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方证对应
书名:开局女神倒追我作者名:觉醒有声本章字数:2088更新时间:2022-09-29 08:33:02
众人又走了一段距离,算上路程的话,都快一里地了,谢晓峰才提议往回走,待刚刚走回到黄斌的居室时,黄斌才感觉到了腿肚子的隐隐抽筋起来。
谢晓峰说道:“正常,今天的药,只是起效了,要想治断根,这个药方还得再吃个两三天才行。”
说完,便又将甘草、白芍两味药给配了三副,交给黄斌的家人后,并交代了煎服法。
村长当天是不用回去村里了,谢晓峰三人看了看路程,时间也不够继续赶路了,便到镇上找了家旅馆,开了两个房间,暂住一宿。
不过,天色尚早,他们并未就寝,而是把唐宇叫到了房间之中,煮了点琴继南赠与的茶叶,喝着茶,谢晓峰对唐宇说道:“师父今天要给你讲一些中医内部的东西,希望你能够记住了。”
唐宇拿着本子钢笔,认真的点头说道:“师父,我一定牢记在心。”
谢晓峰说道:“给你买的那些中医典籍,其实都应该记忆下来的,但是你发现没有,师父和师娘治病的时候,总是首选《伤寒论》的辩证方法和方剂,而却没有要求你应该先学习《伤寒论》呢?”
唐宇点了点头,说道:“不瞒师父,我内心其实也在疑惑,既然《伤寒论》那么好,为什么不要求我先学呢,所以我就自己选择了先学《伤寒论》。”
谢晓峰笑道:“其实是这样的,《伤寒论》毕竟是直捣临床的应用书,书中虽然有医理存在,但是对于想要了解中医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是差了一点点。不过既然你已经选择了先学《伤寒论》,这就只能在平时不懂的时候参照《内》、《难》进行学习了。今天我就先给你讲《伤寒论》的优越性。”
唐宇闻言,精神更是有些亢奋了,眼神灼灼的看着谢晓峰。
“中医的辩证,不止《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其实还有八纲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经络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辨证等诸多辩证理论,但是这些所有的辨证论治之核心,总是离不开一个‘证’字。而所有辨证论治的最终目的,又是要落实到一个‘治’字,而方证对应,才能把‘证’和‘治’合二为一。”
谢晓峰喝了一口茶后,继续说道:“无论哪种辩证方法,最终都要把辨证论治落实到‘方证对应’上面来,先辩其证候,再论其治法,最后选择方药。可是,良医必用良方,但良方何其多,如何掌握这些良方呢?《伤寒论》便是首屈一指的指导书籍。”
许茗在一旁说道:“晓峰,其实我一直也在好奇这个事情。读书的时候,老师只是浅讲伤寒,更多的则是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诊断学之类的东西。要不是看你总爱看《伤寒论》,我也许也不会有多看重它。”
谢晓峰笑着对唐宇说:“看见没有?你师娘以前也不看好《伤寒论》的,究其原因,就是其中提到的医理基础,说它内含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五行之理呢,针对性讲解的文字却是少之又少,若是没有把那些东西了解过的人,看着《伤寒论》确实有些如同嚼蜡,也就对《伤寒论》当中记载的那些治法方药心存疑虑了。但是,《伤寒论》却是最容易做到方证对应并见效的医书。”
许茗跟着谢晓峰后,治疗了不少的病人了,对自己的辩证能力及选方能力也是有些心得并自豪的了,而她学过的方药当然不止《伤寒》、《金匮》里的,大学《方剂学》就讲解了从古到今许多著名的方剂,比如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左归丸、右归丸、天麻钩藤饮以及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等等名方。
而许茗所以为的基本上到现在还没有运用到后世的那些名方,还是因为临症太少,如果行医日久,那些历史长河中的名方,是不是都可以运用一遍呢。
而现在谢晓峰说《伤寒论》才是最容易做到方证对应并见效的医书,那也就是说不管是先贤后圣的医书,要想做到方证对应以及见效是并不容易的了。因此许茗问道:“晓峰,其他医书的理法方药,难道不行么?”
谢晓峰点头道:“可以说是不行的,首先,单从药材来说,其他医书就要逊伤寒论一筹了。”
唐宇好奇道:“师父,不管哪本医书记载的方药,都是从现实中抓药啊!怎么会跟医书有关呢?”
谢晓峰笑道:“你接触中医日子尚短,很多东西不知道。这个中药本草,起源于神农尝百草。《神农本草经》全书记载药味只有三百六十味,这乃是体现中医天地人一体的精髓,它探索造化之精,穷究万物之理,三百六十味,已经包含了各种天地人的变化,每一味药都有它独到而贴合天地的性味。《伤寒论》当中所应用的方药药味,全是取自于《神农本草》,药味不多,但是已经无病不可治。茗儿,你知道现代《中药大辞典》记载了多少味中药材么?”
许茗笑道:“现代记载的好像是四千多中,《本草纲目》记载的也接近一千九百种。”
谢晓峰点头道:“这就是了。别看后世的药材增多了,每种药材也有它独自的性味,但是就跟人一样,搞芯片研究的,那才是专业人员,你我即便再聪明,被国家拉去搞芯片,那不是搞笑以及滥竽充数么?”
许茗问道:“你的意思是后世增加的药味,空有药效,但是对于人体疾病来说,并没有贴合天地造化?因此效果不显?”
谢晓峰点了点头,说道:“也不是都不显效,有些是有效的,但是总的比不过《伤寒论》方,你看了吴又可《瘟疫论》、吴鞠通《温病条辨》吧,其中记载的那些方剂,就有很多《伤寒论》方,比如第一方就是桂枝汤,只要方证对应,效如桴鼓。但是后面吴又可所出的其他方剂,什么达原饮、吴鞠通的桑菊饮、银翘散之类的,即便方证对应,有是有效,却难以做到一剂知,二剂已了。归其缘由,都是那些药味已不是《神农》药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