兵侯良柱从泸州出发占领永宁城和阑州城,封住水西的北面。
石柱宣慰使秦良玉从遵义出发占领黄沙渡封住水西的东面。
而自己则率领官军主力从南面进收逐步收紧包围圈,四面迭攻,令安邦彦不得不处处设防分散兵力。
通往水西的道路被毁了,朱燮元就下令重新修路。
征招贵阳周边汉民以及归附朝廷的水东宋氏、仲家苗、布依苗、穿青苗、仡佬苗等部族的壮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重新打通通往水西的驿路。
八月一日朱燮元誓师出征,兵出贵阳分两路。
一路经镇西卫到鸭池驿,由朱燮元亲自率10000火枪兵(5000督标营加在贵阳周边新招募的5000人)6000广西狼兵、5000贵州官兵和1000广西官兵组成的主力军。
另一路经龙场驿到陆广驿,由丁文明为主将彭朝柱为副将,率领5000四卫营和3000土家兵组成的偏师。
大军一路向鸭池河进攻,沿途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8月4日鸭池河以东以南的所有地区全部被官军掌控。
鸭池河以东的地区离水西的腹地太远离贵阳太近以安邦彦如今的实力无法与官军争夺。同样安邦彦也是想敌以弱引诱朱燮元向水西的腹地进攻。
到时候他故技重施,掐断官军的粮道,利用水西彝兵熟悉山林的优势,不断派小股部队的骚扰疲弊官军。
像对付前贵州巡抚王三善那样把官军耗在山林,让他们里走又不能走,打又不能打最后粮草断绝全军覆没。
朱燮元老成持重当然不会向王三善那样轻易着了安邦彦的道。
他是真的步步为营,在行军路线上每隔30里扎下一座营寨派兵驻守,用来转运粮食保护粮道,是丝毫不给安邦彦威胁自己粮道的机会。
8月6日朱燮元下令渡河,在3寸火炮的攻掩护击下安邦彦的叛军根本无法集结兵力来阻止官军,当然他也没寄希望也没打算凭着这条小河来阻挡官军,只是派了少量的军队监视官军渡河的情况。
朱燮元和丁文明都轻松渡过了鸭池河,分别占领,鸭池驿与陆广驿。
贵州地区多山地丘陵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鸭池河周边地势平坦水土肥美是难得产粮地。
朱燮元占领这个地区后,一不做二不休下令将周边200里的粮食全部收拢集中分配,不让这里的一粒粮食流入安邦彦的叛军那里,这也是他战略计划的重要一环。
只是这个收粮的过程是十分残酷,四卫营的士兵可能是最客气的,他们有严格的军纪约束不敢乱来,除非个别部落极其不配合他们才会用强制手段。
贵州官兵和贵阳附近的土司兵也许下手会轻一点不会太过分,毕竟大家都是同乡。
云南官兵和云南的狼兵以及来自保靖宣慰司的土家兵这些外地来的客兵可就不会客气了,他们出来打仗本来就是为了发财。
尤其是云南狼兵作战时十分的勇猛悍不畏死,但是军纪也是出了名的败坏,他们没有军饷,全靠打仗时抢夺,行军一路抢一路,所过之处鸡飞狗跳。
这次奉命去收粮食,他们就更加不会顾忌了,在水西周边地区大肆抢掠,大量的无辜小部族都遭了殃,有些部族整族都被屠灭了。
对于这种事情朱燮元也没有办法,收拢水西周围的粮食是他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能出意外。
首先因为他缺粮食,虽然扫平了水东宋氏,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宋氏几百年的积蓄,但是粮食却并不是十分的多。
贵州道路难行,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从外面运送粮食进来很困难,路上消耗的粮食是运到的粮食的数倍,运十石粮食过来在路上就要吃掉七、八石。
其次也是为了坚壁清野,不让这些粮食流到安邦彦的手上,让水西安氏的军队没有粮食补给。
朱燮元的所作所为让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贵州巡按御史王应熊很看不惯。
上个月朱燮元不向朝廷请示就擅自灭掉已经向朝廷投降的水东宋氏就让王应熊觉得飞扬跋扈很过份了。
这次又纵兵抢掠水西周边部族的粮食,这实在是突破了王应熊的心里的道德底线了,朱燮元好歹也是熟读圣贤书,三榜进士出身,怎么可以把圣人教导的仁义之心抛到九霄云外?
王应熊和周围一些小部族的头领交好,这次很多被抢的部族就到他这里来诉苦。
听到有很多心向朝廷的小部落被广西狼兵灭族后,他怒不可遏冲到朱燮元的帅帐大吵了一架,站在道德制高点怒骂了朱燮元一通,同时要他即可停止抢粮食的行动,否则上本弹劾朱燮元。
王应熊迂腐的书生意气朱燮元当然没有加以理会,表面上接受批评,回头事情还是照做不误。
于是王应熊愤怒的提笔写了一封弹劾朱燮元妄动刀兵私开边衅、飞扬跋扈纵兵抢掠、杀良冒功等多条罪名的奏章从贵阳发往京师了。
奏章传到朝廷,内阁首辅黄立极和次辅施凤来的处理意见都是降旨问罪,朱由检以慈不掌兵为由替朱燮元压了下来,决定不追究这件事情。
并且下旨将王应熊平调到四川去当巡按御史,王应熊只是有点圣母心泛滥而已,弹劾朱燮元也并没有什么错肯定不能处罚他。
既然他们两个三观合不来那就只能调走王应熊了,免得他做出一些过激的傻事。
朱燮元过了鸭池河后并没有如安邦彦的愿继续向水西的腹地进攻。反而是停下来修复之前的驿道,并且收集水西周围的粮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朱燮元的这种战略,如同打蛇打在七寸上刚好打中了安邦彦的要害。
他不怕朱燮元有多少精兵,不怕他攻势有多猛,就怕他四面封锁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蚕食和他拼消耗、拼硬实力,水西一隅之地怎么拼得过手握西南五省还背靠大明朝的朱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