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588章 滇西风云(五十九)

第588章 滇西风云(五十九)

书名:从亮剑开始的诸天兵王作者名:水木文人本章字数:2022更新时间:2023-10-26 23:29:26

“这个办法可以。不过这里也得留人,我们撤退的时候也得有人策应才行。”

就这么看着,可不是孟烦了能做出来的事。

但他们的位置不是多好,能干扰一下日军也行。

没一会儿,孟烦了就带着不辣、康火镰、马大志等人悄悄越过树林间的马路,然后来到了江边。

在大盈江渡口这附近,有一片小树林,倒也不是多茂密,但藏些人还是没问题。

此时的日伪军注意力都在大盈江南岸,根本没发现身后一股中国军队弯着腰悄悄靠近。在来到三百米的位置后,一行人就没有再前进了,再往前就会被发现了。

“待会儿都记住了,找地方藏好,然后瞄准小鬼子打。别冲出去,牵制一下日军就行。”

“没问题。”

孟烦了躲在一棵树后,举着自己那李恩菲尔德步枪,瞄准了一个背对着自己的小鬼子,然后果断扣动了扳机。

“砰!”

就在渡口的日伪军一边躲在工事旁,一边看着对岸的战斗,突然一名日军突然中枪倒地。

突然的变故把这些日伪军吓了一跳,敌人的子弹可以打这么远吗?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对,因为枪声是从后面传来的,而且动静还不小。

随着阵阵枪响,有两名日军和三名伪军中枪倒地,剩下则是趴下躲避。

伪军已经被吓到了,觉得被包围了,开始失了分寸。

日军还好,把受伤的同袍拉到安全处包扎,剩下的则是举枪反击。

双方倒是打的你来我往,除了最开始有伤亡,后面的伤亡增加十分缓慢。

不过这也让大盈江南岸的安藤中尉神色微变。

从目前来看,他好像中计了。

不过这个时候也没太好的八法,只能先把面前的敌人击败,然后再秋山中队的策应下进入莲山县城才是最佳的选择。

而位于允燕山的秋山中尉也看到了,当即决定派出两个小分队增援。

此举可谓很冒险,因为他手中也就剩下六个步兵小分队,派出两个,剩下的防守允燕山阵地和莲山县城,兵力就有些单薄。

可这个时候,他却是顾不上了。

不过还没等秋山中尉派出的两个小分队赶到渡口,南岸的局势就发生了变故。

原本安藤中队的士兵分散开后,不断逼近中国军队的阵地,因为枪法好,且轻重机枪也不弱于对面的中国军队,要是顺利,是可以给几个山坡上的中国军队造成一些麻烦的。

尤其是几十个日军甚至已经逼近其中一个山坡不足百米的地方。

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出现了援军,大量的中国军队从旁边的山林中杀出。

这几十个日军还想反击,却被炮击炮炸的晕头转向,一连六七发炮弹,直接造成这股日军差不多二十人的死伤。

一炮下去,日军的机枪阵地或者掷弹筒阵地就被敲掉,多来几下,日军也慌了。

就像对面中国军队的炮弹长了眼睛似的。

其实也就是长了眼睛,因为是李莽开的炮。

对于迫击炮,他可是很熟练,一炮下去不带走几个鬼子,那就说明他的技术差。

很快,这股日军就崩溃了。

这样一来,安藤中队原本有了起色的战场局势一下急转直下。

剩下的日军直接选择撤退,想要向东撤回盈江县城,可陈副团长自然不允许,直接下令冲锋。

于是剩下的鬼子就被逼回了渡口。

这种情况下,秋山中队的日军还想火力掩护一下安藤中队,但却被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压了回去。

眼看数百中国军队正在压缩包围圈,安藤中尉也意识到自己这些人凶多吉少。

因为渡口附近无险可守,而他如今只剩下不到四十人。

更关键是没船,他们想要撤到北岸去也没办法。

随着包围圈不断变小,安藤中队的人不断倒下,这也意味着南岸的战局已定。

“幸亏李大队长增援及时。”看到日军被逼回了渡口,陈副团长脸上也露出放松的表情。

刚才差点翻船。

要是原本的200师将士,自然不会。

主要还是200师在撤到八莫时,人数只有不到满编的一半,补充了一些补充团士兵和第66军的士兵后,人数倒是恢复到六千来人,但新编入的士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肯定会影响整个200师的战斗力。

当然,刚才即便是日军对他手下人防守的山坡发起进攻,阵地一时半会儿也不会丢,大不了就是血战,他们200师可不怕。

不过李莽的到来,也避免了陈副团长麾下部队损失过大。

“还是你这边及时堵住了这股日军。等消灭了这支日军,莲山的日军就是瓮中之鳖。”李莽笑着说道。

“倒是让李大队长笑话了。”想到自己没能号令动第六军的两个营,陈副团长有些自责,不过当他看到王营长而没看到周营长的时候,有些疑惑,“周营长还没来?”

走过来的王营长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有些忌惮地看了看李莽,犹豫了一会儿也没能开口。

陈副团长见状有些疑惑,难道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

李莽露出淡淡笑容,解释了一句,“周营长战场抗命,已经被我处决了。”

听到这话,陈副团长大吃一惊,看向李莽的眼神有些有些震惊,也明白了王营长为什么对李莽那么忌惮。

那可是一个少校营长,说杀就杀啊?

陈副团长自己也不过是一个中校副团长而已。

“李大队长,那毕竟是一个少校营长,此举,还是冲动了一些。等这件事情被捅出去,你怕是会很麻烦。”他也知道这件事自己有责任,想到李莽一心为公,只能提醒对方。

“不影响,大不了我不回怒江东岸便是。”李莽也无所谓,大不了自己就在滇西、缅北打游击。

难不成国民政府真的会为了一个战场抗命的少校营长对自己死咬着不放?

当自己在滇西表现出应有的价值后,或许国民政府还会对自己拉拢。

到时候,他可能就顶着国民政府和英国人任命的两顶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