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78章 半夏泻心

第178章 半夏泻心

书名:开局女神倒追我作者名:觉醒有声本章字数:2089更新时间:2022-10-07 10:13:13

第二天,早课结束,谢晓峰、许茗带着唐宇,打了一通电话,将以前诊治过的病人都复诊了一遍,为一些主证消失了,而又凸显出其他病症的病人开了方药。

谢晓峰着重给唐宇讲了一下,在现代通讯发达的年代,看不到病人应该怎么诊治。因为没有望诊、闻诊以及脉象参考,就得在脑海中多做自我否定,一旦病人有丁点其他证候的表现,都得问清楚关于那个证候的一些病症有无,那才能够在不当面的情况下,达到辨证论治的地步。

不然的话,只是听说病人一些症状,就盲目的开出方药,很容易误治逆治,造成病家劳命又伤财不说,医者一世英名就葬送了。

唐宇听闻这些道理,不住的点头,他的心里不住的告诫自己,以后诊病的时候,一定要照着师父所说的那样去做,因为自己的父母就是因为误诊误治而离开的人世,他再也不想让那种锥心刺骨的感受出现在别人身上。

三人驱车进入闵省后,也是一边考察药材,一边治疗了一些有缘人,因为长期走的县道,特能拉后备箱里的野生药材和基地药材,也慢慢的又充裕了起来。

在一条乡道上,谢晓峰远远的就看见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搀扶着一个有些佝偻身体的老太在缓步前行,待车行到人处,便停车问道:“你们的路程远么?需不需要我捎你们一程?”

三人停下了脚步,摇了摇头,男的指着前面路边不远处的一片民居说道:“谢谢了,我们也不远,就快到家了。”

许茗副驾更靠近路边,她看了看两人搀扶着的那个老太后问道:“我看这个阿婆呼吸有些困难,是不是生病了?怎么没送去医院呢?”

那个中年妇女回答道:“唉,我妈是病了,也去了医院,可家里没钱了啊,已经花了两千多了,借又借不到,只能把我妈给接回家来了。”

许茗道:“看阿婆这情况,接回家也不是办法啊,她这个年纪了想要自愈是很难的,要不然我们给她诊治一下?”

“你们?”中年妇女和她男人都疑惑的看着许茗,女的说道:“你们会治病?”

许茗冲谢晓峰点了点头,然后叫唐宇打开了车门,说道:“我们是中医,既然碰见了,就给阿婆看看,你们上车吧。”

两个中年人对望了一下,点了点头,还是搀扶着老太上了车。谢晓峰缓缓将车开了出去,很快便到了他们的家门口。

这家人确实不富裕,他们房子坐落在一个小村落边上,与别的房子相比,明显要差很多。其他村民的房子算不上豪华,但多数也是两层砖房,他家的房子却是小青瓦房,只有两件正屋是砌砖的,旁边还有两个偏间居然还是土墙。

中年男人叫穆祥,他老婆和他母亲是本家,都姓郑。一边邀请谢晓峰三人进屋,穆祥一边说着家中的惨事。

原来他们有一个小孩的,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成年累月的都在往医院跑,治疗了十多年,眼看孩子快16了,却没想到还是被病魔带走了,因此家里基本上没存下来钱,能借的亲戚朋友以前都借了个遍,现在母亲又病了,根本借不到钱。

想要去打工挣钱给母亲看病呢,母亲又需要人照顾,而且他们这个年纪了也不好找工作。

谢晓峰也不想说出什么先天性心脏病的事,以免导致穆祥一家的痛心疾首。因为在他看来,初生婴儿虽然体格很弱,但是纯阳之体啊,哪里那么容易得所谓的先天性心脏病啊,还不是因为一些小问题,被某些新医学医生给误用消炎药伤了心肾导致的。

谢晓峰默默的听着,许茗也是,已经过去十多年的事情了,再去翻老账,揭人家的伤疤,是不对的,因此进屋后就帮着扶郑老太坐下,并拿出随车携带的脉枕,垫在了老太的手腕下。

这个脉枕是前几天进入闵省后,碰到一家饮片厂的采购送的,因为聊的比较投机,他也比较欣赏谢晓峰三人这个年轻中医组合,便拿出了一个全新的脉枕作为见面礼物,然后互相留了联系方式。

谢晓峰三人都摸完脉后,脉显沉像,但力度和脉息却显正常,便开始了问诊。

原来,郑老太以前身体也没啥大病,有些小病小痛的都是去药店买药吃,虽然常年都在吃药,但吃了药后基本上就能好了。最近一个星期以前,因为胸闷欲吐而去买药,被药店建议去医院治疗,他们才去的医院。

医院却说郑老太发热恶寒,胸闷欲吐就是感冒而已,开了些药片,又给打了两针。

果不其然,打完针后,还没离开医院,郑老太就没有发热了。医生就说感冒已经治好了,可以回家了。

可没曾想到,回到家以后,郑老太感觉更不舒服了,本来的胸闷欲吐居然加重了,感觉整个胸腔里面塞满了棉花似的,连呼吸都要使劲的深深吸气才行,还时不时就要拉肚子,一天四五次的拉,非常难受,穆祥两口子又带郑老太去了医院复诊,这次一检查,被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住院用上药,怎料并还没治好,才三天,带去的两千多元钱却用光了。

听穆祥他们回答完,谢晓峰又看了看郑老太的舌相,舌苔黄腻,再问口苦与否,回答是口苦。

谢晓峰安慰了郑老太几句后,便看向唐宇道:“这个病的前因后果都清楚了,你看如何下手治疗。”

唐宇说道:“这个是明显的误治!最开始阿婆的主证归纳是呕而发热。《伤寒论》第149条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已它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阿婆刚入院的时候,就应该吃小柴胡汤,后来因为打针吃药后出现腹泻,显然是打针吃药造成了泻下,伤里气,邪内陷,而成为了痞证,现在应该用半夏泻心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