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360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360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

书名:我的亲亲压寨相公作者名:米娜本章字数:2148更新时间:2023-06-01 07:01:02

“你有事儿?”董长峰冷着脸问。

“我来看看你。”

“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又不是朋友。”

“我们不是朋友,可我们是兄弟。”

董长峰看着熊晟,然后伸出了手掌心向上。熊晟以为董长峰想让他拉他起来,便伸出手去握董长峰的手,手还没碰到他的手,便听到董长峰说:“那你给我两个。”

熊晟的手一顿,问道:“什么?”

“你装什么傻,当然是鸡蛋啊!”

“这么长时间了,早吃完了。”

董长峰一听就不高兴了,说道:“你不是说咱们是兄弟吗,你都不给我留两个。”

“有鸡蛋的时候咱们还不是兄弟呢。”

董长峰挥了挥手说道:“行吧,我不跟你小子计较。我问你,你听说过杨过吗?”

“谁?”

“就是前朝的一个大侠,也断了一条胳膊,他自创了一套掌法叫黯然销魂掌,刚猛无比,天下无敌。”

熊晟摇摇头说:“没听说过。”

“那你听说过九难师太吗?也断了一条胳膊,剑法,轻功,暗器都极为了得。”

熊晟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说:“也没听说过。”

“你这都不知道?都说你书念的好,也不行啊!”董长峰心中得意,原来见识浅薄的人不止他一个。

熊晟见他煞有介事的样子,问道:“你这是在什么书上看到的?”

“不是在书上看到的,是谢元帅刚才给我讲的。”

熊晟这下明白了,心中暗笑:这明显就是银川编出来哄人的,也就董长峰这样的傻子才相信。

他也不揭穿,笑着说:“学无止境,总有没看过的书。”

董长峰得意地说道:“你呀,以后可得多看些书,要不然连谢元帅都把你比下去。”

“嗯,你说的对。”熊晟也不跟他较真,又说了一下神鹰军目前的情况。两人合计了一下打算请示谢涛把人数少的小队打散了填补空缺,依然保持五十人一队。董长峰拿了名册,和熊晟一起勾勾画画了一晚上,把队伍重新分好,由熊晟执笔起草条陈准备明日就呈交给谢涛过目。

同一天晚上,宝丰城里却没有这样和谐。失血过多昏迷的石崇瑞醒了过来,当他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一条手臂的时候便暴怒了,闹着要见霍骁。

霍骁追着运粮船一来一回跑了两个多时辰,刚刚回到宝丰城,身心俱疲。他此刻真的很想休息一下,士兵却来禀报石崇瑞要见他。他虽然疲劳,也只能打起精神去见这位天潢贵胄。

“霍骁!你是不是故意害本王?”石崇瑞一见到霍骁便质问。

“殿下何出此言,臣怎么会故意害殿下?”

“你明知道我在谢涛手里,还要砍伤他的人激怒他。若不是你,本王怎么会少了一条胳膊?”

霍骁耐着性子解释道:“殿下,这纯粹是个意外。臣告诉过殿下宝丰城这一带不太平,派人送您回都城您不肯,便只能派了兵马在青衢城保护您的安全,等着陛下派人接您回去。可您非要瞒着臣的人偷偷跑出来。若非如此,谢涛怎么能轻易把您劫走?”

“你竟然还敢把错推到本王身上!”石崇瑞被霍骁数落,越发恼羞成怒,抓起榻上的瓷枕砸向霍骁。

霍骁伸手一把接住瓷枕,看着状若疯癫的石崇瑞,冷冷地说:“殿下累了,早些歇着吧。本帅还有军务,就不陪您了。”说完转身便向外走去。

石崇瑞是楚王的幼子,母亲又极为得宠,从小到大都是被人捧着,哪里受过这样的冷落。眼看着霍骁就要走出门了,石崇瑞怒火中烧,猛地从榻上跳起来,拔出一个士兵的佩刀便向着霍骁砍去。霍骁身边的护卫反应极快,立刻抽出佩刀格挡,石崇瑞手中的刀一下子便被挡落在地上。

几个侍卫持刀把石崇瑞围在中间,愤怒地看着他。石崇瑞有些怕了,但还是颤着声音质问道:“霍骁,你要造反吗?”

霍骁也不答话,对那个丢了刀的士兵说道:“把你的刀捡起来,去军法处领二十军棍。若是下次再丢了,本帅便斩了你。四殿下受了伤,就不要到处乱走了,在这个屋子里静养几日。臣已经派人回都城将此事奏明陛下了,过不了几天便会有人来接您。” 

石崇瑞看着霍骁离开,又看看自己的断臂,虽然是谢涛砍断的,但归根结底还是霍骁害的。他恨恨地自语道:“霍骁,本王的这条胳膊决不能白白没了!”

秦军大营里太子和谢涛的矛盾虽然不至于像宝丰城里那样剑拔弩张,但也是暗潮汹涌。

谢涛连夜写了奏折,让人快马送回秦都城。这一次的事儿,他全程都没有让太子参加,他知道赵云珩这会儿应该也在写奏折告状。谢涛也不怕他,大家各写各的,用战绩说话。

两人的奏折几乎是同时送达秦都城的,皇帝看到两份奏折的内容大概也明白了前线的状况。他也曾带兵出征过,对这些事儿不糊涂,太子在奏折里说谢涛居功自傲应该是有的,但拥兵自重倒不至于。

谢涛的奏折内容就比较多了,他在奏折里详细说了整件事情的始末,又点明了楚国内部的矛盾,并且谢涛还在奏折里写了这样一句话:臣虽长于攻城略地,但安民建制却非臣所长。攻占的城池除需派兵驻守,还需朝廷委派能臣干吏前往治理,使百姓得以安居,农田得以耕种,方能稳固。

皇帝看了谢涛的奏折既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谢涛不但会打仗还会考虑国计民生,有这样的能臣良将是朝廷的幸事。同时也担忧,这一仗打完了,谢涛肯定是要封赏的,这样的功勋怎么说也得封个郡王。有朝一日自己薨逝了,朝中有这样一个手握兵权功勋卓著的王爷,对新皇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皇帝还是欣喜多过担忧,毕竟自己现在春秋鼎盛,他相信只要他还活着,谢涛便不会造反。

皇帝批复了两人的奏折,对于太子进行了申斥教训,告诫他多跟谢涛学习,不要干涉谢涛的军事指挥的,可以为谢涛查漏补缺,解决后顾之忧,其他还是要听谢涛的。

皇帝对谢涛进行了夸奖和鼓励,除此之外也提点他要尊重太子,于公他是太子是监军,于私他是兄长,要多顾及他的想法,多听听他的意见。总之雷霆雨露,恩威并施。