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566章 滇西风云(三十七)

第566章 滇西风云(三十七)

书名:从亮剑开始的诸天兵王作者名:水木文人本章字数:2044更新时间:2023-10-05 12:42:12

好在他麾下这些人的装备不差,大部分都是英式装备,本来之前缺少弹药这些,但在机场和孟密缴获了一些英国人没有毁掉的弹药,加上缴获的日式武器和弹药,基本做到了人手一枪,还有两挺重机枪、七挺轻机枪,倒是跟正常的一个步兵营差不多了,就是没有火炮。

严格来说,目前他们身后的200师也没有火炮,山炮这些早就丢了,根本带不走,只有一些迫击炮,还因为缺少炮弹,不敢用。

因为远征军的迫击炮都是国产的民20式82mm迫击炮,原来由金陵兵工厂最开始建造的,是根据法国布朗德1930年式81毫米迫击炮略为放大口径至82毫米而成的迫击炮,算得上此时中国军队装备最多的火炮。

没法,国民政府的军工实力着实差劲,战前也没多少准备,也不怎么发展军工,导致仅剩的兵工厂无法生产75mm的山炮和野跑,更别说更大口径的火炮。

严格说,抗战前,国民政府有三大兵工厂可以生产正儿八经的火炮。

仿制小鬼子明治41式山炮的民10式山炮,汉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和沈阳兵工厂都能生产。

沈阳兵工厂被败家的小六子送给了小鬼子关东军;太原兵工厂因为搬迁不及时,大部分设备也被日军抢走;仅剩的汉阳兵工厂早就不复清末民初的第一大兵工厂实力。

加上国民政府钢铁工业也很薄弱,所以也就没法生产真正的火炮,转而生产迫击炮。

而目前李莽等部手中的迫击炮主要以英式的76.2mm口径和日式的90mm口径,无法给远征军的82mm迫击炮补充炮弹。

而龙文章等人愿意跟着郑指挥官和李莽等人一起行动的原因,除了龙文章想带兵打仗外,也有立下军功,为后面减轻处罚的考虑。

小太爷这些人,则是装不知道,反正也只是跟着长官打仗回家,就算是时候问起来,他们也可以用这个借口去辩解。

。。。。。。

5月22日晚上九点,200师师部以及599团部分官兵撤到了瑞丽江北岸,看着身后洪水涛涛的瑞丽江,一众将官心情五味陈杂。

渡过这条江,意味着他们暂时安全了。

“先把师座抬到房子里去,不要淋到雨。”周参谋长连忙吩咐师部的卫兵,众人这才把戴师长小心翼翼抬到一处木屋里。

“师座,你现在怎么样了?”高副师长连忙问道。

“还能坚持住。”戴师长点了点头,“竹斋呢?”

这时,留守北岸阵地的600团参谋长连忙站了出来,“回师座,郑长官带着董副团长、李大队长、陈营长以及川军团等部向北突袭锡本去了。”

“锡本?地图呢?”戴师长当即吩咐道。

“快点把地图拿来。”周参谋长大声吩咐道。

很快,几个随行的师部参谋连忙从一个包里拿出地图,因为下雨,地图上也有些水,但不影响众人的观看。

“锡本在这儿,距离我们大约有五十公里。”周参谋长在地图上找到锡本,然后对戴师长说道。

“说说具体情况。”戴师长看向600团的参谋长,后者连忙回道,“师座,根据游击队李大队长的情报,日军在锡本、西乌两地各有一个小队的日军和部分缅甸独立军驻扎,防守薄弱,因此建议我部奇袭两地,最后再配合96师攻占锡高。”

“此时日军应该还不知道我们已经渡过了瑞丽江,而且追击我们的日军是55师团,而是北边的日军是56师团,这个计划倒是很合适,可以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戴师长听闻便知道这个计划很不错。

对于那个只见过几面的李大队长也有了一些好奇。

“郑长官便是认为这个计划可行,所以带着部分兵力急行军前去攻占锡本和西乌。而且那位李大队长曾提议我部在占领锡高后,以锡高、西乌和锡本作为休整之地,与八莫、曼西互为犄角,把整个瑞丽江北岸、伊洛瓦底江东岸的缅甸区域作为我们远征军的活动范围。

郑长官并未答应,特让卑职向师座汇报,让师座裁决。”600团的参谋长解释道。

“把瑞丽江以北、伊洛瓦底江以东作为我们的活动范围?英国人会允许?”周参谋长说了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之所以远征军跟英军的关系不好,其实是有原因的。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对缅甸的影响力一直很大,所以英国人并不想远征军在缅甸站住脚,宁愿把缅甸让给日本人。

所以才有英国人多次坑远征军,远征军这边本来没这么想过,但因为英国人的背信弃义,所以远征军上下对英国人都没好感。

“英国人都已经全面退入印度了,他管得了我们?”一旁的高副师长撇嘴说道。

他是军长的亲信,而军长跟英国人不对付,自然不会管英国人的态度是什么。

“跟英国人的矛盾不是该我们操心的事,不过我们若是能控制锡本到锡高一线,的确是个好事,这样一来日军就无法在瑞丽江以北落脚,可以跟日军划江而治。

给竹斋发报,让他务必要占领锡高。”戴师长想了想,还是选择了李莽的建议。

他看的更远,因为这个建议的确有利于远征军。

至于英国人的态度,关他何事,现在英国人怕是还不知道他们在缅甸已经站住脚的事,毕竟无论是英军,还是远征军指挥官,这个时候有没有抵达英帕尔都还一说。

等英军确定了远征军在缅北稳住缅甸战局后,就算是心里不满,史迪威也会让英国人接受这个现实。

当然这不是戴师长这些人想到的,而是李莽。

毕竟时代局限性,别说第五军这些人,就连远征军指挥部的人都不一定能看出端倪。

虽说此时国民政府有求于美国,但美国何尝不需要中国。

此时日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场所向披靡,若真的国民政府因为坚持不下去而投降,美国将会面临更强大的日本。

所以在缅北还在的情况下,为了打通前往中国的陆上交通线,美国会迫使英国服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