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80章 滇西风云(五十一)
书名:从亮剑开始的诸天兵王作者名:水木文人本章字数:2051更新时间:2023-10-22 07:56:35
日军之前在滇西的兵力主要是第56师团的148联队和战车第14联队,也就是所谓的坂口支队。
不过随着怒江东岸的中国军队反击和远征军第五军四个师在缅北站住脚,滇西的日军兵力就有些捉襟见肘。
除了调驻松山的日军第18野战炮兵联队外,日军就剩下第146联队的两个大队。
随着平井卯辅的部队撤回南坎,渡边正夫手中的军队就多了一些,自然开始在滇西布局。
原本莲山设治局的日军只有一个日军小队。
日军只是靠一个中队就先后攻占了梁河、盈江和莲山三地,对于国民政府来说,不可谓不丢人。
莲山沦陷不足一月,但日军却在这里招募了两百多名伪军。
这些伪军的成分很复杂,有的就是本地的流氓土匪或者无业游民,也有的是原本驻守此地的滇军地方部队,多是民团、警察之类的。
因为李莽的游击队和96师主力在八莫立足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华侨通过大盈江这边回国。
可等他们进入莲山境内才发现,日军占领了莲山,这些华侨不少人折返回了八莫,一部分留在莲山设治局以西的山民村寨里,一部分被日军和伪军俘获,还有一部分冒险向东继续去国军控制的地区。
张浩的第三游击支队多天前就派出了王辉这个小队提前出发在莲山境内打探消息。
王辉如今汇报的其实就是从那些滞留山区的华侨和本地山民口中打听到的。
原本在五月的时候,日军只是控制了设治局驻地的莲山镇,但自从日军在八莫以东的作战失利后,尤其是没能阻止200师撤至八莫,日军就调整了在滇西和滇缅公路的作战部署。
而体现在莲山这边的就是驻军从之前一个小队变成了一个中队,而且开始向莲山周围的乡镇出击。
不过日军并未深入大山,主要也是担心山里的那些少数民族。
不管在什么地方,日军占领一地主要就是占领城镇,只是不时出城扫荡、征粮什么的。
前两天日军一个小队和数十名伪军就到了距离李莽等人目前所在地以东数十里的太平街,在那里杀了不少人还抢了不少粮食。
这个地方原本是个村子,但是在莲山设治局成立后,太平街就成了莲山设治局第二区的驻地,如今倒是有了一个镇子的规模,有着一两千人在太平街居住。
让李莽比较在意的是日军前两天抢了这里的粮食后,居然没走,而是抓了不少壮丁准备修建防御工事。
“李大队长,看来小鬼子也担心我们从这边回国,所以加强了莲山的兵力,甚至在太平街修筑防御工事。”陈副团长听闻不禁惊讶。
“我觉得没什么,日军一两天也就能修个战壕什么的。照我看,直接突袭太平街,端了日军的工事。
日军也就一个小队,我们川军团就可以对付他们。”龙文章倒是很有信心。
李莽见状不禁笑道,“既然龙团长这么有信心,不如就让龙团长的川军团在前面开路如何?”
“没问题。不过我们要是需要火炮支援,李大队长可不能吝啬。”龙文章还是强调了一下。
“一个日军小队,不至于用火炮。你那川军团也有一门迫击炮和多门掷弹筒,还对付不了一个小队的日军?”李莽笑了笑,“不过有什么事,可以发报过来。”
这次出行,李莽带了四部电台,十分奢侈,反正都是从英国人那里打劫以及在日本人那里抢的。
这四部电台分别是龙文章这边一部,陈副团长那里一部,李莽手中两部。
这两部,一部给侦察连,一部留在身边。
至于第六军那两个营则是归陈副团长直接节制,倒也不用单独配备电台。
既然龙文章愿意去表现,李莽自然没有阻止,于是便跟陈副团长商议接下来的作战。
最终是李莽带着游击队这边跟在龙文章部之后在大盈江北岸行动,计划拿下芒允、太平以及莲山;而陈副团长带着麾下一个营和第六军两个营走大盈江南岸,沿着姐冒、弄璋进军,同时向南边邦弄崩山派出小股兵力去户撒察看情况。
户撒属于陇川设治局,位于莲山和陇川中间两座大山中间的峡谷地带。
别看滇西各县都沦陷了,但还是有不少抵抗部队,有被击溃的地方部队,也有土司等少数民族武装。
陈副团长那边派人去户撒,也有打探陇川的抗日情况,同时防止日军从南边来袭。
。。。。。。
6月11日。
从铁莫崩山到芒允,别看只有四十多公里,但因为都是山路,川军团这些人走了一天半才抵达。
原本对于日军的来袭,莲山境内的各村镇其实并不放在心上,因为日军人少,而且莲山境内枪支比较泛滥,地方武装的实力较强。
芒允就是这种情况。
芒允的名字来自傣族,“芒”意为村,“允”意为城镇,即村镇。清政府曾在此设置通商口岸,200多名清兵驻防,属中缅边境商业集镇之一。
因此芒允之前还是挺热闹的,有着上千人之多,居住的人多为汉族。至于傣族之类的少数民族则多是居住在山林里,居住在外面村镇的并不多。
不过随着前几天日军攻占了太平街,周围的村镇都慌了。
要知道太平街的人不少,枪支数百,因此各式各样的地方武装、民团或者护卫什么的也有数百人了。
可日军只出动了一个小队和一部分伪军,就攻占了太平街,不少人被杀,那些地方武装也大多被消灭或者被赶出太平街。
芒允这边自然被吓到了,很快只有二十多岁的芒允小学校长许本河就组建芒允自卫大队并自任大队长。
此时的芒允大队一共有三个中队,其中只有一个中队是许本河自己组织的,另外两个中队则是本地其他人组织的。
因为许本河去上海读过书,又联合旁人组建‘芒允镇青年励志社’,同时宣传抗日,又是芒允小学的校长,因此还是有不小的声望。
所以芒允各方也就同意了让其担任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