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31章 崇祯元年正旦大朝会

第31章 崇祯元年正旦大朝会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32更新时间:2022-08-12 10:12:05

趁官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际,第二日王二率领农民起义军撤离澄城县,来时只有600余人走时已经是1000余人了。

王二在北上的途中一路攻城拔寨,开仓放粮,多次击败前来围剿的官军。到了梁山时王二的队伍已经壮大到了6000余人。

陕西巡抚乔应甲害怕此事捅出去后,自己官位不保,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竟然隐瞒不报。只是组织各府的官兵加紧围剿已经逃进吕梁山里的王二。

身在皇宫的朱由检被蒙在鼓里,在他印象中陕西农民起义是一年之后的事情。对陕西的王二起义全然不知。

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皇家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实验大楼和火器研究院全部竣工。

大明火器研究院院正式成立,院长为毕懋康,院监为孟长秋,副院长为孙元化,院长院监皆为正四品,副院长为从四品。

从墨家精英弟子中挑选20位最杰出的弟子作为科学院院士品级为从九品

张海生被赐予科学院院士头衔,工匠职称也被提升为少造作,成为兵仗局第一个少造作,羡煞旁人。

弹簧钢早就被张海生研制了出来了,燧发枪的研发开始步入正轨。

阿丢带着赵铁钢以及另外20名杰出的墨家弟子开始研究蒸汽机项目。

朱由检抱着不浪费人才的原则,又给刘日升这个金工技术媲美8级钳工的大匠和21位高级工匠下达了手搓车床、铣床的任务。

承诺刘日升只要能完成这两台机床的制造就将他晋级为少造作。另外21人也提一级升为大匠。

自从好友升张海生升为少造作后,刘日升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发愤图强,每日刻苦学习钻研技术,不再以大匠的身份沾沾自喜了,他要追上好友的脚步。

从高级工匠到大匠是一个巨大的鸿沟,并不是靠努努力就能升上去的,大匠这种高度需要有足够的天分才能达得到。

因此刘日升和这21名工匠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吃住都在工厂里,日以继夜的扑在工作上。

朱由检同样对蒸汽机这个能够开启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器寄予厚望,承诺阿丢要是能够研制出来就给她挑一个优秀的驸马,被阿丢一个大大的白眼瞪了回来。

一切都开始步入了正轨,表面上看是平静无事的天启七年过去了。

崇祯元年正旦大朝会

大年初一的大朝会和平常时候皇帝上的早朝听名字就知道他们是不同的。大朝会制度从西周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大明,每年都得召开一次,是朝廷最高规模的朝仪。

大朝会规模十分的大,参加的大小官员多达上万人,大殿挤不下,大多数人都是站在外面参加的。

地处偏远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的官员要赶上这次朝会需要要提前数月出发才行。

正旦大朝会的实质就是文武百官给皇帝去拜年,这一天一般也都不会谈什么正事,百官们也都会说一些拍皇帝马屁的话,哄皇帝开心。

不过这一次由于是朱由检登基以来第一次大朝会,所以、日本、琉球、安南、真腊、暹罗等这些周边的小弟都要过来朝贺,否则就是不给面子。

大朝会主要是礼部为总策划,负责指挥所有事情。金吾卫和锦衣卫负责安保工作,鸿泸寺负责接待外宾,光禄寺负责大家的伙食。

大年初一这一天,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朝贺活动就开始了,礼乐声响起,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文武百官身着华服前来拜贺。

紧接着就是文武百官与番邦使节进贡礼物,朱由检也需要回赐贺礼,在以往这都是亏得掉裤子的赔本买卖。因为回赐一般都比进贡丰厚得多得多。

但是到了朱由检这里就不同了,不管你进贡的是什么我回赐的都是香皂和香水,最多还加一面镜子。

尽管这些东西在外面价值不菲,但是在朱由检这里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而且还要多少有多少。

以香皂和香水这些东西做回赐不仅可以省一大笔钱,还可以给这些东西打广告,提高知名度,简直是一举多得美的冒泡。

在大朝会气氛最浓烈的时候朱由检宣布开崇祯元年的恩科

“朕仰蒙皇兄大行贤皇帝嗣位,亲承政训已近半载。自履位以来,每日孜孜不倦,不敢贪图享乐。是以宵衣旰食,无日不兢兢业业,唯恐疏忽伤及皇兄之明德。为保江山之稳固,朕决定增设崇祯元年之恩科,网罗天下人才。不知众爱卿意下如何?”

朱由检的一席话把众人弄糊涂了,满朝文武大臣一时间没有搞明白朱由检是什么意思。

就在所有的大臣一时间还没有转过弯来的时候,有着天下第一明白人之称的礼部右侍郎温体仁瞬间领悟到了朱由检的心思,也敏锐的洞察到了皇帝可能是不记得崇祯元年本就有一场科举考试了,于是马上去补漏洞。

温体仁出列问道:“陛下之意可是要在今年增加一次科举考试,而将原本的戊辰科推迟到己巳科。”

“朕正是此意。”

“陛下圣明,臣代天下千千万万的读书人,谢陛下隆恩。”吏部尚书王永光(原吏部尚书房壮丽带头逼宫后,知到皇帝不喜欢他了就自请告老还乡了。)赶紧出列谢恩,把崇祯元年恩科的事情坐实下来。

科举考试是读书人的一大盛事,一旦科举得中便是鲤鱼跃龙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此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截然不同的人生。

自宋以后连续两年开科举考试的事情为其罕见,明朝更是没有这种先例,所以王永光才说要代千千万万读书人谢朱由检了。

后知后觉的朱由检到这时才发现自己闹了一个大乌龙。

朱由检不知道是,恩科这东西在清朝以前是没有的,在宋朝倒是有一种叫特奏名科的东西,是皇帝特为某人或者某几个人开的考试,过了就能赐个进士的身份。

恩科是满清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讨好读书人发明出来的东西。朱由检前世辫子戏看多了以为恩科是自古就有的传统。

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在于有些新出来的东西只需听其名便可知其意。所以恩科从朱由检口里说出来没多久,满朝文武便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