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梅核气
书名:开局女神倒追我作者名:觉醒有声本章字数:2207更新时间:2022-10-18 21:53:39
这可把谢晓峰和许茗都给逗笑了,餐厅老板更是一脸的苦笑,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小医生,你还太小了,你怎么知道成年人的艰辛呢?你别看我这当个餐厅老板,可我每个月的房租都不是个小数目,家里还有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养老费、我们自己的养老金,再加上房贷、车贷,我每天起早贪黑的干,也没存下来钱啊!我感觉我还没古代妇女的地位高呢!”
谢晓峰和许茗又被逗笑了,谢晓峰问老板道:“你说这些只是生活压力而已,真正的要形成痰气互结证,你平时应该有很多话不能说,都憋在心里才会导致,有没有这回事?”
餐厅老板闻言,小心的低着扭头看了一下周围,才说道:“唉呀,不瞒你们说啊,我老婆忒强势,我是有话不敢说啊!”
许茗一旁捂着嘴偷笑,谢晓峰点了点头道:“这就说得通了,你就是因为不能畅所欲言,气机郁结而导致的这个病了,中医里面叫做梅核气。”
“师父,前一阵我们接诊的那个阳明实证的陈刚叔叔,他也是被媳妇镇压了,他为什么没有变成梅核气,却是气郁化火形成了阳明实证呢?”
见餐厅老板的脸都绿了,谢晓峰忍住笑,轻轻拍了一下唐宇的脑袋说道:“什么叫镇压啊?说得这么难听,这是男性谦让女性,谦让过度了而已。你想看,陈刚的处境,家里的大凡小事他都没有资格插手,都是他老婆说了算,他又不是那种性子急的虚火体质,急切的想要说话。他那种人什么闷气都憋在肚子里,所以气郁便是郁于阳明。你再看老板的体质,有些精瘦,精瘦的一般属于虚火体质,性子也急躁,有什么事情都想要说,可是又不能说,话到嘴边又咽下,那不就郁在喉咙吗?再结合脉象舌相看,你知道老板气郁在哪一经吗?”
唐宇答道:“师父,老板他这是气郁在少阳了。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也正是因为火气,他这气郁才没有陷于阳明吧。”
谢晓峰转头看向餐厅老板道:“我们没有说错吧,你其实应该是一个急性子。”
餐厅老板连连点头道:“不错,我就是很多时候想说话,话到嘴边,又给忍住了,那难受劲儿啊!你们什么时候给我治?”
谢晓峰笑着对唐宇说道:“看到没?老板又急了!既然病因病机已经找到了,你再复核一下他的症状,就开方吧。”
唐宇点了点头,将记录下来的病人症状都给浏览了一遍,然后打开背包,拿出了《金匮要略》,将尚未背诵下来的半夏厚朴汤给抄了一个方。然后他看着谢晓峰道:“师父,老板的病因郁而来,又脉象细弦,手指触之发冷,明显的是郁在少阳,应该合方四逆散吧?”
谢晓峰反问道:“我们才给你讲了方药加减以及合方的原则,你认为应不应该合方呢?”
唐宇看了看许茗,又偏着头想了一下,将谢晓峰和许茗给他讲解的方药加减法在脑海中过了一遍,然后回答道:“应该合方四逆散。”
谢晓峰问道:“理由呢?”
唐宇答道:“虽然梅核气由痰热互结引起,但引起痰热互结的根本原因,却是因为少阳枢机郁结。也就是说喉咙作为少阳上部关隘,火炎向上,咽喉就产生炙脔了。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病机无牵制,方药亦无畏反,因此可以合方,达到师父开理中加附子那样的效果。”
谢晓峰这才笑着点了点头道:“合方吧。7剂。”
唐宇点头将四逆散合进了半夏厚朴汤里面,并注明了煎服法和将息禁忌,递给了餐厅老板。
餐厅老板接过药方后,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应该给多少钱?”
谢晓峰拿出手机二维码说道:“先加好友吧,等你吃了药效果很好了,或者痊愈了再给钱不迟,至于多少,你随意。现在有空的话,你就可以去抓药了,早吃早好!”
老板扫码后,欢天喜地的拿着药方去了厨房,吩咐了赶紧给谢晓峰一桌上菜后,风也似的跑出门抓药去了。
海鲜上桌,唐宇又发扬了他干饭人的本能,一顿风卷残云,将许茗和谢晓峰留给他的好东西都吃了个精光,最后还不忘抹一下嘴。
许茗看得笑了起来,停下笑后,她看向谢晓峰道:“晓峰,船上那个病人汪立,我当时辩为温胆汤证,你当时有没有想过呢?”
谢晓峰点头道:“我确实想过,不过后来我再一分析,就排除了。第一,因为唐宇还没有学过温胆汤。第二,温胆汤虽然也能够治疗胆虚引起的心神不宁等症状,但相比胆寒,却是要轻一些。所以相互权衡,我还是选择唐宇辨出的柴胡加龙牡汤。”
唐宇好奇道:“温胆汤?它也能治疗汪立叔叔的胆郁痰扰证么?”
谢晓峰点头道:“肯定能治,不过起效应该会慢一点。胆虚证,有良方,不寒不燥温胆汤。陈皮、茯苓、法半夏,枳壳、竹茹、甘草、姜。你想想是为什么?”
唐宇想了一下回答道:“从温胆汤的方药看来,全方偏于理气化痰,而柴胡加龙牡汤,却能化痰降逆的同时重镇安神,又有大黄一味将痰浊排出,药效很快就能起来。”
谢晓峰点头道:“是的。如果说汪立的胆郁痰扰证,用柴胡加龙牡汤,一剂就能见效的话,温胆汤需要吃两三剂,效果才会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后世鲜用经方后,中医虽然也有疗效,但是却来得慢了的原因。”
许茗这个学了很多后世名方的中医科班生,见谢晓峰如此说道,心里也是有些感概。自从跟着谢晓峰行医以来,她对中医的认知,一再的被刷新。从《伤寒论》的方药药味,再到辩证优越性,无不是表明了后世医家在很多地方的画蛇添足。
诚然,那些后世医家的确开创出了璀璨光耀的一些中医理论,但是在那些医家的时代背景以及环境影响下,他们给出的方药已然具有一些局限性了。
他们的方药在某些特定的病情下,效果是非常好的,如东垣法的开命门锁,小便不利的黄娟吃了后就溺如瀑泉。但是那些方药如果作为中医的主流医方,历史长河中,哪有那么多特定情况呢?病虽能治,却只能叫做缓中图治了。
如此一来,中医还能抢救病人么?还有急救么?还能成为主流医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